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争论

113年10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门槛由≥140/90mmHg降至≥ 60。消息一出,立刻冲上热搜。一夜之间,很多人突然高血压。然而,昨晚,国家卫生委员会回应了激烈的讨论。《健康中国》宣布,国家对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标准制定程序进行了规范。也就是说,国家并没有调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这两天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讨论非常热烈,各路专家有的支持,有的明确表示反对。

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媒体上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争论。

红星深度| 130/80还是140/90?两亿人“高血压”背后的“正常高值”之争

据东方IC

红星新闻记者胡吴洋北京报道。

编辑邱天

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微信官方账号165438+10月13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建议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阈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 mmHg。该指南由国家心血管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相关新闻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165438+10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目前,国家尚未调整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专业组织、行业协会和个人发布的指南和共识是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目前,该指南在《中华心脏病学杂志》上的预发布链接已经失效。根据上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消息,该指南将于10月24日正式发表在《中华心脏病杂志2022》第11期。

标准变化会影响几何图形吗?《指南》指出,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438+0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SBP(收缩压)为65,438+030 ~ 65,438+039 mmHg和/或DBP(舒张压)为80~89 mmHg的占23.2%,估计总人数近2.43亿,血压范围以人为主。指南还称,根据最新国际指南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起始标准,我国35岁及以上成人中,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人群中有22.7%需要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总人数估计为3990万人。

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陈晖了解了指南的制定情况。《指南》出版后,她还与《指南》创始人兼首席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蔡骏进行了交流。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指南的初衷是好的,但临床指南的修改涉及面很广,需要国家卫计委做出回应。研究表明,加强降压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老年人,所以希望关注正常的高值人群。

但陈晖认为,高血压标准的修订有点激进,可能会在实施过程中走样,导致服药人数翻倍,增加个人和国家医保负担。她认为,应该回归到加强对正常高价值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

诊断标准的差异

世界上早就有不同的声音。

国家卫健委指出,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2005年、2010年、2017年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和临床路径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血压在同一天内连续三次超过140/90mmHg。

据CBN报道:目前,未参与上述指南的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国家卫健委高血压诊疗重点实验室、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已联合向国家卫健委提交声明,阐述相关立场并给出相关建议。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2010发布的防治指南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该指南的最新版本于2018年修订。作者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会高血压分会。两版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北京高血压联合研究所所长、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领衔。

从国内外相关指南来看,世界卫生组织在1977年提出的≥160/95mmHg的标准在1997年改为≥140/90mmHg,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并沿用至今。

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指南率先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低到≥130/80 mmHg。但是,遵循这一标准的机构和学术团体寥寥无几。美国糖尿病协会一直坚持≥140/90 mmHg的诊断标准。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2018年发布的高血压管理指南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2020年发布的高血压国际实践指南均维持≥140/90mmHg的诊断标准。

2022年5月,中国台湾省心脏病学学会和台湾省高血压学会联合出版了《2022年台湾省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低到130/80mmHg。中华台北荣民总医院教授江教授曾在一次两岸学术研讨会上指出,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国际上对高血压的设置也存在差异,不同的学术组织有不同的降压目标,大致可分为主动降压、传统降压和被动降压三组。

《指南》起草组专家、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在个人微信官方账号上撰文称,不同的学者和学术机构有不同的学术观点是正常的。这一标准的下调是有原因和依据的,但其出发点与根本动机是一致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对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危害。

血压在130-139/80-89 mmHg的人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群体。郭认为,该指南引起的争议是一件好事,因为普通人可以关注他们的血压健康,并关心他们可能是患者。“如果是这样,更多的人会有意识地主动少吃多运动减肥,戒烟限酒少盐,生活规律熬夜,放松心情,睡眠充足。”

正常高值的定义

血压不是一个单一的恒定值。

但是,低于诊断标准并不代表血压正常。正常血压通常被定义为

一般来说,国际上只建议对SBP 130 ~ 139 mmHg的高危人群开始降压药物治疗。指南的另一个重大调整是,对于血压为130-139 mmHg/80-89 mmHg并伴有0-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如果在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后血压仍不达标,建议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陈晖解释说,人的血压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恒定值。目前使用的140/90mmHg也是人口调查的结果。这个数值适用于大多数人,但对于某些个体来说,诊断为高血压可能不成立。

陈晖认为,医生首先应该加强对130/80mmHg到140/90mmHg之间的正常高价值人群的教育,看看是否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逆转,这也是之前指南中所强调的。

“任何级别的高血压,首先非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达不到标准再考虑药物治疗,这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个原则。但如果130/80mmHg成为本指南中的标准,药企会借此宣传高于这个标准的人都会吃药。这会导致吸毒人数大量增加,个人和国家医保都会有压力。”陈晖说。

关于标准调整的争议

不仅要考虑临床研究,还要考虑国情。

至于降低标准的依据,《指南》中的建议引用了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基于观察性研究证据,危害是存在的;基于临床试验证据,干预是有效的。但随后学术界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所长、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近日表示,目前没有高质量的证据表明,血压在130 ~ 139 mmHg/80 ~ 89 mmHg范围内,药物治疗会取得明显的效益。

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王继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已发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其能使血压130-139/80-89mmHg的非高危患者受益,也没有研究证实这些人群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王继光说,降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仅不适合中国国情,而且可能对低血压风险人群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美国ACC/AHA2017高血压指南的调整在国际上也有争议。比如2018,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美国国家心血管中心和耶鲁大学的合作研究。相信如果使用美国高血压指南的新定义,中美卫生系统都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陈晖解释说,美国将高血压指南的标准降低到130/80mmHg,主要是因为美国有大量的肥胖人群,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已经很难控制。为了更好地达到血压的标准,减少心、脑、肾的并发症,美国的高血压标准低于其他国家。同时,这和美国相对更好的医疗资源也有关系。但是这个标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太激进了,大部分国家都在用140/90mmHg的标准。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赵东在发布会上介绍,血压水平在130~139 mmHg和/或80~89 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降低诊断标准体现了关口前移、加强初期预防的理念,否则将错过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等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对血压130~139/80~89mmHg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在非药物治疗失败时开始降压药物治疗,是减少高血压不良后果的重要窗口期。虽然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下调可能会导致前期治疗费用的增加(基于目前国家医保和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这种增加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但从长期来看,未来严重并发症治疗的高额费用有望大幅下降,总体来说是划算的。

记者尚未注意到《指南》中给出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证据的基础文章或具体计算过程。

陈晖说,中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中国的肥胖人口没有美国多,正常的高价值人群可以用非药物治疗。同时,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保承受能力有限。“临床指南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临床研究,还要考虑国情,比如国家医疗的承受能力、国民的健康水平等。”

药企股价一度大涨。

背后有什么利益吗?

一本医学指南的制定需要邀请各方面、各部门的专家。根据指南全文,指南工作组成员不仅包括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医生和专家,还包括肾内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精神病学、流行病学、护理、临床药学、卫生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和患者代表。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外部审计团队中有四位决策者。

《指南》创始人蔡骏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下调高血压诊断门槛是由国内50位心血管领域顶级专家一致投票决定的。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指南制定委员会的一位核心成员也表示“绝大多数专家都投了赞成票”。

红星新闻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该指南发布前后,国内心血管领域曾召开过相关讨论和座谈会。

周一165438+10月14股市开盘,华海药业、人福药业、润都股份等降压药板块公司股价大涨。对此,有网友质疑药企的利益推动。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资金来源方面,《指南》注明,制剂所需资金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项目(T2021-ZC02)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卫生科技创新项目(2021-I2M-1-007)。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劳务费、材料费、差旅费和会议费,指南的建议不受资金影响。

在利益冲突方面,该指南指出,所有作者都声明没有利益冲突。上述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的指南制定委员会核心成员也表示,指南使用了自己项目的全部研究经费,“从未拿过药企一分钱”。

(下载红星新闻,还有奖品!)

管理血压有多重要?

113年10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门槛由≥140/90mmHg降至≥ 60。消息一出,立刻冲上热搜。一夜之间,很多人突然高血压。

然而,昨晚,国家卫生委员会回应了激烈的讨论。《健康中国》宣布,国家对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标准制定程序进行了规范。专业组织、行业协会和个人发布的指南和共识是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也就是说,国家并没有调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标准之争

这两天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讨论非常热烈,各路专家有的支持,有的明确表示反对。据《医师报》报道,原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长刘教授表示,在心血管低危风险130-139/80-89 mmHg的成年人群中,降压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以130/80 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切点,必然会给我国的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165438+10月15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长、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表示,降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仅不适合中国国情,而且可能会对非高血压人群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昨天,国家卫健委的文章称,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血压同一天三次超过140/90mmHg。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任奔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的诊断标准,2018年至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45亿人。如此庞大的基数,但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仍处于较低水平。

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及以上的成年人中,130-139/80-89 mmHg的估计总人数近2.45亿。如果调整高血压的诊断阈值,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几乎会增加一倍。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必然会对中国的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何本教授认为,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其临床后果。血压是一条连续的曲线,血压升高的程度与并发症呈正相关。高血压高危人群是指明确诊断的心血管风险为10年的高血压病史,包括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临床并发症,评估的风险超过10%。因此,适当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点”;就是既不左也不右,很难。立场不同就会产生争执。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常看到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也很低,服药依从性很差,这使得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患者蒋先生,77岁,高血压病史10年。目前他的血压是180/106mmHg,伴有高血脂和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明显增大,室间隔增厚,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45%。何本说,患者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伴有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心血管高危患者。何本督促患者低盐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注意休息,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像这样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不好的情况下,需要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多药联合治疗和改善心力衰竭;同时降糖降脂也需要跟上。”何本说,这类高危患者还应在家每天自测和监测血压,定期复诊,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

改变指导方针会有什么影响?

何本教授认为,高血压防治最重要的是关口前移,对患者进行早诊断、早干预,有效减缓病情进展,减少心、脑、肾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高血压康复科主任邵勤也表示,参照指南,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尽早关注自己的血压,尽早发现高血压,及时就诊,早期加强管理,防止病情进展。医生也会更加关注这部分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

当然,对于血压130-139/80-89mmHg的患者,也就是本指南修订中的“争议人群”,如果没有明确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而不是立即服用降压药。

23岁的患者小刘总是头晕、胸闷,尤其是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因为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没有发现异常,所以临床上的血压是138/88mmHg。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发现小伙子近几个月由于工作压力经常熬夜,晚上暴饮暴食,经常失眠,没有运动习惯。虽然按照目前的诊断标准,小刘并不是“高血压患者”,但他的症状已经为他的健康敲响了警钟。医生告诉他要改善生活方式,调整压力,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适当运动,包括中等或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每周5-7天;每周2~3次抗阻训练。三个月后,小刘的血压降到了121/74mmHg,头晕、胸闷的症状大大改善。

期待更多人关注自己的血压。

随着新版高血压指南的更新,这两天来医院咨询的患者也相应增多。不少市民在电商平台下单,购买血压计,正式开始关注全家人的血压。

患者小王正好血压130/80mmHg,但是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他不知道要不要吃药。邵勤说,这类患者要充分评估是否伴有临床并发症,是否存在三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果判断为非高危患者,可以从生活方式干预开始。“其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有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如饮食、运动、减压、减肥、戒烟限酒,不管是低危还是高危患者;对于高危患者,建议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对于非高危患者,可以进行3到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好时,考虑开始降压药治疗。”邵秦说。

总之,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何本教授坦言,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老年群体仍然是主角,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临床经验,给予患者最合适的干预方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的人早点关注自己的血压,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医生和患者都希望看到的。

新民晚报记者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