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穿绿色衣服的人吗?
据史料记载,川庆人前期称为“土人”,后期称为“李敏子”。所以称他们为“土人”,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土里,是贵州的土著民族,这是他们居住地的历史情况所称;所以称之为“李敏子”,是因为他们的祖先与早期的“李敏子”(又名“辽”)有血缘关系,这是由其历史渊源来称呼的;故称“穿绿”,因“衣服还是绿的”而得名,因其颜色特点而得名。这些称谓最早是他起的,后来“晴川”被川庆人接受,成为他们的自名。此名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府志》,后见于光绪《平宣府志》、《大定县志》、《镇宁县志》、《民国平坝县志》。《平远县志续》和《大定县志》在记述同治初年农民起义时均有提及,而《镇宁县志》记载“晴川”为该县第四个民族。此外,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平水西后在民间流传的木刻歌曲《水西传》也记载了“晴川”,将他与水西八个民族并列,包括彝、苗、仡佬、龙、蔡、彝、白、中加,统称为“九种蛮夷”。可见“穿绿”这个名称最迟在清朝初期就存在了。
关于川庆人的起源,学术界一直有多种说法:有人主张土著说,认为川庆人和历史上的仆从一样,起源于贵州的原始族群。这种观点以贵州的一些民族研究专家为代表,现在川庆人中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持这种观点;以著名民族识别专家宋树华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川庆人是汉族的一个分支,是在明朝朱元璋派傅友德、穆英攻克云南时随军队从江西、江苏等省迁徙到贵州的。战争结束后,军队就地收回驻军,这部分汉人(包括士兵及其家属)留在当地,与当地土著通婚。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今天的川庆人。
我村和附近村的川庆人祖籍是江西,证明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至于这两种说法谁对谁错,还需要时间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来证明。
如果说川庆人确实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混血儿,那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川庆人的形成过程就是汉族少数民族的过程,这和今天的少数民族汉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很可能是当时土著是当地的首领,在生产资料和人数上占据优势地位。人数少、生产资料少的汉族被他们同化也是很自然的。
川庆人的民俗富有特色,尤其是婚丧习俗,下面介绍。
第一,婚姻:
川庆人的婚俗有很多规矩,从做媒到婚后归家,民间通常有十八般礼节之说。比如亲戚被表亲牵线,被鸡许配,被鹅求爱,被亲戚打,被草鞋嫁,水衣雨帽露,赶走亲戚,向护士要钱送发油,新娘站花,提水试新娘,井边回门。在作者生活的村子里,结婚是村子里最隆重的事情。从最初求婚到确定婚期需要几年时间。婚礼举行时,从筹备到结婚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接新娘中的“点礼”就是接新娘时,把婆家送的衣服帽子鞋袜都算进去。结婚的日子选在男方家的前一天下午,会邀请几十个青年男女,抬轿子,吹唢呐,扛彩旗,敲锣打鼓,迎接新娘公婆。收礼前,主人和客人要在公婆烧香案的房间里举行“三访”仪式。也就是说,要拜三次天上地下的菩萨公婆,每拜一次,都要对家里的祖先、父母、兄弟姐妹说一句恭维话。走进大门,他鞠了一躬。“亲家,祖公等。,举手拜一拜。”再会,“亲家,高堂,高堂,我举手致意。”。三拜:“公婆唐棣,叔姬,莫待举手拜见。”
三拜之后,请收下公婆的礼物。公婆委托的收礼人打开礼物仔细看,难免与收礼人发生争执。接待客人持让步态度,承认婚后和好,要求公婆谅解。争论不休时,公婆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说:“算了吧!都是他家的,这是无可争议的。”这样,仪式就结束了。
2.“圆满”。吉祥的婚礼当天早上,一群去接亲戚的人用轿子把新娘抬到离新郎家10多米的地方,放在地上。圆满立即开始了。圆满首先是回车。新郎手持一只大公鸡,对准新娘坐的轿子,阴阳师指挥修行者事后宰杀公鸡,命令东西南北中五位车马之神回到原来的位置;其次,拜天地。准新娘扶着新娘跨进新郎家的门槛,并暗示她的脚跪在草席上。此时新郎按照阴阳先生的“一拜永恒,二拜永恒,三拜兴旺,四拜儿孙”进行了四拜;然后进入洞房。
天地祭拜后,仍由新娘搀扶,随新郎进入洞房,在阴阳先生的带领下进行活动。进入洞房后,开始做“礼洒”。阴阳师洒清水,念道:“一洒荣华,二洒福寿无疆,三洒子孙富贵,四洒五谷蓄。.....洒帐已毕,一切安好。永永远远,新人坐在床上。别人请出来,你就升职了。当婚姻结合时,一切都会蓬勃发展。”这是圆满的结局。婚礼通常持续三天。即第一天敬亲戚,第二天奉酒,第三天送客人回家。家境好的富裕家庭会住四天,也就是第三天住,第四天送客人回家。
如果你有机会去穿绿色衣服的人居住的地区,你一定会看到许多左手长指甲的女孩。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穿绿色衣服的女孩要把指甲放在喜欢的人手上,让他们的血留在指甲上。如果你在川青人居住区用女生的指甲划破了手,呵呵,那我想我应该恭喜你。
第二,葬礼
穿绿衣的人丧事也有一套有特色的程序:穿绿衣的老人去世,有草鞋荐死、竹签祭奠、水浴锅买尸、放鸡鸣枕、火堆葬、鹊窝藏井、拔牙等七种习俗。以买浴尸为例,即老人去世后,孝子带着香、纸、金属币到井边或河边买水。然后烧香哭纸,然后把金属硬币扔到井里或者河里,从井里或者河里打一桶水带回家。首先,在神龛上放一个碗,然后用它来清洗死者的尸体。孝子也要喝点洗身水。晚上,孝顺的女儿和儿媳把死者用浸过水的柳条洒在神龛上,哭着告诉死者:“喝死者的凉水,不喝阴间的迷魂汤。”
这些不是存在于民族志中的记录,而是现在穿青春的人的真实生活。在我的家乡,这样的婚丧嫁娶经常上演。
第三,穿绿色衣服的人的服装特点
过去穿绿衣的女子,与汉族的区别是不缠足,偏爱穿薄耳凉鞋或反云钩鼻纹鞋,脚上绑蓝色背带,穿三件套,两袖卷花边袖,扎腰带,戴大钩耳环,梳三头。所谓三件套和两袖花衣。即衣身为青蓝色布,上段蓝到腰。小腿下段是蓝色的。衣摆镶白布边,裙摆镶云钩花边。袖主袖有两层活动袖,一层比一层短,袖口较大,外袖口较大,形似古代武士的垫肩甲。每层袖口都绣有云钩花边,看起来像三段连在一起;袖子是活动的,有两三层。穿的时候钉上,翻过来留一个或者全过肩,所以叫反撑肩或者外撑肩。
穿绿衣的姑娘的衣服和穿绿衣的女子的衣服是不一样的:不是蓝与蓝相连,而是全蓝或蓝,白布边,云钩花边带裙边,白布或云钩花边带袖口,袖子不带袖子。由于旧社会的民族歧视政策,上述服饰被强制修改,所以解放后穿绿衣的人穿的衣服和大部分地区汉族的衣服差别不大。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我的族群——川庆人的起源和文化特征。作为一个有几十万人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未确定民族,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我们有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历史。在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川庆人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以身为川青人为荣。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必然会随着川庆人的历史而永远存在。这种情结也是川庆人成为川庆人的原因,也是我们立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