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遗迹?
1.太平港。位于长乐市西部,当时港湾又宽又深,风平浪静,是停泊船只的天然避风处。据《昌乐县志》记载:“太平港位于县城西半部,旧名马江。明朝永乐七年(1409),郑和下西洋服役,所有船只都停泊在此,故改名今。”它在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太平港淤塞严重,只有一个狭窄的港口可供船只通行,仍是长乐的水路港口。
2.田公主庙。建于永乐七年(1409),位于长乐市北部,是海港的枢纽。据《长乐文史志》记载:“宦官郑和下西洋取宝。后来朝廷派使者封了琉球王孙中山,他们都在这里设祭开航。”是研究郑和在长乐活动的遗址。
3.石羊街。是郑和下西洋的发兵之地,也是长乐商贸的繁华之地。甘郑重修改《昌乐县志》:“永乐十年(1412),宦官驻石羊街,人物云集如城。”
4.云门寺。在长乐洋屿乡云门山,有松子庙、文昌阁等。永乐十年(1412),郑和下西洋,率领船队留守泊江沿江起航,郑和登上云门山重修云门寺。
5.南山天妃宫。永乐十年(1412),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归来后,要求在南山塔(三丰寺塔)旁修建“天妃宫”,“作为官员祈求消息之所”,并在天妃宫修建大井石栅栏。
6.三丰宝塔寺(俗称南山宝塔寺)。爬长乐城西的高山(塔坪山),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郑和与僧人重修此寺,题名“三峰宝塔寺”。神殿已经陷落了。
7.三宝摇滚。位于长乐北部潭头镇二流村,有一石门,古名龙严丰。宋珠熙为避伪学禁令而居此,同乡与其弟刘力在此求学,并建有书院。后来被称为“二六眼”。明朝永乐年间,郑和对其进行了修缮。为了纪念郑和,人们称这块岩石为“三宝岩”。至今仍是长乐的一处景点。
8.铜铃。郑和于宣德六年(1431)五月在长乐铸造铜钟。钟上的铭文写着:“愿长生不老,祈求西洋平安,吉祥如意者,乃泰明六岁宣德,宦官郑和、王景弘等官与兵,急铸铜钟。”铜钟高84厘米,直径约50厘米,重154公斤。钟面上刻着54个字。这个钟今天仍然存在。
9.三清殿。郑和建于宣德六年春。据《天妃灵异传》碑文记载:“今春仍赴周子港复修佛寺,增美增财,并在宫中左侧建三清殿,雕补圣像,焕然一新。钟鼓不可为乐器。”这座寺庙已经沦陷了。
10.天妃·凌影纪念碑。此碑是郑和等人于宣德六年(1431)十一月在长乐所立,纪念其七下西洋。碑高162厘米,宽78厘米,厚约17厘米。碑文是楷书,有***1177字样。碑身刻于铭文“天妃凌影记”中间,出土于1931长乐南山。它与铜钟、三丰寺塔一起,是郑和下西洋在福州留下的珍贵文物。与太平港遗址、石羊街、三宝岩一起,是中外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