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端午节有什么故事?
屈原端午节的故事是: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屈平,原名屈原,战国末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先的后裔。
虽然屈原忠于楚怀王,但他却屡遭排斥。怀王死后,因项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后死于汨罗江。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船施救,一路到洞庭湖,却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当时下着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博士时,又冒雨出门,冲进了茫茫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
百姓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带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吃粽子成了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似乎都与纪念屈原有关,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盛传是屈原。楚江空空如也,不能直洗,真是可笑。”
屈原的端午节习俗:
1,龙舟赛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相传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死后,楚人不舍其死,一直划船追至洞庭湖。同时,人们还希望通过划龙舟来驱散河中的鱼虾,以避免屈原的身体受到鱼的伤害。
2.吃粽子
大多数人在端午节吃粽子,或买或自己做,几乎粽子成了端午节的标配。端午节吃粽子还和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屈原死后,楚国人把粽子扔到河里,主要目的是希望鱼儿吃粽子,而不是伤害屈原的身体。慢慢吃粽子也成了端午节的重要活动。
3、佩戴香包
在这一天,父母会给他们的孩子戴香包。一方面,戴香包会让孩子看起来更可爱,更有节日的感觉。另一方面,它意味着辟邪和瘟疫,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孩子幸福无病。
4.吊菖蒲
在端午节,种植艾叶和菖蒲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一天,人们会一大早打扫庭院,然后在大门上插上菖蒲和艾条,起到驱鬼的作用,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