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详细介绍成吉思汗墙。

成吉思汗的边墙分为南北两条线,也有古边墙和新边墙。北线为古侧墙,南线为新侧墙,大致可分为一、二期。据史料考证,北线古侧墙工程完成于金太宗天惠四年(1126)至金熙宗田娟元年(1138)。东起呼伦贝尔的根河南岸,经埃尔贡东岸,出满洲里,经今俄罗斯延伸至蒙古国东部边境。这是北线早期的古侧墙。成吉思汗侧墙部分路段2米,下部1米;有的剖面能断断续续看到,有的侧壁只记录不着痕迹。一些边境要塞仍然紧靠着平缓的山地,视野开阔,水资源丰富,山口的主干道仍然巍然屹立,总长超过5000公里。成吉思汗的边墙除了南、北干线外,在南线西北方向还有三条辅助壕加固防御。第一辅助海沟,又称外线或北支海沟。西起蒙古萨尔格朗图,南至东乌珠穆沁和霍林郭勒,进入尤克中旗,与主边墙相接。第二条辅助沟,也被称为内线或东支沟,从西部的霍林郭勒经索伦在巴彦乌兰与主线汇合。第三辅助沟,又称复线沟或西支沟。西起乌拉盖戈尔,经五岔沟至淖尔河右岸。在三条辅助沟外,还有一条道岔沟,起于扎赉特旗吉日根,西南与南线主边墙相接。成吉思汗的侧墙,无论是横看还是竖看,都像是几个古平原上的一道风景,或防风林或固沙带,沉睡在绵延数千公里的高山、草原、沙地之间。如果你坐在一匹马的鞍镫上,或者驼背地沿着边墙走,你总能在蜿蜒的山脚下或山腰处看到边墙的遗迹。如遇浅山平原,便卧其上,犹如龙蛇行走;如遇河湖,则断续修筑,水量丰沛时可悬作桥梁,外均为壕沟,堤墙形成沟墙平行之势。沟槽内部的截面是梯形的,以便于阻挡或隐藏。但也有很多人对“成吉思汗墙”提出质疑,原因至少有三:第一,至今没有成吉思汗修建“侧墙”的记载;第二,地形图上标注的“边墙”遗址大多与金明昌、成安年间修建的界壕、边堡方向一致。第三,即使这些古城墙是成吉思汗所建,其防御方向也应该是面向中原的,而“边墙”遗址的马面和辅堤显然是面向北方的。很难解释“成吉思汗面壁”的本意。比如今天林西、大板、林动北部的所谓“边墙”,不仅可以从马面、辅堤的位置上看出来,还可以在当时的“边墙”南侧沿线找到一些小的驻军,从而更雄辩地说明它是在防御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