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盆地

一.前言

延吉盆地位于吉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西宽约50km,南北长约55km,面积1670 km2。

延吉盆地已完成1/20万重磁勘探和航磁、大地电磁、化探。完成2D地震勘探2280.7公里,钻井15口,浅层地质井10口,其中燕4井获得工业气流(中途测试日产气11563 m3),燕10井获得工业油流(压裂后日产油1.6544)。其余22口井中,13口井显示有油气,9口井无油气。

在本轮油气资源评价中,主要采用遗传法计算各评价单元和各层系的远景资源量,包括盆地模型法和氯仿沥青“A”法。采用类比法确定可采系数,将三级资源量的计算结果以累积概率曲线的形式表示,标注出概率为95%、50%、5%的三个计算值。

本次评价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协办。

本次延吉盆地石油资源量为0.341×108 ~ 0.645×108t,可采石油资源量为0.13×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79.35×108 ~ 158.7×108 m3,可采天然气资源量为60×108m3。

二、油气地质条件

延吉盆地是发育在上古生界变质岩和海西期花岗岩基底上的以中生代为主的内陆裂谷盆地。燕山晚期盆地重回全盆强烈抬升遭受剥蚀,厚度800 ~ 1000 m,同时发生安山玢岩侵入。

(一)评价单元和层的划分

延吉盆地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和八个二级构造单元,其中东部坳陷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表8-13-1)。

表8-13-1延吉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

延吉盆地发育的地层主要是白垩系,由于后期强烈隆升而遭受剥蚀,上白垩统大部分地区被剥蚀,下白垩统上部部分地区被剥蚀。

延吉盆地是在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和古生代变质岩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残留盆地。盖层最大厚度超过3000米。自下而上发育的地层为侏罗系屯田营组和蔡畅组、下白垩统头道组、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上白垩统龙井组和第三、第四系,其中大砬子组和铜佛寺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

(2)烃源岩特征

延吉盆地有两套烃源岩,即大砬子组和铜佛寺组,其中大砬子组为主要烃源岩。

大砬子组暗色泥岩累计厚度约500m,最大单层厚度84m,有机碳0.259% ~ 3.68%,平均2.01%,氯仿沥青“A”0.1% ~ 0.1%,平均0.65438。铜佛寺组暗色泥岩累计厚度约200m,有机碳含量0.199% ~ 2.75%,平均2.35%,氯仿沥青“A”0.005% ~ 0.213%,平均0.064%,Ro 0.7%,有机质类型为ⅱ-ⅲ级。

总的来说,两组都是较好的烃源岩,其中大砬子组好于铜佛寺组,是主要烃源岩。

(3)成藏的其他条件

延吉盆地已确认的含油层系为大砬子组和铜佛寺组,含油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岩,含少量粗砂岩或砂砾岩。

大砬子组砂岩储层累计厚度173米,单层最大厚度62米,一般2 ~ 6米,孔隙度6% ~ 17%,平均8%,渗透率0.02× 10-3 ~ 15× 65438。铜佛寺组砂岩储层累计厚度86m,最大单层厚度26m,一般1.5 ~ 4m,孔隙度2% ~ 12%,平均5%,渗透率0.01×10-3 ~ 0.06×10。

延吉盆地顶层的龙井组基本不具备盖层条件,但目的层的大砬子组具有封盖能力。大砬子组泥质岩累计厚度326~500m,最大单层厚度84m,一般为5~15m,具有良好的封盖条件。大砬子组下的铜佛寺组泥质岩厚135 ~ 258 m,最大单层厚度30m,一般3 ~ 10 m,也具有良好的封盖能力。

延吉盆地圈闭类型主要为小断鼻和断块,圈闭面积1~3 km2,最大7.7km2,圈闭幅度100~200m,最高513m。这些小圈闭只能形成中小型油气藏。

延吉盆地大砬子组和铜佛寺组烃源岩和砂岩储层发育,形成独立的生储盖组合,断裂发育可形成复合生油组合。

三、资源评价方法和参数体系

在本轮延吉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主要采用发生学方法计算各评价单元和各层系的远景资源量,包括盆地模型法和氯仿沥青“A”法。用类比法确定可采系数。

延吉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可采系数分别为27%和50%。

第四,资源评价的结果

(1)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延吉盆地资源评价取得如下成果:石油资源量为0.341×108 ~ 0.645×108t,石油远景资源量为1.22×108t,石油地质资源量为0.49×108t。

表8-13-2延吉盆地石油资源量计算表

表8-13-3延吉盆地天然气资源量计算表

天然气资源量为79.35×108 ~ 158.7×108 m3,远景天然气资源量为264×108m3,地质天然气资源量为119×108m3,天然气采收率为

(2)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延吉盆地油气资源分层分布特征见表8-13-6和表8-13-7。油气资源深度分布特征见表8-13-8和表8-13-9。油气资源自然地理分布特征见表8-13-10和表8-13-11。油气资源分布特征见表8-13-12和表8-13-13。

表8-13-4延吉盆地石油资源评价结果

注:除非另有说明,可采资源均为技术可采资源。

表8-13-5延吉盆地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

注:除非另有说明,可采资源均为技术可采资源。

表8-13-6延吉盆地石油资源评价分级结果

表8-13-7延吉盆地天然气资源评价分层结果表

表8-13-8延吉盆地石油资源评价深度分布结果

表8-13-9延吉盆地天然气资源评价深度分布结果

表8-13-10延吉盆地石油资源评价地理环境结果

表8-13-11延吉盆地天然气资源评价地理环境成果表

表8-13-12延吉盆地石油资源评价结果

表8-13-13延吉盆地天然气资源等级评价结果表

动词 (verb的缩写)勘探建议

延吉盆地获得工业油流,无疑是一个含油盆地。但盆地内储层物性较差,基本属于低孔低渗,局部地区存在中孔低渗,特别是后期构造破碎,保存条件差,难以形成大规模油气藏。已经钻了25口井,只有几口井见到了工业油气流。燕4井获得工业气流后,周围的燕401井和402井钻井失败。勘探成功率很低,应该暂停钻井。

延吉盆地近期目标是在东部坳陷新安南构造带进一步挖潜,寻找多层和基岩风化壳的含油气性。中期目标是提高压裂技术,复查一批老井,如燕14井和对燕12井。

今后应深入研究延吉盆地的构造发育特征,结合沉积相研究,寻找相对油气富集区,综合评价残留盆地的油气前景,并通过经济评价提出进一步勘探建议。

不及物动词摘要

延吉盆地远景石油资源量为1.22×108t,地质石油资源量为0.49×108t,可采石油资源量为0.13×108t。远景天然气资源量264×108m3,地质天然气资源量19×108m3,可采天然气资源量60×108m3。

延吉盆地储层物性差,基本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部分地区存在中孔、低渗类型,特别是后期构造破碎,保存条件差,难以形成大型油气藏。勘探成功率很低,应该暂停钻井。近期目标是进一步挖掘东部凹陷新安南构造带的潜力,寻找多层和基岩风化壳的含油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