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木厝-双湖地层划分(ⅱ-1)

这个地层划分相当于构造划分的龙木错-双湖构造带,主体位于北羌塘地层划分和南羌塘地层区之间。本区广泛出露寒武-二叠纪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和俯冲增生杂岩,自西向东依次为桃花湖混杂岩带、果干夹碾山混杂岩带和双湖混杂岩带。部分地区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出露序列,奥陶纪-二叠纪岩石分布于该带。上覆地层为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残余海相沉积,上白垩统-新近纪地层为陆相磨拉石和火山岩,零星分布。

1.郭干加尼安山杂岩带

该带主要分布在冈玛日-戈木里-焦木日-玛依岗日一带,蛇绿混杂岩主要由早古生代蛇绿岩、晚古生代蛇绿岩、含蓝闪石-榴辉岩的中高压变质岩系和大量变质玄武岩、辉长岩-辉绿岩墙群、古生代角砾岩或珊瑚礁灰岩、大理岩等构造块体组成(1: 25)

果干干山是一套变质蛇绿岩,由辉长岩和枕状玄武岩组成,具堆积结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郭干夹碾山早古生代蛇绿岩中堆积的辉长岩的SHRIMP年龄分别为4665438±0Ma、438Ma和4365438±0Ma。超镁铁质岩石的锆石U-Pb年龄为365438±02.5ma,Sm-Nd年龄为308Ma。枕状玄武岩、辉绿岩和辉长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365,438+065,438+0.8 Ma,Sm-Nd年龄为365,438+04Ma。由此可见,果干夹碾山蛇绿混杂岩带可能是一个形成时间跨越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构造板块(蔡丽等,2008;王全登,2008;胡培源,2010),时间分别为(461±7)Ma和(431.7±6.9)Ma。

焦木日蛇绿岩序列较为完整,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石橄榄岩、橄榄石辉石、辉长岩、橄榄辉长岩、块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放射虫化石产于硅质岩中,凝灰质角砾岩产于中二叠世。

在该带的中部,双湖以东的岗玛日-陶行错-果干甲念山-焦木日-才多茶卡,是一条间断出露蓝色片岩和榴辉岩的高压变质带,长约400km。其中石炭系和二叠系具有混合带特征,被认为是弧前增生复合楔的残余。蓝片岩由蓝闪石、铁蓝闪石、蓝铝闪石、多硅白云母、阳起石、黝帘石、绿帘石、方解石、榍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约为400℃和7×108Pa,属于高压变质作用。这是一条高压变质带,推测可能与滇西澜沧江高压变质带相连(邓喜光等,2000)。综合研究蓝片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原岩属于洋岛型碱性玄武岩(邓希光等,2002)。40Ar/39Ar法测得的变质年龄为早二叠世(275 ~ 287 Ma)(邓希光等,2001)。蓝闪石的40Ar—39Ar年龄分别为275~282ma和220~222.5ma。

1 ∶ 25万蚂蚁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在隆木科-双湖带中段的戈木里地区首次发现榴辉岩透镜体。羌塘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由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和白云母蓝闪片岩组成的高压变质带中,位于龙母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东南约20公里处。蓝闪石的40ar-39ar年龄和与榴辉岩一起产出的多晶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分别为220Ma和221.9Ma(蔡丽等,2006b)。榴辉岩的主要变质矿物组合有石榴石、绿辉石、金红石、角闪石、多硅白云母等。形成温度小于500℃,压力在1.56 ~ 2.35 GPA之间,属于低温榴辉岩(C型)。

2.桃花湖混杂带

桃花湖蛇绿岩的岩场产状与果干夹碾山地区相似,呈块状产出,层状结构明显。主要岩石类型为蛇纹石、堆积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玄武岩,其中以堆积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为主。桃花湖蛇绿岩的时代主要为早古生代,其中堆积辉长岩的年龄为460Ma和467Ma,斜长花岗岩的年龄为440Ma、356Ma和495Ma。此外,在邢弢湖区还发现了少量石炭纪堆积的辉石岩(胡培源,2010,西藏专题研讨会未公开资料)。

3.双湖混杂带

该带主要分布在焦木茶卡、达日那、江艾、桑琼-嘎措、查格勒拉-才多茶卡。该带蛇绿混杂岩主要由晚古生代蛇绿岩、含蓝片岩的高压变质岩系和大量变质玄武岩、辉长辉绿岩墙/群、古生代礁灰岩、大理岩等构造块体组成。根据构造变形-岩石组合特征,蓝角闪石绿片岩相和绿片岩变质岩可进一步解体(1∶25万江艾达里片和土措片,2005)。

双湖地区的江登沃玛、才多查卡、霍木希萨和额鲁-嘎措一带出露晚古生代蛇绿岩。蛇绿岩分布在不同大小的高绿片岩相变岩系中,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辉石岩、玄武岩、辉长岩及上覆硅质岩等。,蓝闪石高压变质矿物产于当地。蔡丽等(2004)得出纳若边枕状玄武岩的Nd-Sm年龄为(252.0±4.6)Ma,阿木岗背斜坡玄武岩的Nd-Sm年龄为2565438±0.3Ma,查格列拉山口北侧埃吉尔玄武岩的Nd-Sm年龄为272Ma。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属晚二叠世长兴期。蓝片岩的变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4.古生代地层

早古生代地层是近年来在龙木错-双湖蛇绿混杂岩带中新发现的,但只是作为构造岩片,分布有限。1∶25万填图新建的前奥陶纪地层,包括阿木颜刚组(AnOa)、骑龙五乳岩组(AnOq)和嘎措岩组(AnOg),还需要年代学证据。该套前奥陶纪地层分布在龙木错-双湖构造带中东部的双湖、达日那、江艾、马尔果察卡。

阿木颜刚组(AnOa)。岩石类型以石英片岩和石英岩夹角闪岩、角闪石片岩、片麻岩和石榴石黑云母片岩为特征,与骑龙五乳岩组呈断裂构造接触或被侏罗系地层不整合覆盖。

骑龙五乳岩组(AnOq)。为黑云母(二运)石英片岩,灰色黑云母斜长片岩夹黑云母斜长麻粒岩和灰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见绢云母石英片岩。本项目在骑龙五如沟骑龙五如岩组获得的变质玄武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分别为463Ma和439Ma,属于中奥陶世—早志留世,与果干夹碾山堆积辉长岩的年龄一致。

加措组(AnOg)。由变质含砾中粗粒应时砂岩、变质细-中粒应时砂岩夹绢云母应时千枚岩、应时云母千枚岩、数千种绢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千枚岩等组成。局部地区有少量钙质千枚岩。嘎措组与二叠纪复理石(Pfw)和蛇绿混杂岩(Por)呈构造接触。

奥陶纪(o)。局部分布于塔石山地区。下古拉组(O1x)和中、上奥陶统塔石山组(O2-3t)根据中华鹦鹉螺、密花鹦鹉螺、长苞含笑、黄泥冈鹦鹉螺等化石证实化石较少。根据岩性、岩相特征以及与上部的关系。夏古拉组(O1x)是一套杂色中薄变质细碎屑岩夹结晶灰岩。塔石山组下部(O2-3t)主要由中厚层状结晶灰岩和砂屑结晶灰岩组成,上部主要由中厚层状结晶灰岩和厚层大理岩灰岩夹蓝灰色砂屑结晶灰岩组成。

志留系局限于塔石山地区。三岔沟组(Ss)是一薄层或透镜体,由中浅变质细碎屑岩夹砂和结晶灰岩组成。一种笔石?伦山蕨(?昆仑雕笔石)等。底部与奥陶系整体接触,顶部与泥盆系接触。

泥盆系长蛇山组(Dch)仅出露于塔石山主峰及其南坡。岩性主要由大理岩灰岩和砂屑结晶灰岩、砾石结晶灰岩和变质钙质粉砂岩组成。大量的竹节石和腕足动物。底部和下志留统三岔沟组连续沉积,无顶部。龙木厝-双湖蛇绿混杂岩带中的地层有平沙沟组(D1p)、瓦龙山组(C1-2w)和长蛇湖组(P1ch),其岩性与北羌塘组相似。

5.中生代和新生代

本区未发现早-中三叠世地层。下-中三叠统和上三叠统王虎岭组(T3w)主要出露于西部甘年山和角木地区,主要由凝灰质碎屑岩、凝灰质灰岩和流纹岩组成,夹砂岩、灰岩和角砾灰岩,底部为复杂砾岩,与下方甘年山蛇绿混杂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蔡丽等人(2006)获得流纹岩锆石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4Ma。东部唐古拉西侧的吐蒙拉附近,上三叠统吐蒙拉群(T3T)主要由浅灰绿色长石应时砂岩夹粉砂岩、页岩、泥岩和煤线组成,产植物和孢粉化石。

新生界分布有限,第四系分布广泛。新生界包括康托组(N1k)、玉岭山组(Ny)、唢呐湖组(N2s)等。,为内陆河流湖泊沉积和陆内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