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发生的?

7月6日,1937,驻守凤台的日军清水正孝上尉在炮兵的配合下,带领中队通过宛平县城,然后转向铁路以北的大瓦窑,开始了以卢沟桥为假想敌的进攻演习。

为了侦察敌情,中后卫金营长午饭后换了便服,拿着铁锹走到大瓦窑附近的日军演习场。他一经过卢沟桥火车站,就看到了远处的日军。尽管下雨,道路泥泞,这些日军还是以卢沟桥为目标,进行进攻演习。炮兵们在后面,紧张地构筑防御工事,然后战车的隆隆声传了过来。金营长凭着军人的直觉,感觉到了不同寻常,见机行事溜了回来。

马上回营里召开军事会议。金营长摊开军用地图,逐一询问战斗准备情况。在询问卢沟铁路桥排长时,金营长特别叮嘱铁路桥要像石桥一样重要,铁路桥没有拱顶城,但桥上是空地,部队无法调动,只能防守。如前所述,卢沟桥和宛平古城是为保卫首都而建,宛平古城在桥和首都的东侧。现在的情况和过去不一样了。日军已占领丰台,将士纷纷留守。保卫卢沟桥不是保卫首都,而是保卫北平与中原之间的通道。部队的部署方向也要和当初相反。永定河东岸(北平侧)兵力部署的突出部分是宛平古城。9连、重机枪连、轻迫击炮连进驻宛平古城。11连在城北铁路桥东端,12连在城南沿河驻扎。重型迫击炮和储备在河西。如果造桥造城的老祖宗突然复活,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这些枪是指着北京队的,他们是在保卫北京(北平)!修建平汉铁路的先辈们,在修建卢沟铁路桥的时候,大概也没有想到,这里会成为甲午战争的焦点。更难以想象的是,敌兵的攻击方向在北平这边,铁路桥让中国军队更难守住。

7月7日上午,驻扎在丰台的日军滨江正三旅1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中队长清水正孝的带领下,前往回龙观和大瓦窑进行演习。回龙观在宛平古城西北,大瓦窑在宛平古城东北,宛平古城、回龙观、大瓦窑距离约1500m,形成一个三角形。

此时,37师110旅旅长何继峰已接到219团三营金营长关于日军异常情况的报告(此时团长纪兴文在庐山参加军官训练团,于10返回宛平),已命令纪兴文219团密切注意

何其凤也对日本军事演习的动向感到异常,于是打电报给在保定的司令员冯治安,催促他立即返回北平。此时,谁也不会想到,五个小时后,在宛平古城的影响下,中日命运的决战爆发了。

7月7日,黄昏降临,正在大瓦窑操练的日军延迟撤退,加紧构筑工事。为慎重起见,宛平派出所天黑前关闭了东门,不准出入。

晚上7点半,清水正孝上尉命令部队开始夜间演习。一些军官和假想敌立即转移到东部。天完全黑下来后,清水带领600名官兵向假想敌所在的东面移动。

22时40分,宛平守军在城东北日军演习阵地突然听到一阵枪声,***18(据日军统计)。

从当时华北的情况来看,中日两军频繁演习,无论是空包弹还是实弹,都是非常普遍的。然而,这几十声枪响,拉开了中日全面战争的序幕。

在当时的情况下,两军经常演习,枪声并不严重。但这次,枪响了。据日本人说,有1名新兵失踪。此人乃志村菊次郎,乃分付假敌之使者。

据日本韩联社驻上海分社社长松本佑二的回忆录《上海时报》中“卢沟桥边的枪声”一节记载,“清水中队长立即通过无线电向丰台旅本部报告了中国军队的非法射击。同时中队点名发现少了一个人,于是也向大队长报告‘该士兵下落不明’。事实上,大约3个小时后(又过了20分钟——编者注),下落不明的士兵回到了队伍中,并非被中国绑架。新战士作为传令兵,在离队归队时,在黑暗中走了反方向,耽误了归队。

木易上尉听取了清水正孝中队长的报告,并对一名士兵失踪一事非常重视。他立即向北平联合司令官むたぐち れんや报告了这件事。木易上尉奉命带领一中队士兵从丰台到现场与中国谈判。

日本关东军前参谋田中隆吉有一段描述:

7月8日,我从内蒙古化德乘飞机抵达天津。晚上在芙蓉阁(日式料理)和川秀吉、天津特勤局局长少佐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说,“开枪的是* * *党的学生……”我和志川在参谋本部共事过。我知道他一直和北平* * *党的学生联系密切,就问他:“那么,唆使他。他脸红了,点头承认...茂川还承认,在中日于11年7月达成停战协议后,他多次唆使手下在夜间中日两军之间燃放鞭炮,企图激化矛盾,扩大战争。

北平警备司令部军事司法局、保定绥靖公署军事法庭6月1946审判战犯毛川何秀问答笔录涉及谁发动了战争:

法官问:七七事变是谁挑起的?

茂川:是日本军国主义。

法官问:七七事变的近因是什么?

茂川答:(日军)外出演习时遭到袭击。有这个东西。

法官问: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毛川:在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