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历史人物资料。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庭筠进京任住建部主任,秋瑾随他进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进京时的战争,他回到了家乡荷叶。第二年,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在这里出生。光绪二十九年,王庭筠赴京复职,秋瑾带着女儿一同前往。次年,他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赴日求学,先是在日本一家作坊,后又在青山实用女校。
秋瑾在日本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革命活动,与陈谢芬发起* * *恋爱会,与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被封为“白纸扇”(军师)。光绪三十一年回国。春夏,徐锡麟介绍他加入光复会。7月赴日本,入团,升任理事会委员、浙江团团员。第二年,他回到中国,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学院。不久,她在浔溪女校任教。同年秋冬,为了筹组《中国妇女报》,我回到荷叶婆家,从婆家拿了一笔钱,和他家告别,断绝了家庭关系。当年12月(1907 65438+10月),中国妇女报创刊。秋瑾写文章提倡妇女解放,主张女权,宣传革命。他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系党,打算响应平六一起义,但未果。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同书院监。很快,我和徐锡麟就要分头行动,准备同时在浙江和安徽两省举办活动。联系浙沪军和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领袖,打头阵。计划7月6日在浙江和安徽同时造反。7月13在大同学校因泄密被抓。7月15死于浙江绍兴玄亭口。光绪三十四年,他的朋友们把他的遗体搬到了杭州西湖西樵桥边。因清廷逼迁,其子王元德于宣彤元年(1909)秋将其墓迁至湘潭昭山。1912年,湖南人在长沙修建秋瑾烈士祠,经湖南、浙江两省商定,将其遗体送浙江,重新安葬西湖原墓地。后人编《秋瑾集》。
孙中山先生和宋壮龄先生都对秋瑾给予了高度评价。1912 12 2月9日,孙中山祭奠秋瑾墓,并写下挽歌:“江户雅丹臣,重君臣,赞盟;亭台洒血,耻于招侠女魂。”1965438+8月65438+2006年6月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览杭州,拜谒秋瑾墓。孙说:“光复前,浙江第一人邱女士也加入了同盟会。今秋,王女士不会重生,但‘秋风秋雨悲’这句话,永远不会忘记。”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朝在秋瑾题写了《烈士革命史记》。1979年8月,宋人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作品及诗文,以名句‘秋雨忧民’,能跨马扛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