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的新生在哪个校区,什么时候报到上学?

延边大学位于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

延边大学创建于1949,是中国生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曾隶属国务院高教部,1957划归吉林省。65438年8月至0958年8月,延边大学分为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1996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师范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延边科技大学(筹)合并组建新的延边大学。

延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除军事学外,涵盖12学科。学校有21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国家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2省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依托多元文化教育资源优势、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7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12专业被列为省级品牌专业。学校还建设了1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5省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优质资源* * *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杰出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项,省级杰出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项。2002年、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均为优秀。

学校拥有一支学风严谨、实力雄厚、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教职工2276人,其中专任教师65438人+0.39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655人,占47%。硕士学历601人,占43%;副高级以上职称829人,占59%;包括杨振宁博士在内的3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被聘为我校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育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学名师7人,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劳动模范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优秀海归4人。宝钢教学奖特等奖提名2人,14人获优秀奖;曾宪梓教师奖和霍英东教师奖分别授予19人。省部级专家、名师、学科带头人100余人,其中吉林省专家4人,长白山学者7人,特聘教授、首席教授。我校引进推荐的1名韩国科学家成功入选第二批“外国院校”。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学生23668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526人,本科生19004人,专科生585人),继续教育学生35451人,国家学生31人。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注重中外联合培养的海外留学经历和社会实践体验,建立了具有跨文化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综合改革,建立了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了研究生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建校67年来,培养了1.8万多名具有跨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振兴、国家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拥有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白山生物资源和功能分子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朝鲜语信息库和双语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延边大学* * *共建东北边疆史地社会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发展中心与延边大学成立中国朝鲜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吉林省长白山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吉林省转基因动物与胚胎工程重点实验室;吉林延边黄牛科技创新中心;吉林大学肉牛改良工程研究中心;免疫生物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评价、韩医研究、细胞功能和药理学等一批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延边黄牛种子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吉林省朝鲜医药工业公司* * *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韩国食品产业公共技术R&D中心;中韩食品科技、中韩动物科技、朝鲜医药科技创新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校拥有图们江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朝鲜半岛科研协同创新中心、长白生物资源与健康产业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肉牛科学与产业技术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特色文化建设基地——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朝鲜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重点领域研究基地——朝鲜韩国法学研究基地;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与延边大学成立吉林省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和延边大学建立了亚洲研究中心、国立研究院等数十个科研机构。发挥语言、学科、地理优势,打造图们江论坛和长白山论坛两大国际学术论坛品牌。国学、东江日报、中国朝鲜学会等4个全国性学会成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学校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国家、地方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展示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拥有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转基因克隆猪生产与应用、延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化、肿瘤病理生物学、韩医研究、韩法研究等6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三年来,学校* * *承担国家“973”重大项目、科技部重大项目、农业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科基金项目123项省部级项目211项地市级项目120项国际合作项目。其中,“培育抗口蹄疫转基因猪新品种”项目组于2012年6月成功克隆出国内首只红色荧光转基因五指山小型猪。《自然》杂志报道了尹锡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使我校在该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延边黄牛新品系”项目组培育了农业部认定的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延边黄牛。近三年,* * *发表学术论文6110篇,其中国际科技文献检索论文3篇(SCI,EI,ISTP1199,CSSCI302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72项,专利63项。学校全面实施“社会服务工程”,先后与延边州人民政府及8个县市政府、中朝罗先经贸区管委会、长白山管委会、吉林煤业集团有限公司、通化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拓宽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孵化等领域合作,建立联合研发平台。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积极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与20个国家和2个地区(香港和台湾省)的393所高校、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促进了高水平的实质性合作。我们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获得教育部“中国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资格。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拓宽合作办学领域,与韩国石崇大学、忠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获得“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项目批准,新增通信工程、经济学两个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已初见成效。加强“国务院侨办汉语教育基地”建设,设立延边大学中心、东北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在忠北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和海外汉语教学研究,扩大合作领域,扩大国际影响。先后与俄罗斯远东大学、日本明治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校际关系,每年有近1000名专家学者互访。学校在保持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与欧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

学校秉承“求实、至善、融合”的校训精神和“自强、和谐、创新”的优良校风,锐意改革创新,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各族人才”为目标,积极倡导爱岗敬业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实施“三轮”教育工程。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高水平的文艺演出、精彩的体育赛事、高水平的周末学术论坛、丰富的科技创新大赛,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校园占地面积29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近62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00多万册。校园优美,办学条件优越,基础设施齐全,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整洁的学生宿舍、食堂、多功能体育馆和活动中心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建校67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多元文化融合创新的理念,形成了强化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的民族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国务院总理、朱德主席、董代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贾庆林、张德江等都亲临学校视察并题词,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向未来,延边大学将以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为己任,秉承“求实、至善、融合”的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传承文化、彰显特色、民族团结、* *教* *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秀办学传统,坚持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抓住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战略部署的重大机遇,科学规划学校发展蓝图,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延大梦”作出新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06年3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