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起源是什么?

布依族自称为布依、布衣、布中、布饶、布满,可能是辽、满、中加、满辽、等古代称谓的由来。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布依族和壮族都被称为“廖立”、“满辽”或“廖毅”。五代以后,布依族称为“仲家”,宋代的庄称为“童”。

“中”和“通”还是谐音。

民族简介

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200多万,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

主要居住在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

其余分散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族地区风景优美,自然风光多姿多彩。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安顺“龙宫”洞、盘江铁索桥等十几个旅游景点每年都迎来成千上万的游客。

除了旅游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母语。

布依语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但未能得到普遍推广。现在有了更常用的汉语。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享有“米国”的称号。

红水河流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民族历史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和生活。

布依族与古代“辽”、“百越”、“百普”有关。

唐代称“西南人”;宋元时期称为“范满”、“钟家满满”;明清时期称之为“仲满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布依族。

布依族和壮族同源,在古代是百越的一个分支。

现在的布依族还保留着古越人的一些风俗习惯,比如住干栏房,敲铜鼓。

有人认为西汉的夜郎国和今天的布依族有关。

有的布依人自称“布依”“布依约”,有的布依人自称“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民族认同,布依族被用作国号。

自宋代以来,布依族人民一直在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进行斗争。在近代史上,他们也曾与外国教会、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进行过斗争。他们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国家。

民族饮食

主食以大米为主。

人们喜欢用一种特殊的炊具“馕子”将米饭蒸成米饭。

布依族人普遍喜欢吃糯米,它常被作为改善生活或调节口味的主食。

凉菜、“苔冻肉”、“凉粉”是布依族人最爱吃的食物。

酸菜和酸汤几乎是每餐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女性。

还有血豆腐,香肠,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做成的风味菜肴。

布依族大多擅长制作咸菜、腊肉、豆豉,独特的民间咸菜“盐酸”更是闻名中外。

在荤菜中,狗肉、狗灌肠、牛肉汤锅是最顶级的菜。

布依族杀猪时,习惯先在血盆里放些盐,再用猪血搅拌。凝固后,加入葱花和调料,水煮汤,用猪血熬制,称为“活血”,是待客的最佳菜肴。

贵州布依族喜欢和黄牛一起做饭,以防婚丧嫁娶。

酒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年秋收后,家家户户都会酿造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一年四季饮用。

布依族喜欢用酒招待客人。不管喝多少,只要到了,总是先拿酒,这叫“迎宾酒”。

喝酒的时候,用碗代替杯子,猜拳,唱歌。

布依族有很多传统小吃,尤其是生活在云南的布依族,擅长做米线、饵片、豌豆粉、年糕等等。

布依族人慷慨好客,其特点是每年2月3日(或3月13日)枫叶节期间,许多布依族人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染糯米,制成花糯米招待客人,分发给亲朋好友。

民族建筑

依山傍石水板房

布依族民居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而居。

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或半楼房(前半部分前面是楼房,后半部分后面是平房)。

贵州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材,也有可逐层揭盖的、厚度基本均匀的大平石板。这种薄石头来自含水页岩。

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石板房。

石板屋是用石条或石头砌成的,墙高可达五六米;用板岩覆盖屋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用材料铺成鳞片状,石屋不仅不透风雨,而且简洁美观,屋顶轻巧,容易居住,没有压抑感。

总之,除了檀木椽子是木头做的,其余的都是石头做的,就连日常生活用的桌、凳、炉、碗、碗、磨、槽、坛、盆都是石头做的。

一切都很简单和诚实。

这种房子冬暖夏凉,防潮防火,但是采光差。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所在的城关镇,大部分房屋都是石头砌成的,三四层的石头建筑就有几十栋。

由于石头呈浅灰白色,加工后更加晶莹洁净,所以白天看镇宁,银光闪烁;月夜望镇宁,霜遮雪。

为此,古有“银镇宁”“银镇宁”之誉。

这座小镇的石头建筑有着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堪称既是凝固的音乐,又是不朽的史诗。

布依族人建房很讲究。

首先请阴阳师看一下“风水”,选择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作为房屋的基址,不仅背靠青山,还要面对青峰。

最好是靠“卧狮镇守”、“青龙围护”、“骑贵座”之类的山;到山上要选择“双龙抢宝”、“双龙戏珠”、“万马归槽”、“寿星高照”等形式。

好在大部分布依族地区都是石灰岩山,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找到。

盖房子的时候要选个吉日。在吉日的前一个月,一个木匠被邀请去做一个房子的框架。

盖房子的吉日要献给鲁班大师。

房子搭起来了,公公给我送来一根大梁,上面扎着红绸子的大花,还有乐队和舞狮队放鞭炮。

梁上还会举行歌舞仪式和宴会。

最后带着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去新房。

整个盖新房的过程,充满了布依族村寨喜庆互助的气氛。

文化和艺术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

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舞狮、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包括唢呐、秦越、长笛、木叶和笛子。

地戏和花灯戏是布依族最喜欢的剧种。

由农民自己编织的布衣久负盛名。

近年来,专业生产布依锦、蜡染布、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成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

蜡染工艺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

早在宋代就有蜡染布的记载,是贵州惠水的特产。

清朝史书中提到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

布依族女孩十二三岁就开始向母亲学习蜡染工艺。

先将蜜蜡加热融化成蜡汁,再用三角铜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白布上精心绘制出各种美丽生动的图案,然后在靛蓝大桶中染色,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匹煮脱蜂蜡,捞出,在河里反复洗涤,晾干,形成独特的蜡染工艺品。

蜡染布图案丰富简洁,画法活泼大胆,呈现独特的龟纹(又称小波纹),具有机器无法替代的艺术效果。

不同地区的蜡染艺术风格各异:有的喜欢用花鸟虫鱼作为蜡染图案,构图大胆,形象生动;有的以结构严谨、线条细腻为特点;有些是用龙爪花和蒺藜花做成的,颜色粗犷而鲜艳...蜡染艺术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中外女性的服饰。

近20年来,贵州建起了一些蜡染厂,有专门的美术设计师创作和绘制新的图案。

各种人物和动物的形象更加丰富,色彩趋于多样化。

蜡染布多用于女性的头巾、连衣裙、腰身和被子、门帘和窗帘。

其中一些工艺水平很高,设计非常新颖精美,还被用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客厅和酒店。

布依族妇女还在蜡染连衣裙上添加刺绣,更加迷人。

除了蜡染,传统的布依族民间工艺包括扎染,织锦,刺绣,木雕,石雕和竹编。

民族婚俗

布依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禁止同宗或同姓通婚。

还保持着“表亲的表亲结婚”的习俗和兄弟姐妹的传递制度。

青年男女婚前可以自由恋爱。各地未婚青年男女都喜欢通过聊天唱歌,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来倾诉或表达自己的感情。

男人暗恋一个女生,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侣,其他的都是小姨子介绍的。

如果女方有此意,可以在安静的地方单独见面,进一步唱山歌,抒发感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表示已经誓死相许。

订婚时,男方父母委托媒人到女方家,送些酒肉耙子之类的礼物。

如果对方同意,第二个媒人会让男女双方的“八字”都“生效”,只要“八字”吻合,就可以选择婚期。

这一带的彩礼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的数字,据说是取“六”为陆的谐音,以示婚后两人都有福气。

结婚时,新郎不跟新娘打招呼,只请几个好朋友的青年男女打招呼。

新娘一般撑着伞走到男方家,有的骑马坐轿子。

婚礼当天,新婚夫妇分房,第二天回父母家。

居住区的布依族仍有“住在家里”或“坐在家里”的习俗。

有的人要在婆家住两三年甚至五六年。

杂居地区的布依族已经很大程度上废除了这一习俗。

礼仪习俗

布依族热情好客,慷慨真诚。凡是来山寨的,是老朋友的亲戚朋友,是陌生人的亲戚朋友,都会以酒相待。

布依族人很有礼貌,不欢迎骂人、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分开居住。

但尽管兄弟分家,在分配财产时,还是要留下父母赡养养老田地,兄弟轮流耕种。

父母去世后,养老田变成了清明扫墓的坟地。

以便后代将永远记住他们长辈的信任和养育之恩。

民族服装

布依族居住在平坝或山谷附近的村落,男女都喜欢穿蓝色、蓝色、黑色和白色的衣服。

中青年男性常戴头巾,穿双排扣夹克(或大排扣长袍),头巾,穿长裤。

大多数老年人穿双排扣夹克或长袍。

各地女子服饰不尽相同,有的穿右撇子大排扣的衣服、裤子或百褶裙,还有银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

有的喜欢绣衣服,有的喜欢用白毛巾裹头。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穿的衣服大多是手工缝制,合身得体,简单大方。

全国性节日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除元旦、端阳、中秋节外,基本与汉族相同,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牛王节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

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有些地方还有“播种节”、“小年”、“腊月二十九”、“正月二十七”、“三月三”,汉族节日也有庆祝。

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是中国新年(春节)。

从除夕到十五。

除夕之前,要杀年猪,做糯米饭,准备各种蔬菜。

云南布依族有初一至初三吃素的习惯;四川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必吃鸡粥,民间称之为血米粥。

每个姓氏都有不同的餐前礼,双方的餐前礼必须一模一样。

节日期间将举行许多娱乐活动。

跳花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二十一举行。

“跳花会”是一项面向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规模宏大,参加人数超过1000人。许多未婚青年男女通过吹树叶来订阅生活歌曲。

逢年过节,小姑娘们穿着华丽的蕾丝衣服,锁着漂亮的扣子,男孩子们穿着双排扣衬衫,系着大胡子腰带,吹着木叶,面带微笑。

热心的姐妹们为小伙子们牵着马,从五村八村,从看不见的山腰,到花舞的地方。那是一片平坦的草地,旁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北边是一片开满嫩芽的泡桐林。

到处都是大喊大笑的人,至少有几千人。

牛皮鼓声如雷,震动空谷,时快时慢,时抑时扬,的饶钹声令人陶醉!赛场上,一群青年男女正在载歌载舞。歌很美,脚步很轻。年轻人坐在河堤上玩“老友记”,弹着秦越弹着木叶做爱,用一双像河水一样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对方示爱,倒影摇曳,别有一番风味。

靠近桐林的边缘,有一个平台。

有精彩的布依戏,丰富多彩,整个草坪充满了欢快愉悦的气氛。

他们载歌载舞,不知不觉太阳落山在坡背,晚霞落在桐林的嫩芽上。人们依依不舍地骑着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草坪。

跳花会是少男少女之间的又一次桥牌聚会。他们在草坝上种下了爱情,在节日的最后一天,二十一日(称“组合”),他们宣布一年一度的跳花会结束了。

22日是“牧羊”日,这意味着订婚。年轻人带“羊”回家(带姑娘回家相亲)见男方家庭,决定终身大事。

在这一天,许多年轻人去草坝把他们未来的妻子带到村子里。

可是,害羞的女生哪里愿意踏进对象家的门槛?就在寨子后面的山上,在丛林里,偷偷看一眼对象的家在哪里。22号以后就要收工了,春耕已经开始了。人们在忙着春耕生产,争取来年粮棉糖丰收,建设山区!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由于生活区域不同,节日的日期也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这个节日是在6月6日,这一天被称为6月6日。在一些地区,农历6月16日或6月26日庆祝中国新年,这被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

布依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一直称之为“小年”。

节日来了,每个村子都会杀鸡杀猪,用白纸做三角旗,蘸上鸡血或猪血,放在庄稼里。据说这样做的话,“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了。

节日当天上午,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青壮年举行祭祀古人、扫村驱鬼的传统活动。

除了参加祭祀的人,其余男女老少,按照布依族习俗,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鸡鸭、鱼、水酒到村外的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称之为六月集市)。

祭祀结束后,神父带领大家到各村扫墓驱赶“鬼”,而“藏山”的人们则在各村外谈过去、唱现在,还有各种娱乐活动。

当太阳落山时。

“躲山”的人一个个席地而坐,揭开米筐,拿出香醇的美酒佳肴,互相邀访。

等到山神响起“分肉!分肉!”喊完,人们就选出壮丁,分成四组,给山神抬回四条腿,其余的人,一起背回家,然后各家各户派人到寨子里去收祭给山神的牛肉。

喜庆的娱乐活动中,扔花袋是最有趣的。

花袋由各种颜色的布制成,看起来像一个枕头。它含有米糠、红小豆或棉籽。

花包边缘饰有蕾丝和“玩须”

扔花袋时,青年男女站在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

其方法有右抛、左抛和过顶抛,但不允许水平抛。

要求扔得远,扔得快,抓得稳。

花儿在空中飞来飞去,真的很漂亮。

如果男青年向心爱的人扔花包,包没过肩就掉在地上,女生会送对方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这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会长期保存。

六月六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它的起源的传说因地而异。其中一条是,在洪水饥荒的古代,布依族的祖先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种植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娶了龙王的女儿,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洪欣。

有一次儿子得罪了母亲,龙女一怒之下回到了龙宫,再也没有回来。

“盘古”无奈改嫁。盘古死于一年的六月六日,信恒被继母虐待,差点被杀。

他忍无可忍,于是起诉继母,誓要毁掉她培育的稻秧。当她的继母得知此事后,非常后悔,最终与洪欣言归于好。每年的六月六,盘古死的那一天,她杀猪杀鸭,给盘古做祭品。因此,布依族每年6月6日举行祭祀盘古的活动,以示子孙后代的延续和五谷丰登。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一家三姐妹嫁到寨子里,都过得不错。

一天,爷爷想看看他的孙子。三家的孙子听说后,都想方设法让爷爷先去他们家。

爷爷说,三月三,你带着你最好吃的糯菜去寨子路口,谁好吃我先去。

这一天,大女儿家炸油丸子,二女儿家做年糕,三女儿家做五色糯米饭。爷爷来到寨口,打开三家的东西。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味道清香,是他最喜欢的,所以他先去了三女儿家。

从那以后,每个布依族家庭都要在农历三月初三煮糯米招待亲朋好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节。

茶白歌会是贵州兴义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6月21日至23日举行。

届时将有云南、广西周边1 0多个县的各族群众数万人,规模可谓宏大。

民族禁忌

去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准碰神龛和神坛,壁炉旁的三脚架禁止踩踏。

布依族人习惯给客人喝酒,客人多喝一点或少喝一点。

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

布依礼一定要双数。

当孩子体弱多病时,他的父母会发现他是一个保护者,米歇尔·普拉蒂尼和教母。

找米歇尔·普拉蒂尼和干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某天在家等,三天内第一个上门的人就是孩子的保护人;二、吉日,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第一个路人,就是保护者。

民族宗教

布依族过去信奉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都会举行祭祀活动,其中以老人房(村神)最为隆重。农历二月,选兔日或虎日开祭,要求家家户户献鸡蛋猪肉祭神,让全村人当场聚餐,希望全村丰收平安。

布依族信仰多神教,崇拜自然和祖先,少数信仰基督教。

每年都有很多节日,去祭拜山神、树神等等。

每个堂都有祖宗牌位,逢年过节都有祭典。

相传是“牛王菩萨”的生日,牛要在那一天休息。

有的地方把黑糯米粉或白糯米粉染成黑色再掺上水,把牛角涂成黑色,然后把牛牵到水边,让它们看到自己的影子,“知道”犁地工作即将结束,就可以休息了。

有些地方用石灰浆而不是黑粉把角涂成白色。

相传是“龙王龙袍日”,富贵人家把好衣服拿到外面晾晒。

一般是人们煮糯米或吃糯米饭,老人喝酒讲故事,年轻人在山坡草地上唱山歌。

“播种节”是西凉乡布依族特有的节日,时间定在每年播种(谷雨)后的“猴年”。

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带着粽子、酒肉、香烛和纸钱来到田间,向“菩萨”献祭,祈求风调雨顺、除虫、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