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生活方式

祝贺(老人)的生日

蒙古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他们的谚语说,“尊老爱幼”,“爱哺乳的母亲,敬教信的老师”,“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

生日是蒙古族人民为老年人举行的一种庆祝仪式。蒙古人的生日仪式和这个公历年的庆祝活动只有在他们年老的时候才举行。通常在60岁、70岁、80岁和90岁庆祝生日。但是,父母在世的时候,儿孙即使七八十岁也不允许过生日。这个历年的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都不怎么热闹,过了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今年过生日的人一般不过生日。巴林的蒙古族老人,95岁以上不会算年龄,也不会是百岁老人。

生日和日历年一般都在正月。只要有一家人给老人过生日,主人家的孩子从年底就要准备酒席。初一,我开始迎接来过生日的客人。有些人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然后通知村民,朋友和亲戚。

生日仪式比较简单。席间,来宾们向老人敬酒,献哈达,赠送礼品。土司四、六、八碗在蒙古语中称为“朱来”。然后向主人鞠躬,感谢他的款待。生日礼物通常包括:马、牛、羊或羊、皮袍、棉袍、长袍、靴子、香烟、钱包、钱等。礼品类一般占“三”数。生日过后,过生日的客人不能空手而归,主人家要回赠烟袋、毛巾等。如果是小孩,送月饼或者一两元零花钱。

待客禁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每个人都有待客之情,尤其是蒙古族。来到蒙古包,你不仅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还能感受到一些你从未接触过或了解过的民族文化。当然,在进入蒙古族生活之前,一定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行事,不仅会闹出笑话,还会让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首先,去蒙古人家做客,禁止把裙子掖在腰带里,手挽手,不要带着鞭子进家门。无论宾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

进屋后,不要坐错位置。新人做客,主人一般会让客人坐在上面,客人则让老人先坐。在蒙古包里,长辈总是坐在前面,男做西,女做东。

禁止有客人在场时对孩子发脾气,不能打骂孩子。长辈和长者禁止打断和暴露缺点。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说明情况,在别人说完之前不要问。

如果你来参观蒙古蒙古包,主人会马上奉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然后上炒饭和一碗奶油、奶豆腐、奶皮等奶制品。当主人要求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了主人的心,让他感到抱歉。蒙古人不怕别人不吃太多。它们吃得越多,它们的主人就会越高兴。接受主人的茶饭后,根本不吃;禁忌用筷子吃奶类食物和站着喝牛奶和吃奶类食物;禁忌随便倒牛奶;遇到拿着牛奶路过的人,不能视而不见。你走之前一定要尝一尝。

喝茶禁忌:喝茶时,禁止倒满杯子;避免用左手倒茶;禁忌从门口倒茶;吃饭喝茶不要叹气。

吃红色食物的禁忌:品尝德姬和吃羊背时,禁止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禁止用其他手指洒德姬;吃骨头时,禁止留下肉屑;吃肩胛骨肉时,禁止咬着吃。你应该用刀子或手撕开它。吃完骨头,禁止互相敲打;在平时的肉类食物中,禁止吃牛胆和狐狸肉、狗肉、猫肉。

禁忌吃:禁忌给客人吃无盐的茶和米饭;吃热饭时避免用嘴吹气;避免食物溢出;饭后不要拉伸。

相对于待客,主人家在做准备时通常会有禁忌:比如切肉时忌讳断骨,关节要断;放肉类食物时避免头尾颠倒;不要用袋子把米倒进锅里;捣碎茶叶时避免计数;不要大声喧哗,说不吉利的语言等。当煎饼和油炸食品。

总之,到一个牧区游玩,一定要注意这些日常礼仪小禁忌,这既是对蒙古族人民的一种尊重,也是我们心情愉快的保证。当然,如果你对这些禁忌一无所知,冒犯了蒙古族同胞,他们可以真诚地原谅你,不知道的人也不会怪你。

姑娘岩

婚礼前一天,男方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女方要举行“姑娘宴”。男方在婚礼前一天举办的酒席,主要是为聘请的代表和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设宴,并举行祝福新房的仪式。这个仪式是宴会的亮点。首先男方要把新包和亲戚朋友送的钱包、衣服、新郎的被褥、随身物品整理好,因为这些都是亲戚朋友送的祝福,当然要让它装满整个新包。接下来,送葬者和新郎、为新娘梳头的父母以及其他亲戚朋友都应该被邀请坐下。这时,朱松人在房梁和天窗中间挂一条丝绸哈达和五颜六色的线,并在房梁上的木碗里画一点牛奶以示吉祥,并祝愿:好运/幸福/在这间有橡木器皿的房间/白色的屋顶/两个有缘的恋人/将结婚百年...

词曲作者吉祥美好的祝愿完毕后,主人会给参加祝福新房仪式的宾客和迎接新娘的人敬茶,然后设宴表示感谢。这个宴会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男方的财富。但无论贫富,这都是婚前必须完成的重要礼仪之一。席间,新郎向客人敬酒,客人们常常利用这个喜庆的日子互相敬酒,唱歌到深夜。有的地方根据婚礼时间长短适时调整,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玩。新郎一方是那么的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而新娘一方却在哭泣...

在古代,人们常说“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意思是女儿从出生起就注定是“局外人”,父母的辛苦只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这是由于人类社会中女性的特殊地位和母系氏族以后的宗法社会造成的。在这一天,女方会举行由父母主持的女孩宴会,邀请老乡和亲戚的女孩与即将出嫁的女儿坐在一起。由桌前的长久存在决定。所以,女儿要出嫁了,父母自然要办酒席送别,祝她幸福。

同样在婚礼的前一天,女方会举办一个女孩的宴会,由她的父母主持。主要目的是邀请老乡和亲戚家的姑娘和她即将出嫁的女儿坐在一起。宴会前,父母要让女儿穿上新袍子,解下腰带,穿上靴子,用丝绸把帽子包好缝上。当女孩当众坐下时,她妈妈给她端上了第一碗开水。女孩含泪接过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递给她的茶,尝了尝,放下。然后她回到母亲身边,给母亲磕头,感谢母亲养育了她。然后女方妈妈端了一碗鲜奶让姑娘们一个个品尝,然后正式向大家宣布姑娘即将出嫁。这时,女孩觉得很难过,立刻大哭起来。所有女生看到这一幕,也一起哭了。这时,丧亲的人上前安慰:18岁/辫子够长/在偏僻的地方结婚/也不是什么坏事...

姑娘们也不哭了,唱起了《姑娘宴歌》,用歌词告诉这位即将出嫁的姑娘诉说离别之情:出发上马/请撩起袍子/有难的人,记住快嘴/缝扣子的错/千万别让婆婆看见...

姑娘们的酒席上,女方父母还有一个任务:斟满酒杯,从被邀请的客人中聘请稳重、深谙礼仪、善于辞令的长辈和男士作为代表送行。然后雇佣两个温柔、得体、勤快、有父母有孩子的女性作为新娘的住宿小姑和岳跃(住宿小姑会跟着新娘去新郎家住几天,岳跃会住一个月)。为了提前准备第二天的告别仪式。

姑娘宴是蒙古族婚礼中女方家的小型宴会,但对出嫁的姑娘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从此她将离开父母、姐妹、兄弟,独立承担一个家庭。由此也可以说《姑娘的宴会》是蒙古族姑娘走向成熟的驿站!

精致的待客礼仪

如果是百灵鸟,它会唱出最美的曲子。

做文明人要有礼貌;

没有羽毛,没有翅膀可以飞翔,

没风度,再好看也是别人嘲笑。

这是古代蒙古人中的两句著名谚语,形象地反映了蒙古人非常有礼貌、崇尚礼仪的民族氛围。曾在13世纪到过蒙古草原地区的加尔宾说,蒙古人“非常尊重他人,无论与谁友好都互相询问。”

蒙古族牧民见面都会互相问候:“阿木勒,赛百诺!(嗯)”。好客是蒙古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所有的来访者,不管熟悉不熟悉,都欢迎并打招呼。如果是同行,就互相问:“西贝诺!(你好!)”如果长辈或者人第一次见面,会互相问:“Ta,萨比努!(你好!)”然后向全家问好!好草原!好牲畜!最后问对方:“苏宁隆拜那”(怎么了或者有什么消息)。如果请客人入袋,主人会在前面带路,到了蒙古包门口,主人会站在门的西侧,右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左手指向门口,先请客人入袋。入袋后,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态度谦和,问东问西,和侃侃攀谈,笑得像远方的一家人。然后主人带来了香香的奶茶和炒饭,还有白色的草原牛奶。用精致的茶具给客人一杯香浓的奶茶。主人在向客人特别致意时,往往会将香甜的奶酒倒入银碗中,在洁白的哈达顶端捧出,恭敬地呈献给客人。在高寒地区,也有饮酒的习惯。蒙古人视酒为食物的精华。朋友聚会喝酒是牧民的传统礼仪。如果客人表现出礼貌,主人会用诗意的语言唱歌劝解。尤其是鄂尔多斯地区,劝酒的歌往往是一首接一首,一首比一首热。歌词如下:

“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奶酒,这是我们民族传统美食的精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深情厚谊……”

通常,客人喝一杯或给其他人,然后通过劝他们喝酒来停止。

宴请尊贵的客人,或举行喜庆的招待会,讲究全羊席子。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设宴时,一般在蒙古包(大袋)正上方放置一个、两个或三个座位,袋的右角为主要人员的接待座位。客人按贵客、长辈等顺序入座。客人落座后,厨师把整只羊抬到第一、二、三席,主人用蒙古刀切下一块羊尾巴肉,放在羊头上。然后,他把羊尾巴肉切成几块方形,放在盘子里,双手举过头顶,呈给第一个座位上的贵宾品尝。然后,在主人把刀柄递给第一个座位的贵宾之前,贵宾看着它,切好一切,然后抬回厨房,切成方形,放在盘子里,作为蒙古人的最高礼遇在餐桌上吃。

蒙古族婚俗

婚姻制度。蒙古族有两种婚姻制度,抢婚和聘婚。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在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社会大多实行抢婚制。比如成吉思汗的父亲要尽快娶阿图和诃额仑夫人,这是一种抢婚。订婚婚姻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人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婚约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婚姻抢劫制度的残余。在部落之间的战争中,抢劫或抢婚的现象仍然很普遍。

求亲戚。青年男女订婚前,男方要向女方求婚。新中国成立前,一般是男方父母或委托媒人去女方家求亲。如果女方同意,他们可以订婚。按照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要多次向女方家求亲,才能得到她的答应。《蒙古秘史》第一卷记载,阿图应带领儿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雪禅家寻亲。德学禅说:“多要几次才能给,这样才会得到尊重;少要几次就给了,会被人看不起。”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问贵,少问贱。“亲友达成协议后,男方带着哈达、奶酒和五叉或全羊到女方家做决定。新娘家邀请亲朋好友陪客人喝酒,表示正式订婚。

新娘礼物。青年男女订婚后男方家给女方家的彩礼也叫彩礼。嫁妆的多少取决于男方家庭的经济状况。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服作为嫁妆;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作为嫁妆。牧民视“九”为吉祥数字,彩礼从“九”开始。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能超过81个头,“九九”表示长寿。如果贫困牧民没有九头牲畜的聘礼,也可以选择少于九头的奇数,取三头、五头或七头牲畜作为聘礼,但不得选择配偶的数量。

嫁妆。新娘的家人陪伴着女儿的结婚礼物。蒙古人很讲究陪嫁。男方送多少嫁妆,女方通常会附带相应数额的嫁妆,女方嫁的比男方给女方家的多。所以蒙古族有句话:“你养得起媳妇,养不起姑娘。”

吉祥的一天。蒙古族婚俗之一。也被称为快乐日。解放前,男女订婚后,要先请喇嘛占卜,选个吉日,定个婚期。吉日定下后,男方家派媒人和亲朋好友带着哈达、酒、糖果等礼物到女方家和父母商量婚事。谈判结束后,这对男女开始准备结婚。一般是打扫婚房,或者新建蒙古包,宰杀牛羊,准备嫁妆,嫁妆等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友前来祝贺。

结婚吧。蒙古族婚俗之一。过去蒙古人的婚姻非常隆重,保留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俗。结婚通常是婚礼的前一天。在欢乐的气氛中,新郎穿着华丽的蒙古袍,腰间系着丝带,头戴圆顶红色流苏帽,脚穿高筒靴,手持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服装。一起骑马,抬花车,带礼物,去女方家结婚。新娘到女方家,会先绕着蒙古包走一圈,向女方家赠送1“摸门羊”等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持哈达和酒,逐一向新娘的父母和远亲敬酒。仪式结束后,结婚的人坐下来吃晚饭。晚上安排了羊五叉宴。并举行传统的追名问庚仪式。第二天早上,当结婚的人出发时,新娘被她的叔叔或舅舅抬上了花车。新郎将绕着新娘的花车骑三圈。然后,准新娘和准新娘一起离去。

婚礼。蒙古人非常重视婚礼。虽然不同的地区,形式各有不同,但都很隆重,很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新郎新娘结婚回婆家时,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娘和新郎双双穿过两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接受了瓦肯人的欢迎。它意味着爱情的纯洁和新生活的繁荣。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亲人。仪式结束后,梳理新娘的头发。穿好衣服换好衣服,等婚宴开始。婚宴一般用羊背或全羊席装饰,各种奶食、甜食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端着银锅,新娘端着银碗,向长辈、亲戚、朋友一一敬酒献哈达。男孩们高举银杯,尽情饮酒;女孩们和马头琴一起大声唱歌。婚宴往往持续两三天,亲朋好友才陆续离开。而女方的欢送会要陪新娘一至三天。有时候,新娘的母亲也会为她送行,一待就是十几天。分手时,母女相拥而泣,表示依依不舍。

祭火是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虽然不同地方的蒙古族对火的崇拜形式不同。但却是婚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娘嫁给新郎后,首先要举行祭火仪式。新郎新娘都要经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的洗礼,这样他们的爱情才会更加纯洁忠贞,生活才会幸福美满,才会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人的拜火仪式是独特的。当新娘进入她公婆的房子时,院子里有一堆火。新郎新娘要一起往火里洒奶酒,跪拜磕头。一旁站着司仪背诵《火颂》:成吉思汗大帝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亲保存的火种,用白哈达和奶酒祭祀,从古至今的民族火种。请为新娘和新郎祈祷!神火是你们婚姻的见证人;请给新娘和新郎磕头!佛光为你传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