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巴舞的历史渊源
关于热巴的起源,民间有很多传说。相传,人们在索萨河、梅里河和圣瓜河的交汇处修建了一座九层的寺庙,统治者引诱人们为他们修建了这座寺庙。Karma的创始人之一米拉里巴(Mirariba)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五男五女进行表演和打鼓,每建一层楼就举办一次舞蹈活动。经过几年的建设,寺庙建好了,热巴的鼓多了,舞蹈也丰富了。
热巴舞丁青热巴
人们认为热巴舞的创始人是米拉日巴(公元1040 -1125),是一位写下米拉日巴道格的佛教修行者。米拉日巴出生在一个叫琼谢的地方,丁青自古就被称为琼普丁青。一般认为米拉里巴出生在丁青,丁青有热巴之乡的美誉。传说米拉里巴年轻时曾杀死一头大象。大象的皮铺在地上,米拉日巴在上面跳舞祭拜神灵,从而创造了热巴舞。至今,人们表演热巴舞所用的道具也来源于米拉里巴祭祀神灵的传说。米拉里巴把大象的大肋骨当鼓架,肚子下面的薄皮当鼓皮,小肋骨当鼓槌,大象的肠子当网眼裙。这个传说不仅为民间热巴舞涂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也为舞蹈艺术从原始的神坛发展到民间做出了直接的注脚。
应该说热巴舞的起源比米拉日巴要古老得多。它的前身是佛教传入藏区之前当地的古老宗教——苯教的巫舞或图腾舞。丁青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场所。距丁青县城40公里的哲罗寺是藏区最大的苯教寺庙,也是最完整的苯教仪式。专家普遍认为,苯教从西藏阿里传播的第一站是琼布丁青地区的哲罗寺,随后苯教传播到林芝奔子神山一带。因此,经过几年的历史沉淀,古老的博尼教巫舞流传到了丁青的民间,它有充分的条件和理由成为丁青热巴舞。
热巴舞那曲如丁嘎勒巴
根据当地艺人的回忆和王人·丹津、CPPCC县索朗多吉的藏文《徐娜知如史》记载,最早的丁嘎热巴是公元1040年在原始民间热巴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独立舞蹈艺术。历史上,这种热巴舞经历了从民间到寺庙、从寺庙到民间的发展演变过程。
丁嘎人自古以来就属于藏北的那秀部落,那秀部落以能歌善舞而闻名全西藏。人们在节假日、节日和丰收时以歌舞的形式表达情感,并对灾难表示祝福。久而久之,丁嘎人就有了自己的歌舞。在漫长的演变岁月中,他们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艺术,最终形成了丁嘎人特有的歌舞形式——丁嘎热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