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艺伎?

艺妓(中文也叫艺妓)是日本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工作者。除了为客人服务,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宴会上用舞蹈、音乐、乐器等表演来娱乐客人。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艺妓”,见习阶段称为“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被称为“云子”,读作“Geiko”,在练习生阶段被称为“麻衣子”。明治时期以后,“Geigi”的发音越来越普遍,成为现代标准的日语发音。

日本浮世绘中的艺妓在日语中,“妓女”一词保留了中国传统的用法,既可以代表女性艺术表演者,也可以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艺伎的“妓女”指的是前者,因为艺伎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不从事性交易。但在现代汉语中,“妓女”一词往往直观地与性交易联系在一起,这也是“艺妓”这种以避讳为目的的现代汉语译法产生的原因。在日语中,“艺伎”指的是男性表演者(参见歌舞伎),因此有人主张“艺伎”是正确的中文翻译,以示区别。

日本艺妓文化从京都开始向外发展,京都艺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7世纪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寺庙中非常著名的神社,历史悠久。据说当时参加八坂神社的人很多,附近聚集了很多店铺,形成了一个商业区。其中有很多名为“水茶馆”的店铺,出售茶叶、饺子等小吃,让从日本各地赶来的信徒有一个临时休息的地方。在这些商店工作的女服务员被称为“茶女”或“茶女”。有些茶女会用歌舞来招揽客人,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经营方式。时间久了,这种商业方法不断被引入,质量也不断提高。比如三味线的表演也加入了。在这种良性循环下,一些水茶馆的生意越来越好,规模也开始扩大,商品种类也开始增多,比如酒、高级料理等。

由于茶女的表演是一项重要的商业技术,一些水茶馆的老板开始有计划地训练他们的茶女,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从一个普通的茶馆到高级的亭子,在成本的考虑下,分工越来越精细。与其各店扶持培训艺妓,不如集中培训,必要时邀请演出,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是,名为“家购”的专业培训中心和运营商应运而生。

在传统的日本,没有经过艺术训练就在宴会上倒酒的女性被称为“妻子”,社会地位低下。妓女一般被称为“姑娘”、“浪女”,其中地位最高的被称为“太傅”、“花魁”。“太傅”或“花魁”不仅年轻貌美,而且在茶道、合唱、舞蹈、香火等艺术方面都有不俗的造诣。服务对象仅限于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也以礼相待,所以社会地位比较高。但不管是“少女”、“流浪少女”、“太傅”、“花魁”,都会出卖自己,而艺妓的真实身份是艺人,主要工作是招待客人。

但由于艺妓行业的繁荣,以及浪漫的环境,有一些唯利是图的经营者,所以也有艺妓是因为需要钱养家、孤儿等社会弱势因素而出生,并签订了卖淫合同,或者被人贩子卖掉的。或许是为了还清债务,早日得到救赎,又或许是无法抵挡金钱的诱惑,一些艺妓开始从事性交易。虽然传统上,这种自我放纵的行为会受到惩罚,但实际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妓女式的艺妓在日本各地广泛存在,并且有很多无良商人变相垄断了这项业务。尽管如此,一个真正一流的艺伎还是“卖艺术不卖自己”。“卖艺不卖身”不代表艺妓没有爱情生活。相反,一流的艺伎和普通女性一样,可能只有一个情人,叫“丹娜”,甚至委身于他,“丹娜”也会提供金钱等实质性的帮助,照顾艺伎的生活需要。辞掉艺妓的工作后,她嫁给了自己的爱人,* * *家里人很多。

在日本,做艺妓的条件非常苛刻,学习艺术的费用也很高,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而且学艺术的过程很辛苦,不是所有的艺伎都能坚持下来。

在古代,艺妓一般在10岁开始学习艺术。现在由于《儿童福利法》和《劳动基准法》的限制,他们要中学毕业(也就是65,438+04岁和65,438+0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习美术,学习中的内容很多,过程很艰难。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竖琴、鞠躬、倒酒等。,而且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着高贵与稳重。比如培训的内容之一就是吃热豆腐不能发出声音,更不用说摸唇彩,可见要求之严格。到16岁就可以正式担任艺妓,整个表演课程为期5年。第一个艺妓叫舞妓(或者舞女),然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妓。艺妓的职业生涯通常在30岁结束。如果过了30岁还继续做艺妓,就会被降职,成为年轻漂亮妓女的陪衬。在艺伎中,年长的艺伎被称为“ぉ㊹さん(姐姐)”。

艺妓通常过着隐居的生活。通常,人们只能在公共场所看到艺妓从住处赶到茶馆,或者从茶馆回到住处。他们形成一个小圈子,普通人很难窥探他们的生活,从而引起人们对他们生活的好奇和兴趣。艺妓收入高,气质不凡,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鉴于此,艺伎的雇主会为艺伎提供贴身保姆,照顾她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

优秀的艺妓经常成为达官贵人追逐的目标,包括许多同类中的两个。在古代日本,已婚女性必须放弃艺妓的工作,直到近代才逐渐废除这一规定,让艺妓过上正常的生活。然而,大多数女性仍然遵循传统,婚后离开艺妓行列,但离婚后重返艺妓行业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以中村喜春在当代最为著名。

京都舞妓的“だらりのほ”发型是最常见的一种,叫做“Teru Shimada”。关于《岛田传》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江户时代,它在留在东海道岛田的“流浪少女”中流行(“留”的意思是驿站)。

在颜勇统治时期,歌舞伎演员岛田·万吉开始结婚。

日语“迪めた”的发音已经改变。

艺妓的服装是非常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装饰都非常出色,所以也极其昂贵,一般在50万日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54.38+0万日元。京都舞妓的服装更为著名,其特色是一条叫做“だらりのほ".”的华丽腰带这种皮带甚至可以长达5米,重量相当重,绑起来很费力气,所以经常要叫“男人”的男仆帮忙。

舞妓的特殊着装以及舞妓和年轻艺妓所穿的和服被称为“殷茵”,从腰带到裙子的部分被称为“殷茵”。在外面走的时候,舞妓和年轻的艺妓一定会把左手放在这一段,意思是“卖艺不卖身”。

虽然艺伎的服装被归类为和服,但实际上与传统的和服是不同的。传统的和服有一个高的后领,通常紧紧地包住女人的脖子。但是艺伎穿的和服领子是敞开的,故意向后倾斜,让艺伎的脖子完全暴露出来。

艺妓也很讲究化妆。浓妆的涂抹有专门的程序,使用的材料以传统原料为主。最引人注目的是,艺伎会在脸上和脖子上均匀地涂上一种液体白色颜料,所以看起来就像一个华丽的洋娃娃。

艺妓参加宴会时,会有男人带着一盒三味线随行。除了为因打扮而行动不便的艺伎做杂务,还要负责保护艺伎免受醉酒者和弟子的骚扰。

狭义的艺妓在表演中使用的道具是指手持的表演工具,包括各种乐器和饰品;广义上应该包括妓女、歌舞伴奏者甚至艺妓所学的所有知识。因为艺妓接待客人并不局限于歌舞表演,他们提供了许多可以为客人的宴会增添乐趣的活动。

起初,艺妓只在美术馆表演。后来,艺妓开始出没于茶馆、餐馆和售货亭,因为她们必须参加达官贵人的宴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艺伎衰落的压力越来越大,迫使艺伎艺术改变传统,艺伎从业者也被允许在茶室的专门酒吧里招待客人。

艺妓的表演大致可以分为“立方”和“场所”。“立方”指的是舞蹈演员,“地方”指的是演唱《龙柏》、《情缘》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的表演者。因为“地方”表演难度大,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胜任,所以多由资深艺伎表演。“立方”表演比较容易,所以一般由初级艺妓和舞妓来表演。除了以上两种表演,艺妓还有茶道、香路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此外,艺妓受过说话训练,所以健谈的人很多。表演结束后,他们还会陪客人互相聊天,增加气氛。顾客付给艺妓的演出费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专门称为“花代”。

社会地位

在日本人的观念里,艺伎是一个很体面的职业,一个女孩子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艺伎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家庭里有一个艺伎会被视为一种荣誉。

衰落与文化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各地仍有许多花街,是主要的娱乐场所,有许多艺妓和艺妓变相卖身。但从1947开始,日本实施了《儿童福利法》和《劳动基准法》,禁止儿童在未满法定年龄前辍学和参加工作。对于艺妓这种需要从小培养,掌握恋爱情绪的职业来说,人才的来源受到了直接而巨大的冲击。再加上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的急剧变化,各种新的娱乐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花街和艺妓逐渐没落。

日本已经将艺妓视为一种文化财产,正在积极保护。在有艺妓文化的特色城市,如京都,还有所谓的“死妓/舞妓”商业服务,让女性游客装扮成艺妓或舞妓,亲身体验艺妓文化之美。

此外,由于交通便利,现代艺妓也会被邀请到遥远的地方表演,这也有助于扩大艺妓文化,增加世界各地对艺妓文化的了解。但和世界上很多传统艺术一样,最大的压力还是没有接班人。

尽管艺妓艺术和世界上许多传统文化一样,不得不面临衰落的命运,但艺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作为京都的艺术象征而存在,被日本视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艺伎,在日语中,“艺术”是指艺术或表演,“艺伎”是指人。艺妓是通过各种表演艺术来娱乐客人的专业舞蹈演员。艺妓不是普通的舞者或妓女。人们认为11世纪为武士表演舞蹈的女性是艺妓的前身。艺妓要接受一系列传统技能的训练:日本传统歌舞、器乐表演(最基础的是一种叫三味线的三弦)、插花、和服穿戴、茶道、书法、交谈、敬酒礼仪等等。艺妓是非常有才华的日本女性。他们非常执着,接受了很多训练。即使成为艺妓后,她们仍继续学习许多课程来提高她们的技能。现在,许多艺伎学习英语会话来为说英语的客人服务,他们还学习计算机操作。如今,艺妓的工作范围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如模特和国际旅游。

著名的艺妓

中村喜春(1913-2003)在1983年出版了他的自传《东京艺妓回忆录》。1985年又出了一本书《悼念日本》。中村喜春先后出版了10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