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有哪些「出园」的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的“乞巧节”,也是潮汕人特有的“出园”、“出园”、“丈母娘”等活动,其中“出园”其实是潮汕人的成人礼。

潮汕地区有15岁男孩女孩的家庭,要在农历七月初七和七月十五或改天的中秋节,准备三种水果送别公公婆婆,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出园了,不再是整天在园中玩耍的孩子。

潮汕人认为15岁以下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花园”里,受到一对叫做“公婆”的神灵庇护。孩子能不能长大取决于这些神的恩赐,所以潮汕人一直很重视对“公婆”的崇拜。

住在“园”里的孩子,每年七月初七拜祭公公婆婆,祈求健康成长;出了“园”的孩子,不再受“公婆”的管束,七月初七也不再拜“公婆”。

“出园”那天,孩子们要穿上叔叔送的新衣服和木屐,一般都是红色的。而且,今天早上,父母会让孩子在耳朵上戴一朵有吉祥寓意的石榴花。

这一天,通常会有八个人聚在一起吃早餐。早餐有公鸡、甜点、蔬菜等拼成八道菜或12道菜。餐位也很精致。“出园”的人坐对位置,鸡头对着他。“出园”的人自己吃,鸡头就成了他的专利。它的意义在于,长大后可以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出园”的人,只有举筷夹菜才能吃饭。每一种食物都是如此。当园丁是鸡的时候,应该用鹅来代替鸡。

当天中午,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招待亲朋好友。席间,家人、亲戚都祝福孩子,送上美好的祝愿。在“出园”的前几天或者当天,亲戚们会过来送礼物,或者红包或者礼物。《出园》主角送礼,一般都是父母安排回礼。

在揭阳,有一种说法,孩子出园不能跑太远,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们只是玩,吃,不做任何家务,最后一次被父母宠坏。

为了一个好兆头,孩子的话和要求一般不会拒绝,除非万不得已。

“出园”是告别仪式,也是开始仪式。从此,即使孩子跳出了园墙,告别了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懵懂无知的童年,也标志着他已经步入成年,真正走上了人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