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关于春节的习俗和传说
天津
坚持钱
天津人把腊月初八称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仍然在这一天用醋浸泡大蒜,命名为“腊八蒜”。交子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的合子转回家。30岁以后,老病例越来越多。从饮食到日常行为,都要遵循代代相传的传统。天津有句话叫“所有的年都是十五前算的”,一直到正月十五,今年又到了一个高潮。?
天津也有春节挂钱的习俗。挂钱是用彩纸剪刻的图案,粘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边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的挂钱只能在正月初五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不好的一年。天津人把正月初五称为“破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案板要叮当作响,让邻居听见,以示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开心的事都归结于“小人”,只有摆脱了“小人”,才能繁荣昌盛。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是避邪避灾的意思。
山东(省)
在旧社会,当人们进入腊月,他们计划为新年做准备。腊月二十三,济南有很多包子、粘糕、枣糕、馒头,还有酥菜、熟肉、炒货等菜肴。农村有做豆腐、摊煎饼、做茶汤面等习俗。除夕之夜,大门和庭院里贴上写有吉祥话的春联,室内贴年画,厨房贴新灶王,门两边贴门神。在济南,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经常被贴在门上作为门神。大年初一,初二结婚的女儿女婿带着礼物回了父母家。?
淄博除夕凌晨开始放鞭炮。天亮前,全家人吃饺子,饺子有很多素馅。饺子想煮得多,肯定是绰绰有余,意为有余。第一个月的第七天被称为人民节。在过去,淄博的居民在这一天要吃各种野菜做成的小豆腐。在东营,在腊月三十,人们打扫庭院,装满水缸,准备足够的柴火,悬挂家谱,摆上香案。下午,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晚上饺子煮好后,全家人放鞭炮,吃饺子。?
山西
山西一些地方一直保留着除夕吃饭时孩子不能说话的规定。春节的第一餐是饺子。煮饺子的时候,放鞭炮。为了驱除邪恶,寻求好运,一些地区用芝麻茎煮饺子,这意味着新的一年就像芝麻开花,日子越来越好。
饺子想煮得多,肯定是绰绰有余,意为有余。吃饭时,除了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以求人口兴旺。之后忙着准备过年,气氛一天比一天浓。王民二十三日、二十四日是大扫除的日子,俗称“胡大扫除日”。山西人在腊八节从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准备工作达到了高潮。
太原曾经有一句民谣:“磨豆腐脑二十五,干活二十六,赶集二十七,糊二十八,酒二十九,饺子三十。”除夕夜,家家户户彻夜不眠,俗称“啃老”。
山西省
秧歌新年祝福
陕西人一进腊月就忙起来了:推滚筒压饼面,赶驴磨豆腐脑,蒸黄馒头,酿黄酒,擀面皮,炸油饼,过年的饭菜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这里还有一个习俗,过年给孩子做“枣卡”。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有人用红线穿上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祈福的吉祥物,叫“增龄顶针”。每年加一个,直到十二岁。
秧歌拜年是陕北特有的习俗。春节期间,各村组织秧歌队挨家挨户拜年,这里俗称“沿门”。秧歌拜年首先是到庙里拜神,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人家,伞头触景生情,即兴作词祝福主人,如“抬头看大门,六孔石窑共展,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
河南省
河南以前叫年夜饭,28号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全家都吃过过年的饺子,但是北方人三十夜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30个晚上不睡觉。大年三十过后,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甜食,吃瓜子,和亲朋好友聊天,其乐融融。孩子们会依次给长辈磕头辞职,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彻夜不眠,称为“守岁”“熬夜过年”。初五是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的第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亲戚朋友之间也要避免互相拜访。之所以叫“破五”,是指从此可以打破过年期间的禁忌。吃饺子放鞭炮是早起的习惯。五里不同俗,十里变规矩。河南平顶山、许昌、南阳、宝丰等地一般中午燃放鞭炮,但五天后不准吃面或粥,不准留馒头。?
豫南正月十五,有“偷灯头生猴”的习俗。点灯时,隔壁的小朋友可以悄悄拿走已经燃尽灯油的“面灯”,俗称“偷灯”。有的地方,自己订的灯,当晚不收,让自己尽可能多烧点油,第二天再加油点燃,称为“续灯”。一般到正月十七,灯笼放好,要放好“面”或“包子”来打发乞丐,称为“蛇神果”。?
河北省
除夕夜,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饺子,准备打冷战。凌晨12,他们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我们互相拜年,一起* * *开心。第二天邀请孩子和女孩回国,第三天有公婆,第四天有朋友。在元宵节的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人们玩龙灯,跳秧歌,踩高跷,玩狮子,夜以继日地玩。?
东北
农村过了腊八,人们就开始杀猪杀鸡,把猪肉切成块,放进大桶里,送到牲口棚里冷冻起来,在节日里食用。过年的时候,酸菜、肥肉、血肠都是大锅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除夕那天,你必须吃饺子,在饺子里包硬币或花生和坚果。谁吃这样的饺子,谁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有很多祝福。在东北,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红灯笼,尤其是除夕,灯笼要通宵亮着,寓意长寿长寿。高跷和秧歌,传统项目,一直是东北人民的喜爱,过年的时候会有高跷和秧歌表演。?
甘肃
在甘肃,跨年舞社火是甘肃各地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也是一种体裁多样、风格各异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在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英雄、好男孝女和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术家们从人物的不同性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运用各种色彩描绘出各种面孔,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脸谱艺术。正月挥杆,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年一度的挥杆游戏开始了。就这样,快乐的人们在秋千上飞翔,日日夜夜的飞翔,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南部地区
福建省
春节期间,福建民间有祈福和祭祀的习俗。人们会在庭院、卧室、火炉、谷仓和谷仓里贴上不同风格的新年红。年红寄托着家人的美好期望,它还可以装饰房子,营造节日气氛。老福州的春节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岁末至除夕,祭灶迎春,祭祖;正月初一到初四,走亲访友要压岁钱;正月十五到十八,看花灯迎神,过元宵节;正月二十九,送了九个粽子,春节结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前都要祭天,竹筒饭是必须的祭品。
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民的房子有很多门。门的两边,摆放着两棵红纸的甘蔗,称为“门蔗”。方言“蔗”与“贾”相近,意为入佳境。大厅里,桌上摆着年夜饭、长菜、糕点,插着用红黄纸扎好的“春枝”,寓意一年四季食物丰足,吉祥富贵。父母领着孩子围坐在灶台前,称为“围着灶台守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叫“分圆”。?[81-84]?
迎神拜年是福州农村正月举行的习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是游荡的时间,也成为农村“造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流浪神往往以村庄为单位,有时几个村庄联手。他们用敞篷轿子抬着当地的神像,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成群结队地在村子里游行。民众看着打招呼,场面热烈。十五元宵夜,拜神迎神活动达到高潮。当所有的神都在庙里坐定后,庙前烟火四起,锣鼓震耳欲聋。“燃烧的树木和银色的花朵令人眼花缭乱,春风在黎明时被宣讲”直到深夜。?[85]?
老福州人“过年”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初一、初二、初三;其次,腊月初一,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在“年”的概念里,即“年兜”;三、农历12月16日“尾牙”开始,至正月29日(鳌九节),视为新年,历时45天;第四,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灶要持续到正月二十九。?
江苏省
在江苏,春节期间,除了贴年红、守岁、舞狮、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比如苏州人在除夕夜的饭菜里放熟菱角,吃的时候挖出来,叫做“挖元宝”。走亲访友时,要在茶里放两颗青橄榄,称为“元宝茶”。恭喜发财。新年第一天早上,武进人在中堂挂上祖先的遗像,献上茶果和年糕,全家轮流拜年,称为“拜神荫”。江宁人有春节“敲锣打鼓”的习俗。旗帜开路,锣鼓手满地打鼓助兴。淮阴人也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的习俗。南通最特别的年俗应该是“放火烧”。每年正月十五,南通人放火烧,俗称“点灯毛毛虫”、“煎麻虫”,也叫“点灯田”。希望消灭害虫,期待明年丰收。在南京,“人人过桥,人人看灯”是过年的一大习俗。?
按照江苏省春节的习俗,大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扔到屋外,而是堆在角落里,直到正月上半月,这就是所谓的“聚财”。在大年初二,无论是商业商店还是普通家庭都会举行活动来崇拜财神。各家各户向在除夕夜到来的财神献祭。事实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被焚化了。这天中午想吃馄饨,俗称“元宝汤”。鱼和羊肉被用作祭品。?[88-89]?
浙江省
浙江的过年习俗,小年,一般是打扫卫生,做年货,送灶神上天;在一些地方,祖先崇拜在这一天举行,中国新年开始。除夕夜,我们贴对联,放鞭炮,放烟花,吃年夜饭,看年夜饭,拜佛。年夜饭,食物要丰富,要有鱼,取“一年有余”之意;如果你吃不完,你应该把米饭留到开学第一天吃,这意味着“有余”把一年留到下午12,新年到来时,烟花庆祝。?
正月初一,过年,第一件事就是“开门”。初一凌晨,家家户户都在争先恐后地打“开门炮”。一般认为越早越好。伴随着鞭炮声,送旧迎新,收福,俗称“收年”。其次,穿新衣,祭祖。先拜祖先,再拜六神(灶神、房檐神、白虎主、井神、土地神、财神),主要是祈求人口平安,家业兴旺。最后,拜年。从初一早上开始,先在家呆着,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开始,邻居和亲戚朋友就互致新年祝福。按照老习惯,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者延长到十五。浙江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大年初一不拜年的习俗。?
过年吃饭,大家都讲究“求情”,其中年糕是最必不可少的。过去,台州三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捣年糕的习俗。“谢年”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感谢上帝保佑一家人平安度过又一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在绍兴,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家家总要选个吉日祈福,这是家家最隆重的节日。?
广东
广东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传承了原有的过年习俗。按照“老广门”的老习俗,从每年二十四日的清尘日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准备“年货”开始,年底就要忙起来,买新家具、新用品、添新衣服、买做年菜、打扫屋子、贴年红(挥春)等等。大年初一,祭拜传统神灵和天地之神,迎接禧年,接受祝福。大年初二,我们祭拜神灵的祖先,吃年夜饭,然后开始走亲访友拜年。从新年开始到元宵节,大部分乡镇都有传统节日和娱乐活动,如舞狮、舞龙、祭神、游神、飘色、大戏、光标旗、打大锣大鼓、武术表演、球类运动等。各种民俗活动已经持续半个多月了。游神又称营神、巡主,是请神出寺巡社,具有净土驱邪、保护环境、祈求兴旺的民间意义。每年春节期间,按照时间顺序,各乡镇轮流举行民间祭神活动。场面十分热闹,我们祈祷来年平安,风调雨顺,抑恶扬善,万事吉祥。?[42]?[93-95]?
广东的过年习俗活动体现了尊天、尊祖、重商实、重意的信仰。但由于各大地区的风土人情,存在差异。例如,广府的春节习俗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尤其是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而广府的边缘地区,如粤西,则更多地保留着与敬神、游神、驱邪避邪、舞狮、飘彩、大戏有关的传统。客家地区保留了许多客家文化的传统习俗,如除夕沐浴、废照、送贫、鞭春、祭立春、日吃七菜等。潮汕地区普遍延续古代习俗,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如腊月二十四送神上天,除夕围炉,正月初一与亲友拜神,正月初四迎神至次日,前一天迎春立春,正月初五后与村民迎灾。有比赛,比如神游比赛,光标旗等等,全国各地都有。
客家习俗
海南
在海南人眼里,一切民俗都是按照人的意志和意愿人为制定的。所以在海南话里,所有的民俗都是以“办”字开头的,比如办清明、办公婆(也就是结婚)。“过年”在海南方言里叫“年”。除夕夜,房间里和家庭房间里白天黑夜都要点灯,持续几天,直到第四天早上。俗称“点灯”,意思是“添丁发财”。在第一天的清晨,人们,无论老幼,都要起床吃“快餐”(即干净洁白以纪念祖先)。“素餐”吃的食物也要有吉祥的寓意,其中必有爆炒茄子(海南话茄子意为一年比一年好)、爆炒水芹菜(秦与勤劳谐音,希望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工作)、长粉条(意为长命百岁)、金元宝般的黄豆干(意为赚钱入宝)。
四川省
川剧
四川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就是做一大桌年夜饭。初一早上吃饺子。初一到初三的白天,“访客”(探亲家庭)通常会拜访年龄越来越大的亲戚,并带去鸡肉、鸡蛋、面条、酒、烟叶(烟叶)等礼物。媳妇和女婿会回父母家,在农村住几天。晚上去(城里)灯会。白天,茶馆里很热闹,川剧、评书等表演很多。[97]?
湖北省
在湖北沙市、荆州等地,有吃新年第一顿饭的奇特习俗,即吃荷包蛋,寓意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可以“实实在在、大吉大利”。“杀年猪是十堰人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入九”开始。十堰民歌《十二月》唱道:“腊月二十蜡,家家杀猪。把肉切好挂起来,拿到姐姐家。“大人盼插田,孩子盼过年。”在湖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中国的新年。民间有句话:“二十三,送灯;二十四、取出鱼刺;二十五、敲鼓;二十六、傅猪肉;二十七、除污痕;二十八、有福鸡鸭;二十九,家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