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典故很简短。
1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景公。九月初九,他带着很多人爬山爬墙,感觉秋高气爽,于是认定这是个吉日。从此,他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出去爬山。后人模仿之,形成习俗。
2.据《续齐之和》记载,汉代的桓京曾跟随易学大师费长芳学习多年。有一天,费大师告诉弟子们,9月9日山茱萸要爬山了,桓景和家人因为听了师傅的话,活了下来。所有没有撤离的牲畜都死于瘟疫。所以每年的九月九日,我都出去爬山避祸,彼此习惯了。
3.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源于古代《易经》,“六”被视为阴数,“九”被视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合阳,二九为重,故称重阳,亦称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祥日子,这个节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庆祝了。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
传说在公元前三世纪,有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人,名叫费长房。他不仅能呼风唤雨,还能送鬼神。
一个叫恒敬的年轻人知道后,就拜他为师,想拜他为师。因为小伙子很有决心,费长芳就收他为徒,教他技能。
有一天,费长房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你家会有大灾。你要提前做好准备。”恒景听了非常惊慌。他赶紧跪下,求大师教他如何避祸。
费长芳说:“重阳节,你要多做些红布包,放在山茱萸里,缠在怀里,带些菊花泡的酒,全家人到高坡上去喝。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大灾难。”恒景认真的按照师傅的方法做了。
重阳节一大早,恒景带着家人来到附近的高坡,平安度过了这一天。
晚上,恒景和家人回到家,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狗都死了。他们真的避免了一场灾难。
此后重阳登高,插山茱萸,饮菊花酒,流传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