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的特点

明代,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的画法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民窑瓷器的风格多样而复杂。下面介绍一下明代瓷器的一些特点。

洪武:洪武年间,没有发现有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很少,只有青花写“福”“寿”的。此外,在江西省玉山县还发现了一个“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年份的青花瓷罐。铭文刻在缸腹,是少有的洪武年份清晰的器物。

永乐:明清时期,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线索始于永乐。“永乐年”四字篆书只有一种样式,没有楷书。明永乐翰林学士沈度,上海博物馆藏。砚台底部刻有“永乐Bō秋翰林沈度识”的十字印章。仔细对比,与瓷器上的永乐书法字体相似。因此,永久官文可能是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再由工匠抄写,写在瓷器上。永乐的官员不多,瓷器上只看到青花釉、蓝釉和红釉。青花器物中,皇帝年号只写在压杯上;另外,早年在日本丢失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体书中的“内府”二字,显然是宫内节育器。单色釉有两种风格:雕刻和印刷。民窑青花瓷器上写有“福”、“禄”、“寿”等字样。

一德:宣德年间,皇帝年号急剧增加,多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体。只有两种样式: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多为六字两行楷书,四字“宣德年制”少见。篆刻中有篆书,以篆书为主。没有印钱。经常有单线圈、双线圈、长盒、长盒加双线圈等。,以及那些没有框架的。宣德瓷的铭文位置比较随意,足、口沿、耳、柄流、内芯、盖都有铭文。所以才有了“玄德之风满身”的说法。还有“大德吉祥场”“尊权”,民窑青花有“福”“寿”。

道统、景泰、天顺:道统、景泰两朝都没有带有年份模式的官窑器。正统时期,民窑器楷书只有“正统元年”和“正统八年”两种情况。景泰什么都没见过。天顺朝仅见四件:官窑器“天顺年造”印蛋釉凤纹瓷盘一件,现藏英国te基金会。另外两本书,《天顺七年大同马史作》;一书有“天顺年”二字,三件器物均为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主要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的六字两行段为蓝本。除了段落,有的有双圈,有的有双框,有的没有框。还有官窑罐,底部写“田”字。民窑写的是“大明成化年制”“明年制”。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为主。此外,“弘治年制”四字印样式多为篆刻。还有红色书写的“弘治年制”和“尚勇”,也是官窑器。还有一些写主枝年份的民窑器,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公元1492)。还有人用吉尔吉斯语写“从此幸福”“长命百岁”。

郑德:郑德官款主要有六字的“大明郑德年制”和四字的“郑德年制”,大部分是四字。有文笔,有文风。除了中文,此时还有用阿拉伯语和红梵语写的有用提示。民窑往往是郑德年、明年,还有吉尔吉斯语的“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写在足底,“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并加双圈;在容器口写六字横段的比较少见,但在大盘子、大桶等口也有。有青花、红彩、刻字、金画等几种样式,都是楷书,不见篆书。有两行直段,一行横段,六字段加圈加叉。有一些民窑器上写着“嘉靖造”“明年造”。有堂名,如“紫树堂”“东树堂”。个人名字急剧增加,如“陈寿贵造的”、“邓奎自己造的”。吉尔吉斯语也有所增加,如“财富与美丽”、“长寿与康宁”、“和平与繁荣”。另外,写着“晋大浸坛”的器皿,是当时道教的器皿。

隆庆:所有官窑的年份都是两行写的:“大明隆庆造”,而“隆庆造”很少见。段落通常被双圈或方框包围。有两种隆庆风格:蓝白色和红色。红色款式多用于彩色器皿。

万历:官款以六字两行《大明万历制》为主,四字两行少见。有的型号有双环,有的没有环,或者六字型号是环形的。有青花和雕花款。堂名、人名和吉尔吉斯语都有所增加,如“许庆堂”、“春思堂”、“程亭子”、“伏完油桐”等。

天启:官方经费主要以六字两行的《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书籍《天启年制》。民窑书籍年表有“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制”、“大明天启隐制”等。堂名和吉祥语中有“朱轼居”、“白玉堂”、“乐瞳齐家”、“仁波齐家”,也有常见的图案,如兔子、灵芝、方胜等。

崇祯:崇祯年间,官方实物较少,如“明崇祯年制”、“崇祯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民窑在堂名、名称、吉祥语等方面都比较流行,如“香风堂”、“甲午春”、“孟昭府”、“富贵美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