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吉祥日歌曲

丽江纳西古乐是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研究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而且将在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丽江纳西族,生活在我国西南、滇西北的“三江并流”地带,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歌舞、最具音乐天赋的民族。丽江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是汉藏文化交融的地方,是高原牧民和河谷坝区农业人民交流融合的地方。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产生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纳西古乐是音乐的活化石,是多元文化的艺术结晶。纳西古乐植根于纳西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在纳西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纳西古乐的由来纳西人,善歌善舞,世代生活在这里,如纳西古乐《热美人》,是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始乐舞。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纳西族先民将《白狼之歌》献给汉朝,这是一部集诗与舞于一体的乐章,是纳西音乐与中原文化第一次有记载的交流。唐代的《云南志》记载,纳西族人喜好饮酒、唱歌、跳舞。元代李京《滇志》:“末世(纳西)...正月十五,爬山祭天,极其严格干净。男女动了几百下,各牵着他的手,乐得载歌载舞。”宋末元初,纳西族写了大型古乐《白沙细乐》,反映氏族战争,向往和平。纳西族古老的东巴典籍中有大量的祭祀音乐和习俗音乐。在东巴经典中,用象形文字记载了几十种古典舞蹈曲谱《错木》,这不仅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字中罕见的舞蹈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载的舞蹈曲谱。明代绘制的丽江白沙壁画,有着优美动人的乐舞形象。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丽江当地土司阿甲归附明朝,朱元璋封他为穆氏,为世袭土司。当时明朝实行边疆屯垦制度,大量汉族移民进入云南。这些移民把中原的文化和技能传播给边民。其中,音乐的引入包括道教等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中原的音乐被热爱音乐的纳西族人所接受,并广为流传。同时,在乐队中加入了纳西族特有的乐器,如苏古杜、波波、冷子(直笛)等,融入了纳西族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材。埋藏环境是某一类型民族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走向。汉代开通的南方丝绸之路和穿越它的茶马古道都经过丽江,促进了纳西族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融合。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不断丰富。在漫长的历史中,纳西族先民不仅创造了反映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生活、宗教和风俗习惯的音乐文化,还奇迹般地引进、研究和保存了一些早已失传于内地的汉族古典音乐。东巴音乐、白沙细乐、丽江洞经音乐举世瞩目,被国际公认为中国纳西族的“丽江三宝”。“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各种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多元融合的艺术结晶。纳西古乐的内涵“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实践中,创造并吸收外来音乐,丰富并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的民间音乐。主要由原始歌舞《热美人》、东巴音乐《白沙细乐》、纳西族改造的丽江洞经音乐,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纳西族民间歌舞《你好莫达》、《古琦》、《纳西小调》等民间音乐组成。火辣美女。它是产生于氏族社会的原始舞曲,广泛流行于纳西族的丧葬歌舞中,记载于纳西族的东巴经中。这种歌舞只能用在长辈去世后的葬礼仪式上。《热美人》是一部驱魔歌舞。音乐素材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乐舞结合,没有乐器伴奏,没有音阶和音序。它是一种模仿动物舞步的舞蹈,在多个声部之间形成一个具有原始艺术美的不协和音程。它是人类原始音乐的活标本,至今仍存在于丽江大东、尹铭、保山地区纳西族的丧葬仪式中。《辣妹》这样的音乐是任何乐谱都无法记录的,只能靠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东巴音乐。它是纳西古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大量古老而纯朴的民间乐章。这些动作在纳西族东巴中长期口耳相传,保存在纳西族东巴经古籍中。纳西族也俗称“东巴调”或“东巴唱”。是纳西族古老的东巴仪式和道场仪式中产生并至今仍保存和传承的音乐。东巴音乐由声乐、器乐和舞曲三个有机部分组成。是纳西族保留下来的古老音乐文化,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一定声誉。随着东巴祭司的不断死亡,他们所掌握和拥有的唱腔也将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白沙和美妙的音乐。纳西族民间俗称《送别时光》,是一部保存下来流传到纳西族民间的大型丧葬歌舞和器乐组曲。白沙Xi乐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舞曲、歌曲和器乐。它古朴典雅,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在中国音乐史上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被誉为“音乐活化石”。乐曲由八个乐章组成:杜甫、成书、三四季、阿里格基派、梅吴明、跺脚、反倾销和谢幕。贯穿着部落战争的悲壮故事,是中国至少有700年历史的一部集动作、故事、哲理、和声于一体的大型管弦乐组曲。丽江洞经音乐。它是明清以来由汉、白地区逐渐传入纳西地区的一组民间器乐,至今仍在纳西地区广为流传。其中所包含的曲牌名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类型之一。是研究纳西族音乐文化,尤其是明清以来纳西族整体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400多年来,经过纳西族音乐家的传承、加工和演变,纳西族人民的思想感情、文化心态和民间韵味自然融合,成为一种融合了汉族传统音乐旋律和纳西族音乐风格的特殊音乐。它是汉族和纳西族音乐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的结晶,可以说是汉族的纳西族传统音乐,被丽江人称为“纳西古乐”。丽江洞经音乐既保留了江南汉族丝竹的优美韵味,又融入了纳西族民间音乐粗犷豪放的风格,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它实际上是一种融儒释道于一体的宗教乐器音乐,又称“儒雅细乐”。丽江洞经音乐是按谱传承的,纳西族用中国传统曲谱《宫池谱》记录唐宋元时期的音乐和道教、道教的音乐。《你好莫达》、《古琦》等民乐。纳西古乐还包括纳西族先民在游牧和农耕时期产生的民间歌舞《你好莫达》、《古琦》、儿歌、小调、旋律、抑扬顿挫等。这些民间音乐在纳西族社会中广泛流传,为大众所喜爱,代代相传,是节日、婚丧、生日等日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热梅米》、《嘿莫达》是最古老的原创音乐,而《白沙Xi乐》是中国最少有700年历史的有故事、有情节的大型管弦乐。丽江洞经音乐是中国音乐专家在丽江保存至今的中原古典音乐瑰宝。他们被誉为“音乐活化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音乐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由于丽江封闭的地理环境,纳西族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崇敬和吸收,以及中国古代宫池音乐作为传承媒介,纳西古乐经历了漫长的风风雨雨,但其原始的音乐形式却少有变异,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