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泉州洛江河城这边的习俗,婚前必备的东西是什么?
不知从何时起,泉州的公园、小巷、别墅成了新人婚纱照的拍摄地。穿着红色旗袍、打着红色雨伞的新娘并不多见,但新娘拖着华丽的婚纱,在街头、海边与新郎合影,也不足为奇。随着与世界的逐步融合,一向以婚俗保守著称的泉州人开始走出传统的条条框框,礼仪程序逐渐简化。但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使得一些“古礼旧家风”在现代泉州人的婚姻习俗中依然存在。说起泉州的婚礼习俗,不仅仪式繁多,而且每一种习俗都充满了地方色彩,千奇百怪,令人惊叹。正式婚礼前,“送礼”等准备工作都得花一番心思,包括“戴手镯”、“送花”、“邀鞋”、“轿子前板”等步骤。这些婚前习俗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婚姻,可见泉州人在“花袋”礼仪中对“送礼”的重视:一般每个花袋都很重。此外,还要准备一只“礼物熊”,连同“轿子前板”一起送到女方家,以答谢父母的恩情。随着时代的进步,旧婚俗中的一些奇怪习俗逐渐从城市人的视线中消失,但在闽南的一些农村婚礼中仍在使用。●婚礼中的一些习俗“滚床”潘子在南安、晋江等地有“滚床”的习俗。婚礼前一天,新郎家要叫一个属龙的“少年家”在新房里滚床。吃完红枣花生,小男孩在新郎的床上睡了一晚。这是从关东传到闽南的习俗。据说当时关东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为了从事繁重的农业、渔业和狩猎生产,每个家庭都希望男性兴旺发达。有一个姓赵的家庭一连生了六个女孩,这让姓赵的夫妇很担心。一天中午,赵累得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她,如果她想生孩子,可以借个孩子在炕上滚三圈。赵醒了,把做的梦告诉了丈夫。丈夫喜出望外,即从哥哥家抱来一对双胞胎孩子,在炕上扔了三次。10个月后,赵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男孩滚床就能生男孩的事,自此在关东盛行,并流传到闽南。传说虽然有重男轻女的嫌疑,但却为婚姻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婚礼当天,新娘出门迎接,媒人会带着“盐饭”从新家走出来。据说这是为了祭祀路神,类似于中国传统婚俗中“撒玉米豆”的习惯。“萨勾斗”出现于西汉,盛行于宋代北方。其传统观点是“辟邪三煞”,即辟邪,但“萨勾斗”多为北方遗物。出门后,新娘会打开红伞“仍然把半张脸藏在吉他后面不让我们看见”,怕“和别人较劲”。因为闽南人把红色视为尊敬、伟大、幸福、吉祥,所以喜欢用红色的伞。当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时,她必须穿过一个炉子。认为这样可以借助火神之力,将新娘在家中及沿途招惹的邪灵燃尽,使男方兴旺发达,表达泉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郎家的厨房不能点火,所有明火都要熄灭,厨房洞里要放一碗水,新郎家的人此时要避免看到新娘。据说看到了就“没机会了”。然后媒人会让新郎新娘面对面,背靠背贴着。面对面贴,意为心连心,背靠背贴,意为“金银满背。”婚礼第二天,新娘会一大早回娘家,俗称“首客”、“双客”或“拜堂”,父母家人会设宴招待女儿和女婿。这天早上,新娘的家人会叫人(通常是新娘的弟弟)把新娘带回家。这里有一点忌讳。新娘要回娘家的时候,要悄悄地走,不要告诉家人,新郎也要跟着走。傍晚时分,新郎家会派新郎的兄弟去新娘家接这对新人。●婚礼中需要准备的一些物品:针线盒用的扇子两把,针线盒一个(里面的针要去掉),龙凤剪,尺子,镜子,梳子,灯(灯和镜子要提前偷偷拿到男方家藏起来,婚后拿出来)。这些东西要贴上喜字和红纸。婚礼当天上车后,扇子被扔出车外,女方父亲捡起藏起来的衣服带回家收藏。婚礼当天,新娘要在内衣上缝上小圆铝片,还要在包里带上一些五谷春牛的图片和小光盘(光盘是去男方家泡茶时放在茶里的,据说可以让新娘和男方家有缘)。有尾巴的甘蔗第二天,新娘家会给新婚夫妇两根绑着红绳的有尾巴的甘蔗,放在新门后。意思是新婚夫妇“有头有尾”相爱,夫妻甜蜜幸福。据民俗专家黄介绍,民国时期,闽南地区文明婚姻相继出现。青年男女经人介绍或自己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恋爱,在双方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结婚。新式婚礼的形式趋于简单,取消了轿子、拜天地、洞房。有的新娘结婚是坐车,陪嫁的亲戚坐人力车。新娘不一定要穿红色的衣服,但是可以穿白色的礼服,这在传统习俗中是非常忌讳的。总之,整个婚礼的趋势是从传统的封闭走向开放。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中国建设时期,闽南婚姻变得简单时尚,结婚时请个腰鼓队庆祝一下也不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一切凭票购买。很多人向亲戚朋友借粮票、布票、烟票、糖票办婚礼。上世纪80年代,市区人均2万,冰箱、电视、洗衣机、录音机成为新人结婚时的摆设。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婚姻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婚纱照、花车、礼服和宴会逐渐成为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公元21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消失。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怀旧的感觉。他们认为怀旧是一种文化回忆,也是一种时尚的表现。泉州古代婚礼习俗程序●古代婚礼的六个程序据《泉州旧俗资料汇编》记载,“古有六礼”。结婚的六个程序如下:收礼:派人(一般用媒人)到女方家收其礼,意在请求女方家准许其结婚。问姓名:以男方主人的名义,写一封书到女方家问女方姓名,女方家会写一封信,上面写着女方的出生日期,以示告知。纳吉布:它的意思是回到寺庙作为一个好兆头。让回女方家,说明婚事定了。纳会:后改称“纳比”,俗称“超定”。选一本招财书,准备礼物和衣服,等于女人家。女方家收物回书,回赠礼物,如“收礼”之仪。邀约期:选择吉祥书,准备礼物告知女方家,女方家会收到礼物回复书,其文书如“交钱”。结婚仪式:丈夫(新郎)穿礼服,引仪仗队伍从女方(轿子)到女方家,饮鹅,骑马先回门,女方到下;老公引我进屋,顶礼膜拜,喜结连理(这种仪式春很少用,一般用来迎娶女性)。●婚礼当天踢轿子门:轿子到了男方家,锣鼓鞭炮响了一阵,喜气洋洋。送新娘准备一个小火炉,放在新人要进洞房的地方。在炉子上放一片生猪肉和芦刺,在热炭上撒上盐、白米饭和铅粒。一手送新娘米筛,一手引米,引新郎倒退到车前,背对车门,用力踹。车上的新娘也必须用力气踢车门。这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大众宣告:以后好好努力,振作起来,男人不怕老婆;坤道既定,女人不示弱。这一次以足还足,当然各有各的幕后指导,似乎嗅到了八千年前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激烈革命的火药味。请下轿子:男人结婚前,首先要选男孩,大多是亲戚中的同辈或下一代,最好生肖属龙;如果没有龙,其他的都可以,但是对于一只来年出生的老虎来说就不行了。新郎踢开轿子门,送走新娘时,牵着童子到轿子前行了一个长弓,请新娘下轿。仪式结束后退休。领导新人:一个家庭主妇,在黄道吉日要出嫁某段时间,邀请亲戚中比较幸运的女性长辈,比如阿姨、朋友,到男方家参加某段时间。“请下车”后,播放三环节传喜,送嫁女到车前开门,引新娘下车。一手送米筛一手送铅米给新娘,用米筛蒙住新娘的脸,念四句话撒上铅米,和扶着新娘的福明木一起扶着新娘慢慢跨过灶台,踩着瓦片进入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