水族馆的习俗?
水族聚居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南麓,刘度和龙江河上游。森林茂密,风景如画,适宜农林业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之乡、花之乡。水族擅长农耕,主要种植水稻。
水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的水语族。水族的祖先曾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它们的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是一种有2000年历史的古文字,但只有400多字,只在宗教活动中使用。这些字都是临摹临摹的,没有雕版印刷,但是各地的书法基本一样。大部分水人都不认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和夏历基本相同,只是一年的结束是八月,一年的开始是九月。阳历八月底到十月初,有四天,是水族村寨轮流过年的日子。水族人称之为新年“借端”,十分隆重热闹。届时将敲锣打鼓,吹响芦笙,并举行赛马、歌舞等娱乐活动。水族馆提倡黑色和海军蓝。
水族与由其中一个部落发展起来的古老的“洛越”氏族有着历史渊源。秦汉以前,有许多部落居住在岭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北迁至黔桂边境。隋唐时期统称为“Xi东满”;到了宋代,这里设立了一个“富水国”,史称“富水人”。周的地名暗示着自称“水”的人已经形成。13世纪中叶,大量汉人迁居于此;13-17世纪,大量汉兵被调至此处镇守定居,其后裔逐渐融合为水族。
云南水族有8000多人,占全国水族人口的2%。主要集中在富源县黄泥河乡,宜良县大河、隆安也有分布。
连衣裙
新中国成立前,水族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以生产大米和手工艺品为主,擅长织布和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这一特点在水族的服饰上表现得很明显。水族男子穿大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人穿长衫,头裹里子,脚裹绑腿。女子穿蓝绿色、黑蓝色、圆领、翻领、宽袖上衣、长裤、打结腰、绣蓝布鞋。
水族女装多以水甲布缝制,无领、大裙、半袍、长衫。长袍及膝,一般没有绣花边。节日和婚礼服装与平时完全不同。婚纱上的肩部和袖口,裤子膝盖上的刺绣缎带,头巾上五颜六色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领,腕戴银镯,胸戴银雅领,胸前银饰只在节日佩戴。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新娘通常衣着华丽,举止优雅。此外,女式刺绣吊带更具艺术感。说是“带”,其实是一种华丽的绣花“T”形“帘”,上端两边都有带子。“窗帘”的大小可以包裹住孩子。它是用白色丝线缠绕一个白色马尾辫,再加上其他颜色的丝线,分别绣出各种图案,最后将绣好的图案拼接到绑带面料上而成。背带既美观又实用,是妈妈送给出嫁女儿的最好礼物。已婚妇女用一根带子背上她的婴儿。吊带衫刺绣精致,也是她个人装饰的一部分。
习俗
有一种尊老的民俗。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晚辈的子女都要专门缝制一件自制的白布长衫和一条白布手帕,向老人致敬,祝他健康长寿。人死了就埋了。死者是一名妇女,在下葬之前,她母亲的家人必须对她进行检查。悬枢时,设堂开祭,请男女歌手载歌载舞。
在镇宅悬挂“咽口”是水族特有的习俗。“咽口”有五种,有特殊的名称和形状,总的来说是木头头。挂在屋门上“吞”邪消灾。
婚俗
婚姻是一夫一妻制。以前是父母包办一切,现在是自由恋爱结婚。
水族的婚俗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注重明媒正娶。在结婚之前,青年男女可以利用节日和集市上的歌唱活动交朋友和谈恋爱。即使是自由恋爱,也必须是媒体报道的结婚,否则不礼貌,会被歧视。青年男女谈恋爱后,要先委托人告诉父母。如果父母表示愿意,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送礼订婚,选个黄道吉日派人把猪崽扛到女方家“吃点小酒”。正式结婚典礼时,大猪被抬到女方家“吃大酒”。宴会上应该唱一首祝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们都要喝一杯酒,通过喝醉来表示他们的好客。男女双方的家庭成员都不参加婚宴和送行。除了少数地方是新娘的哥哥背着新娘去婆家,大部分都是盛装的新娘撑着一把刻意扯开的红纸伞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伴郎、伴娘和提着嫁妆的长龙。一般新娘中午出娘家,晚上六七点进婆家。她不被允许进入房子,直到吉祥的时候。新郎家的亲戚要在新娘进屋时出门躲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陪着新娘,第二天新娘回娘家。婚礼结束后,新郎会把新娘请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拜访的时间长达一两个月,这被称为“坐在家里”。其实是“宅”婚习俗的残余。在新娘婚礼的路上,打雷是最忌讳的,所以婚期一般在秋冬。
饮食习俗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欢糯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杂粮如小麦、玉米、谷子、稗草、红薯、米豆等作为辅助食品。
水族农民不擅长种菜,所以蔬菜品种单调,最常见的是青菜、宽菜、大叶韭菜。水族更注重水产养殖和渔业,所以各种畜禽和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肉类食物。
水族的酸汤很有特色,有麻辣酸(辣椒做的)、毛辣酸(番茄做的)、鱼酸(鱼虾做的)、臭酸(猪牛骨做的)。其中,麻辣酸是最常用的。辣酸是由新鲜的红辣椒制成的。制作方法如下:将新鲜红辣椒洗净,加水用磨粉机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粥),放入泡菜坛中,密封,发酵,得到美味的酸汤。食用时,将各种蔬菜如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宽叶菜等煮熟,放入适量的酸煮。糊辣椒面,盐,舀一点蔬菜汤,使其蘸水。吃菜的时候要用水冲着吃,很好吃,很开胃。做饭很少,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蘸水几乎是日常菜。即使偶尔有豆腐、肉或鱼,习惯上也是加到菜里,用锅蘸水煮。
水族人爱喝酒,家家都会烤米酒。过年、庆典或走亲访友,都离不开用酒招待客人。水族馆待客有着悠久的传统,轮流是待客的文化表现。
假日和节日
除了水族和周围的汉族一样庆祝传统节日外,这个民族的主要节日还有3月3日的龙舟节(也叫祭天节)、6月6日和6月24日的祭林节等。节日期间,人们喜欢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男女都喜欢喝白酒和甜酒。
根据水书,水族的历法分为十二个月和四个季节:春、秋、冬。农历九月是一年的开始,农历八月是一年的结束。根据水历,水族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端午和茅节。“段”在节水语里叫“借段”,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12月底至次年2月初(农历8月底至10月初),是水族的节日。但是在不同地方度过的日子是不一样的。如三都县内外大衣庆第一亥日,水龙地区庆第二亥日;横峰、三东地区超过了第三或第四日海。节前,各村锣鼓喧天,家家户户把家具收拾得整整齐齐。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穿上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年轻人载歌载舞寻找配偶。他们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大会,邻近的民族也前来参加。坡顶人山人海,形成民族团结的盛会。节日的来源,据说古时候有几个兄弟,分开后住在不同的地方,平时很少见面。当他们到达黄石时,兄弟俩互相拜访,庆祝丰收,庆祝他们分开的周年纪念日。从此,这个节日代代相传。也就是说,“端节”是水族祈求丰收的吉祥时节,在节水民族语言中称为“借毛”。每年十月(农历六月)举行。这个节日只在三都和九阡的一些村庄以及独山县的水清、永康、水里和鹅浦庆祝。节日当天,人们要盛装去茅坡,唱歌祝丰收,祭祀祖先。晚上打铜鼓皮鼓娱乐。
建设
水族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多雨潮湿。此外,森林茂密,豺、虎、豹、野猪经常出没。住在“甘兰”住宅可以避免湿地和野生动物的入侵。
水族馆木质建筑一般分为两层。下层是整个上层房屋的承重部分,所以要先修基脚。根据木结构房屋框架结构的性能,房屋的基脚只需根据地形用石块稳定即可,一般不需要修整地基平面。下柱较粗(一般直径30cm以上),柱榫眼用檩条纵横连接。每排底柱上端的粗大圆木作为横梁,横梁之间有垫子,俗称“楼枕”。枕头上覆盖着宽阔的地板(大多由松木或枫木制成),形成一个平坦的地板。一般上部屋架每排五柱四瓜(或十一檩),也有五柱六瓜(或十五檩)。木楼为斗穿式结构,柱间用檩条形成网状。特别是上部屋架柱的趾扣为鱼尾状斗角连接,是水族木匠在干栅栏施工中最杰出的创造。柱脚扣的这种鱼尾式“斗角”结构,牢牢固定了每根柱子的朝向。顶部用檩条夹住每排柱头和瓜头,各部分连接处用榫头铆接,使建筑坚固稳定。下部桥台柱、梁必须对应上部排架,俗称“柱顶柱”,充分发挥木材的抗压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