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培养自然有灵性的孩子?
如果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家长直说。这样会让孩子知道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你可以对一个玩得正开心的孩子说:“不要在房间里吵闹。你自己决定是要留在这里安安静静地玩,还是去外面玩。”过了五分钟,孩子还在吵闹,你可以告诉他们:“我明白了,看来你已经决定到外面去了。”
简单的两句话,不仅让孩子明白了因果关系,你也不会被孩子当成“坏警察”——孩子能清楚地明白,是自己做了决定,选择了这样的结局。
2.“爸爸妈妈爱你,但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父母总是责备他们的孩子。但聪明的父母会把事情本身和做这件事的人分开,这样即使孩子知道自己做了坏事,也不代表他是“坏孩子”,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也传达了“妈妈爱你”的信息。家长一定要记住,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惩罚孩子。
3.“尽量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当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可以模仿他们的行为,请他们帮助解决,这样孩子在参与的同时就会知道不良习惯会影响他人,会有一定的自律意识。
吉吉吃饭时总是哼着新幼儿园的宋瑶。琪琪的妈妈怕孩子三番五次噎着,去阻止琪琪,但琪琪只是坚持着。有一次,琪琪妈妈像琪琪一样吃饭的时候哼哼,假装被米粒呛到,不停地咳嗽。事后,琪琪的妈妈问琪琪:“你看我吃饭唱歌的时候不小心呛到了,现在嗓子很难受。你有办法阻止我窒息吗?”
Gigi说,之后吃饭的时候就不唱了,吃完饭可以唱。所以吃饭的时候Gigi没有哼什么歌,而是吃完饭和妈妈一起唱歌。
4.“你到底想对他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失控,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他们只是不停地喊着“我不要!””“我讨厌你!“等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你其实想说什么”“你生气是因为别人抢了你的玩具吗?“等等。
孩子逐渐学会理解自己的感受,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清晰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别人有的你也不一定要有。”
“西西有一个洋娃娃,所以我也想要一个。”
"小明的爸爸让他吃冰淇淋,所以我也可以吃."
…………
这些都是孩子经常用来讨价还价的逻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别人有的你也不一定要有”,让孩子知道每个人只有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比如幼儿园很多小朋友都有电子宠物,不代表所有小朋友都应该有;弟弟的鞋子小,不代表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新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