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生活是不是很不卫生?
古代科技不发达,生产力低下。现代没有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洗漱用品,古人是怎么保持个人卫生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揭晓答案。
1.牙膏和牙刷是怎么做出来的?
关于牙膏
很多人都很好奇。古人技术条件有限。他们是如何清洁和保养牙齿的?真的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早上起床后用水漱口就行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古人不仅设备好,效果也不逊于现代牙膏。现在详细听我说。
众所周知,盐有美白牙齿、保护牙齿的作用。名医孙思邈在《备珍女方》中写道:“每旦放一捻盐于口中,温开水擦扣齿数百次,五日之后,舌紧。”
但是,古人并没有把盐当成牙膏,而是有一个独家秘方——牙粉。据《普济方》记载,牙粉是由猪牙、皂角、生姜、升麻、熟地黄、木缕、墨旱莲、槐角、阿莎丽、荷叶和青盐燃烧而成。用这种中药制成的牙粉,不仅擦牙有香味,而且有混浊。
这种具有清洁作用和药用价值的牙粉是一个整体,用过的人都说好!不然“明眸皓齿”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这句话纯属娱乐,没有事实依据。)
除了牙膏,古人还用漱口水。他们使用的漱口水并不简单。他们把它放在家里,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比如盐水,茶水,酒,药水等等。
关于牙刷
起初,古人用最方便直接的工具刷牙——手指。后来有人发明了刷牙的杨柳枝,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晨嚼”。
做法是取一小块杨柳枝冲洗干净,然后用牙齿啃掉一端,让分支纤维露出来,咬成毛发,这样一把简易牙刷就做好了。这类似于巴比伦发明的“嚼棒”,只不过嚼棒的另一端有剔牙的功能,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牙签头。
做好牙刷后,刷牙前可以蘸一点牙粉。这种牙刷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后来牙刷升级了,聪明的古人开始用动物的鬃毛制作类似现代牙刷的牙刷。大部分用的是猪鬃,硬一点但是便宜一点。富人用的是马鬃牙刷,更柔软,刷牙更舒服。
到了南宋时期,已经有了专门制作和销售牙刷的店铺,也有了专门销售中药配制牙粉的“牙粉店”。牙粉和牙刷已经成为社会商品。
第二,保持头发清新健康的秘诀
秦汉时期,人们形成了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的习惯。因此,政府每五天休息一天,这被称为“洗澡”。
虽然这个洗头周期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有点长,但是对于留长发的古人来说,三天洗一次还是比较勤快的,而且饮食清淡,空气也没那么差,所以头发不容易脏。
那他们用什么洗头呢?他们用的是纯天然DIY洗发水。
最初人们用淘米水洗头。淘米水中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一些成分,不仅可以帮助去除油渍,还有助于保养头皮和头发。
后来人们把皂荚、何首乌、茶籽等天然植物捣碎,用来洗发护发。《本草纲目》中记载,皂荚能去屑、止痒、消肿、解毒;何首乌能补血、乌发、保持头发光泽;墨旱莲可以使头发变黑,脱发会马上生...用这种天然健康的洗发水保养头发,头发又黑又厚,没有头皮屑,很痒。
第三,那些功能齐全的洗涤产品
洗头号玩家:淘米水。周代时,人们用淘米水洗澡,据说不仅去污,还能改善皮肤粗糙、手脚冰凉、腰痛、冻疮等症状。
二号选手:皂荚。南朝小琪时期,有人出售皂荚,有十多种,用途很多。用于洗脸、洗澡,能有效清洁皮肤,消除污垢,洗后润滑清爽;用于洗衣,衣物不褪色、不变形、有光泽;用于沐浴,还具有祛风湿、治癣的功效。
三号选手:草木灰。这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清洁用品。是焚烧秸秆后剩下的灰烬。《鸡肋》中记载,南方女子会用草木灰洗澡或洗衣服。
四号选手:肥皂。这种肥皂不是另一种肥皂。它是由一种果实又大又丰满的植物“肥珠”制成的。由于皂荚在浙江中部很少见,所以人们用脂肪珠代替皂荚,故名“皂荚”。秋天,人们采摘果实,煮熟后捣碎,加入香料和面粉,搅拌均匀,用手搓成球状,用于洗澡、洗脸、洗衣服。
……
还有一些护理产品也有同样的功能,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第四,人类的法律和自然
看了边肖的介绍,你对“古人如何保持个人卫生”有所了解吗?他们使用的所有化妆品都来自天然原料。
边肖认为,古人崇尚自然,是因为自然给了他们各种生存的资源。人类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遮风挡雨是在大地上进行的,吃的食物是在大地上生长的,日常的洗漱用品也是来自大自然...更何况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古代人对自然的尊重,不仅体现在节日祭祀天地山神的仪式上,还体现在文学艺术上,古代文人喜欢游山玩水,创作山水画,吟诵山水诗,甚至生活的地方也要模仿自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特点是追求自然之美的再现,利用岩石、植物和建筑因地制宜,体现了一种宜人、闲适的自然美。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人练地,地练天,天练道,道自然。其中“法”字可以理解为遵从的意思。这四个短句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认识到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也就是“人要顺应自然”,这样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
正因为如此,古人很早就划分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代表着气候、物候和时间,它将时间的概念与自然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春雨、初霜、千年、芒夏等节气的名称,本身就是自然现象。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古代农业生产和预测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动词 (verb的缩写)可持续发展
古人敬畏自然,现代人征服自然。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在征服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大自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因此,我们应该重拾祖先“顺应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成果。
先秦时期,古人就有环保意识,主张取之有度,用之有度,反对烧田竭水捕鱼。先民们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这是对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的深刻洞察,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先导。
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同时实现现代化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双重使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先破坏,再建设。而是要吸收先人的智慧,学习古人的生态意识,自觉地将社会经济活动纳入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关注我!每日更新给你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