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汉字的?为什么后来又试图废除?日本的汉字现状如何?
在古代日本,有语言但没有文字。虽然现代比较语言学家,从音韵、语法、词汇的角度来看,日本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一句话,本来就和蒙古语、通古斯语、土耳其语、朝鲜语一样。但实际上,日本的语言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日本儒家新藤义孝偷曾云:“从语言学上来说,日语是孤儿,和它的左、右、左、右语言没有关系。”事实上,日本人有自己的历史,为了丰富自己的语言,他们从中国借用了许多发音。此外,西欧的韩国语、荷兰语、葡萄牙语、英国语等语言也对日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汉字传入之前日本没有文字,这是九世纪日本一些学者所提倡的。虽然也有人主张“固有文字存在”的理论——所谓“文字由神生成”,比如德川时代后期的一位中国学者土阴平田(1776-1843),就从国粹的立场出发,主张日本文字早在布兰登时代就存在了。但实际上这是马阿碧如家传下来的,是对朝鲜谚语的证伪,所以所谓固有之言并不可信,古日本现在已经被一般学者所认可。然而,大多数日本学者声称,日本的书面语言是在汉族人越过日本之后写的。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在正史记载汉字传入日本之前。《史记》中记载的汉字汉学正式传入日本是在申英时代(大约是公元三世纪末,也就是248年,王人从百济访问日本时,赠送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这是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始)。汉字传入日本后,历经数年,直到八世纪中叶,日本人才开始使用楷书汉字,产生了片假名和汉字。那时候汉字叫男字,假名叫女字。日本学者声称吉备真备创造了片假名,佛教大师空海创造了平假名,这些说法都不可信。充其量也就是他们两个。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记录史实的公仆,也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官方文字。但日本的汉字读法有两种:训练读法和读音读法。前者是日语原声,后者是中国传入的声音。但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同,发音分为汉语、唐、吴。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进步,也促成了日本汉字形和平假名的出现。虽然从9世纪初开始,大部分书籍都是用日本文字(假名)来描述的,但由于日本所谓“民族文化”的建立,汉字从明治初期开始就是公职人员用来记账的官方文字。日本开放与欧美的交流后,很多外来词(日本人称之为“外来词”)混杂在日语中。早在公元1866年,就有前岛(日本邮政制度的创始人)发表了所谓的《废除汉字意见书》,主张一律用假名代替汉字。后来,自由和民权理论的集大成者福泽谕吉在公元1873年出版了《人物志》。昭和五年(1930)前后,进步教育家高唱“汉字要禁,汉字要废”,甚至二战后,有人甚至主张“罗马字要废”。例如,盟军总司令部(CHQ)聘请的教育使节也建议日本政府限制使用汉字,以便给予更多的时间。日本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规定国家义务教育期间的教育汉字数量为850个。甚至比如1967年初,阿部美典提出汉字230年后将灭绝的理论,都是崇洋媚外的结果。从前岛主张废除汉字的1866多到今年的近130,汉字在日语中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被废除了。后来,鉴于850字的教育汉字不能用来表达日常文章,日本政府公布了常用汉字表,规定常用汉字为1850,但日本国家语言审查会后来建议改为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