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对宇宙研究的意义。
日全食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其天文观测价值巨大。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天文和物理发现都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也只有通过这个机会才能做出。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在1915年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这在当时是极其困难和不可思议的。这个理论预测光会在巨大的引力场中转向。人类能接触到的最强引力场是太阳,但太阳本身发出强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无法看到远处微弱的星光是否转向。但如果发生日全食,太阳光被遮挡,就可以测出光线有没有转向。机会出现在1919,但月全食在南大西洋,距离远,难度大。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着一个热情而好奇的观察小组出发了。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的预计算结果非常吻合,相对论从此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在中国,前两次日全食只能在偏远地区才能看到。第一次是在1980,只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瑞丽可见。当时,作者刚刚上初中,是一名热情的青年天文爱好者。可惜他没有经济能力,只能通过天文爱好者杂志沉迷其中。另一次是1997春节后,在中俄边境和中国最北的漠河上可见。当时作者奉报社之命去采访,也放弃了儿时的梦想。那次观察的规模超出了想象。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挤满了北疆的一个小镇,这里平时人迹罕至,比过年还热闹。由于人数大大超过了小镇的接待能力,人们只能在火车和汽车上露营。那时候,那里还是冬天。白天气温约零下25摄氏度,晚上可达零下40摄氏度,滴水成冰,人们连洗脸漱口的水都找不到。尽管如此,没有一个观察者后悔,没有一个不激动。他们都把亲眼看到日全食视为人生中难得而珍贵的回忆。日全食等天文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关,吃喝拉撒。但却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一种对自然的极致热爱,一种对支配万物的自然铁律的永恒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心,这些热爱,这些好奇,这些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