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吊葫芦的唱法是什么?
张家界阳西。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县地方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朝中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唱法的特点是“金线吊葫芦”的唱法,即演唱时真假声结合,歌词里是真声,拖腔拖调里是假声。
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IV-157。
扩展数据:
张家界阳西起源于明末清初。长期的巴楚文化艺术、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湘鄂渝黔边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张家界阳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张家界阳戏发源于张家界市永定县轿子崖镇犀牛塘一带的十三都永定。
当时还没有单一的戏剧形式,而是由民乐创作的民间草戏。张家界阳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剧种体系,有着相对固定的唱腔和激情。
有十余种悲愤的导盘、第一声、徐龙在官宫里表白的事、开朗轻松的殷悦、幽默风趣的钱声。有两种方法可以得到杨的名字。一种是阳春人(指农民)表演的阳戏。
二是因为傩戏和戏曲表演是一个范畴,所以表演傩戏娱乐的鬼神被称为“阴戏”。显然,杨的戏文也是许神表演的,但在朝廷面前,杂台杨唱戏主要是供人娱乐的,故称“杨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家界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