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佛教历史上有哪些裸体国会?

佛教节日

诸佛菩萨圣诞节(农历)

正月初一:弥勒圣诞节

正月初六:定光大佛圣诞节

2月8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2月15日:释迦牟尼佛涅槃

2月19日:观音圣诞节。

2月21日:普贤的圣诞节。

3月16日:准提菩萨圣诞节

4月4日:文殊菩萨圣诞节

4月8日:释迦牟尼佛圣诞节

4月15日:佛祖吉日——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开悟、涅槃一起庆祝(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5月13日:伽蓝菩萨圣诞节。

六月的第三天:守护者韦陀在圣诞节向佛陀致敬。

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为道——这一天,她出家念佛,功德非凡。

7月13日:大势至菩萨圣诞节。

7月24日:龙树菩萨圣诞节

7月30日:西藏菩萨的圣诞节

8月22日:灯笼佛圣诞节

9月19日: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9月30日:药剂师带着琉璃灯来到圣诞节。

10月5日:达摩神父圣诞节。

11月17日:阿弥陀佛圣诞节

腊月初八:黑米道教日。

12月29日:华严菩萨圣诞节

【观音斋日程】

正月初八,二月初七,二月初九,二月十九。

三月三日三月六日三月十三日四月二十二日

五月三日五月十七日六月十六日六月十八日。

6月19日6月23日7月13日8月16日

9月19日9月23日10月2日11月19日。

11月24日12月25日

揭幕会议

意思是揭去圣贤、圣人、道俗、贵贱,同等履行财法。七世纪时,玄奘应邀参加在群女城举行的裸体大会,这是印度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大会,所有的宝物都用来造福社群。会议持续了75天,向佛教徒、婆罗门、耆那教徒和乞丐布施。中国暴露大会始于大同元年(529年),梁武帝在中云寺为民设救难营,作为祈祷。好在同泰寺设四(四)处遮总会,穿上袈裟打扫总会,乘车取素床陶器,亲自登高达摩台为大众开涅槃经。皇帝设立了5万人的道教和世俗斋。

藏传佛教节日

打个大电话

它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仪式,意思是“伟大的祈祷”。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来自拉萨三大寺院的僧人和来自卫藏、安多、康区各地的信众(多达数万人)齐聚大昭寺,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正月十五,在拉萨的八角街上展示酥油灯和酥油雕塑,并载歌载舞来庆祝,这就是所谓的元宵节。在法会上,举行了一场辩论赛,选出藏传佛教的最高等级——格西。仪式以送鬼仪式结束。

通过一个小电话

藏历每年二月下旬持续十天,开展相关宗教活动。法会期间,三大寺僧人在大昭寺参与辩论,选定了二等格西,因规模小于川赵达法会而得名。

浴佛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是中国佛教徒纪念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诞生的重要节日,也称为佛诞节。相传2600多年前,释迦牟尼从莫伊耶夫夫人的肋骨中诞生时,曾说:“天与世界为唯一。”于是大地震动,九龙吐水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以浴佛来纪念佛陀的生日。

在佛浴节之前,佛教徒们已经打扫了寺庙,擦拭了大厅里的佛像。一般在四月初七,许多善男信女已经聚集在佛寺,准备第二天早上举行的祭奠仪式。我看到寺庙建筑挂满了横幅,香灯和蜡烛,以及各种各样的供品。香花中几案上有一铜盆,盛有檀香、紫檀、姜黄、冰片、沉香、麝香、丁香等制成的香汤。汤里有一尊青铜童子像,一指天,一指地,就是释迦牟尼王子像。沐浴开始前,寺院住持带领全寺僧人颂经、念经,然后焚香跪拜、唱佛浴,或念南无大师释迦牟尼的佛。念经的时候,和尚和居士轮流拿勺子舀汤,给佛洗澡。给佛像洗澡后,用一点香喷喷的汤给自己洗澡,寓意洗心革面,消灾解难。如果参加的人太多,僧侣们会拿着杨志浴佛里的清水给信众洗澡。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气氛。关于印度的浴佛方法,包思维翻译的《浴象功德经》最为详细明了。佛经上说:“如果你想给大象洗澡,你应该用檀香、罗望子、甘松、熊□、白檀香、姜黄、冰片、沉香、麝香和丁香,这样你就能得到各种奇妙的香味。先做一个方形的祭坛,敷一个奇妙的床座,上面放一个佛。用各种香水洗澡。用各种香水,然后用清水冲洗。洗澡的人应该每人拿一点水来清洗图像,并把它放在头上。当形象第一次上下水时,他们要默念这样的话:‘我这样沐浴过,我的智慧、功德庄严地聚集了;五浊众生使人离尘,愿如来净化法身。" "

中国寺庙浴佛的礼制,上唐以前很难找到,唐代流行的礼制也因会昌法难而失传。现存的唐代沐浴造像与仪式(见《续藏集》第四卷第九册第二部)是唐慧琳为了改革我国传统的四卷沐浴佛礼制而写的一个构想,以古印《僧园日浴造像》为基础,结合诗、颂、秘咒等,因其与我国流行的礼制意义不同而未能普及。元代《修订百丈清规并报本章》卷二《佛诞》一文,明确规定了浴佛制度,并广为实行。这篇文章说:“四月八日,司库严令设花亭,正中置一尊佛祖诞生像,置于香汤盆中。祭完佛,方丈上了课,祝湘云:‘佛祖过生日,某寺方丈...是以诚为香,祭吾师大僧尼古美,以善报之。希望法界众生,错过佛的出现。“据说...带领所有的人到寺庙,站在佛的一边。方丈拜了三次香...住持跪在火炉上。那威白佛说:‘一月在天,影含多水;一佛出世,各坐一花。白浩自在三分界明,露水洒四分润。“讲道完毕,唱个浴佛。”(见上面“浴佛功德”一节)一边反复唱,一边让僧人浴佛,最后以浴佛功德还无上佛菩提。明清时期,浴佛普遍沿袭了《修百丈规》中的礼制,但做了一些改动。比如,根据《修百丈规》中的规定,寺庙有在沐浴佛日为大众煎“香汤”和煮“黑米”的习惯,但到了明清时期就逐渐失传了。然而,尽管《修百丈清规》影响很大,但一些寺院的浴佛方法却与其规定不同。一般来说,这些寺院的浴佛比较注重法会的仪式,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欢迎佛像。佛祖生日那天,和尚们穿上衣服去寺庙,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站成一班。听到大清磕头三声后,六个人出来迎接佛像。二是举行介绍仪式,二是执事捧香盘。大和尚住下后,侍者陪着他,齐声唱“释迦牟尼佛无师在南”。佛像从楼上迎入大雄宝殿,大和尚供香,展器,鞠躬。众唱赞曰:“磕头皈依大觉,极仁,见众生苦。下兜通天宫,宫降,雪岭修。鹊巢之巅,三层垒,六年苦行。一个人皈依大悟,就不会沉沦。”第二,洗澡。大雄宝殿钟鼓齐鸣,大和尚将佛放在金盆中,然后焚香、布展、跪拜佛三、九次。大众读了《浴真》,三次称之为“南无香云遮菩萨”,然后大唱赞歌:“菩萨从云中降下来,生入净饭王宫。玛雅生下了右边的金童,音乐在天空中奏响。环顾七步,指天指地。九龙吐水而慈,一切皆对。”第三,祝福佛祖。大和尚听到清的声音,鞠了三个躬,说了一段颂词。众唱《颂佛宝》,再唱《颂佛》:“颂佛宝无止境,功成无量。巍峨雄伟,感受雪峰。眉间玉色生辉,露出六道暗光。龙华三惠愿相见,奏真情。”又唱:“天上人间无佛,十方世界无与伦比。我见过世间万物,无一物如佛。”唱完就开始绕佛,一边绕佛一边说:“没有南菩萨,世界三世导师,四世慈父,人天教主,释迦牟尼佛三世化身!”“南方没有释迦牟尼佛。”第四,回归皈依。绕佛之后,回归本位,先念“回文”:“愿除三阻之烦恼,愿得智慧,得清净;普遍希望消除罪恶的障碍,在人间永远修行菩萨道。”然后唱《三皈依》:“皈依佛门,要甘于众生,懂道,无上。皈依佛法,就要祝愿众生深入经书,拥有如海的智慧。既然皈依了和尚,就要甘于众生,治理大众。一切都好。”浴佛功过会圆满,众将齐唱:“浴佛功过胜行,福报全归……”

在这一天,僧侣们会在早餐或中午之前举行向佛陀和祖先献祭的仪式。善男信女愿意在这一天来庙里烧香许愿,或拜佛念经,或布施钱物,或为大众斋戒,或烧吉祥,荐死,或听大师讲经,或请和尚做佛事等。寺外,各种经贸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因为佛浴节前后的这类活动往往持续多日,参加的人很多,甚至年复一年,在很多寺庙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庙会。

(日本)孟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毗湿奴节”是中国佛教两大节日之一,也称为“和尚的自我放纵日”和“佛的欢乐日”,是佛教徒举行祭祀佛祖和转生前圆寂仪式的节日。?

根据戒律要求,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僧尼必须在夏季定居,也就是在这种动植物生长繁殖期间,一则可以避免伤害虫蚁,二则可以专心诵经或打坐。在七月十五日,一个人必须进行自我批评或介绍自己的精神体验,这被称为“僧侣放纵自己”。经过三个月的专门学习,僧人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会让诸佛皆大欢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佛喜日”。

那么这一天怎么又变成了兰花节呢?这还得从西晋朱法虎翻译的《兰花经》的佛解说起。佛经上说,以神力闻名的慕莲尊者,在禅定中看到了在饿鬼道出生的亡母。虽然他尽了最大努力,却无法解除母亲的饥饿,于是向佛祖哭诉。佛说解脱的方法:七月十五日,是僧人夏季安顿下来,修行成功的日子。那一天,你要搭起一个盛大的祭拜盆,用各种食物喂给十个和尚,在十个和尚的帮助下救你的母亲。他的母亲确实摆脱了饿鬼的折磨。当穆孟连问佛祖,以后的弟子是否也可以通过锅帮忙救父母时,佛祖说:从今以后,所有修持孝道的佛门弟子,都可以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即僧侣自由、佛祖高兴的日子,准备各种各样的饭菜,立锅供养僧侣,让现世的父母增加幸福,延年益寿,让过去的父母摆脱邪道。这里的眼虫盆是梵文的音译,直译为“拯救颠倒”,意为拯救亡灵的苦难;盆是一个中文单词,指的是为僧侣盛放食物的器皿。它一被翻译出来,立刻受到了尊重祖先、强调孝道的中国人的喜爱。南北朝时,梁武帝在汉代首次创立了兰会所。如易初在《诗六帖四十五首》中说:“鸿铭曰:于每年七月十五日送壶至普思,日以车送之,继以木莲等。”由于梁武帝的大力倡导,各界人士纷纷效仿。此后,历代皇帝和人民都热衷于这一佛教活动,并不断丰富其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不妨称之为“孝节”。例如,在唐代,盆景的供奉极其奢华,而且常常装饰得金光闪闪。当时长安的寺庙制作花蜡、花瓶、假花果树等。7月15日,每个精彩的比赛。按惯例,供品摆放在庙前,伴有音乐仪式,全城人欢天喜地参观庙会,十分壮观;进入宋代后,盆景会逐渐从给和尚供壶变成给鬼和放火烧亡灵,从孝敬变成给鬼祭祀,寺庙里的和尚会每天向施主募捐钱和米,来推荐他们的死法。后人甚至燃放河灯、烧船,逐渐成为一种民俗。到了元明时期,这种习俗还很盛行,兰会所成为寺庙每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比如袁明的《济安寺住规》一书说:“七月十五日,发布人事。这个晚上,我们将开始建立一个盆景来帮助你放松和奖励你。还必须提前准备好经典书目,供大众随意阅读。将有一个祭坛打开吗哪门,所以请跟随它。"明有鸿曾在《吴征集》中争辩说:"世人在七月十五日崇拜鬼神是不对的。兰盆的由来是木莲,意思是七月十五日,众僧免费解暑,九十岁参加学习的人得道很多,这一天加持百倍,不给鬼神食物。赐食来自阿难,不限于七月十五。用的工具是穷尽国民欢迎,不是兰花盆。用奉贤圣人盖一个,帮帮饿鬼。可以严格混!“由此可见,明朝前后版本是有区别的,仪式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一些不同。对此,清代的义润曾想两全其美,说要天天献兰花盆,敬三宝;夜饲,穿越鬼神。但由于种种原因,避暑定居制度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僧人从事任意活动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随着僧人素质和地位的下降,盆景的形式自然会从拜僧向祭鬼转变。

目前已有极少数寺院开始恢复并实行夏季居住的旧制度,部分寺院恢复了在笠原节宣讲佛经的法会。至于广大信众,他们总是愿意在这一天为大众开斋,并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或发愿或放生,或请三皈依五戒,听大师讲经,或请和尚打佛,让圣火传递。

腊八节

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有了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和庆祝腊八节的习俗,这是中国的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启示而形成的。相传释迦牟尼为了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死的解脱,毅然弃皇位出家。他在雪山呆了六年,常常一麦一麻都黯然失色。后来他发现苦行不是出路,就放弃了苦行,下山了。这时一个牧羊女见他身体虚弱,就煮乳糜养他。释迦牟尼体力由此恢复,然后在菩提树下待了七天。腊月初八,他晚上看见星星,就成佛了。根据这个传说,汉代的佛寺每年都在腊月初八以各种形式进行纪念。如《百丈清规》第二卷,记载“腊月初八,我们的老师尼古美大和尚出家为道时,带领众僧,严令准备香、灯、烛、茶、果,以申请供养。”其中,为佛煮粥成了常义。佛教认为吃粥有很多好处,所以寺庙一般都有早上吃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有讲究了。通常用莲子、红枣、薏米、豆角、银杏、小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煮成粥,称为“八宝粥”。粥不仅煮得好,而且煮得很多,以满足来寺参加祭奠仪式的善男信女的需要。有些信徒是专门为“粥”而来的,认为腊八供奉给佛陀的粥特别吉祥,不仅自己食用,有时也给家人享用。就这样,年复一年,寺庙里做腊八粥的传统在民间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南传佛教国家普遍认为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开悟、涅槃都在5月的满月日,在这一天举行沐浴佛等隆重的纪念活动。所以腊八节吃腊八粥,可以说是中国形成的节日习俗。

佛教的教学旗帜

目前我们在很多寺院的法会上看到的佛旗,都是波兰裔美国人奥尔高尔特根据佛陀成佛时圣餐发出的六种颜色的光设计的,并在1952年举行的世界佛教徒协会第二次大会上得到确认。

这六种光色是蓝、黄、红、白、橙以及前五种颜色的混合。它的构成,纵横是蓝、黄、红、白、橙等颜色,象征着人类的各种肤色。其中,横的意思是全世界人类和谐共处,纵的意思是世界和平。从佛教的立场来看,教旗的六色(包括混色)象征着佛陀的庄严法度和佛教的博大精深。蓝色代表佛教慈悲和平的主题;黄色寓意中间;红色象征着福特的成就;白色代表干净、自由;橙色象征佛教的精髓——智慧圆满;五种颜色的混合色显示出真正的含义。

因此,佛教的旗帜是佛教、智慧、平等、慈悲、和平的象征。所有佛教徒乃至全人类都应该团结在这面神圣而伟大的旗帜下。

佛教在中国的宗派起源

佛教大约在1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中国的佛教在6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大乘教派此起彼伏,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主要教派简要介绍如下:

三派思想?据鸠摩罗什(343-413)译《中伦》、《白伦》、《十二伦》,读书讲学所形成的学派,称为三论宗。它的终极意义是以真与俗为总纲,从真空的方面揭露五蕴法则的一切虚假,彻底摆脱三毒(贪、昧)的迷惑,以确立一切中道之义。隋末大师吉藏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这个案例,其实是印度中观体系的学派,是龙树和天神理论的直接继承者。

瑜伽教派?根据弥勒的时间理论,这是记录没有记录,是一个教派的基础上的基本教义,命名为瑜伽教派。我国玄奘法师(600-664年)翻译了此案,将十位老师的《只知三十颂》翻译为《只知论》,所以此案又叫只知法案,也叫爱善案。其目的是广分,众生互不可分。本文根据各种规律产生的原因阐述其应用,培养知识和行为的观念,以化知识为智慧。这个教派是玄奘大师翻译建立的,是印度“无文字,无血缘”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天台宗?天台宗是以《火焰教》、《大智论》和罗氏翻译的《中国论》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吸收了来自印度并在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重组。因其创始人智(538-597)居住在浙江天台山,故称天台宗。其中心思想是“五时八时教”、“三观一心”、“和合三德”。

华严宗?华严宗以《华严经》为基础,对《华严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论述,它是在前人学说(三论、天台、慈恩、地质学家、摄影家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想体系。).创始人是七世纪末的智者第一国师(法藏),所以也被称为智者第一教派。此派以五教判断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中心思想,着重阐述法界缘起的原因和观行的方法。

天台和华严的祖意虽然来源于法华和华严,但实际上是中国创造的。天台的“一念三观,和合三真”学说,华严法界的渊源,一切通畅的学说,都极大地发展了来自印度的大乘思想,展示了中国原初的大乘精神。

禅?在禅宗方面,中国有一种异军突起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外教他人”禅。这个教派所学的,不是自古以来所学的二禅,而是直指心性顿悟的方正禅。相传该教派的禅法是五世纪初由达摩从印度传入的。虽然有一心一意印的说法,但是不写文字,其实禅宗是以冷嘎、金刚、后来出现的六祖坛经和很多语录为基础的。在八世纪,它被分为南北两部分。沈绣的北宗(约606-706年)主张渐进栽培,兴盛一时,但很快衰落;慧能(638-713)主张顿悟,后人尊他为六祖,流传甚广。从唐代到宋代,南宗禅师辈出。在这三四百年间,先后出现了庐阳、林佶、曹东、云门、法眼五大流派。在他们的资助下,出现了黄龙和杨琪两个流派。前五派合起来称为七派,都兴盛一时。后来禅宗独善其身,而曹东两派循环不息,林佶尤为兴盛。

净土宗?净土宗是为了在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生存而提倡观佛念佛的教派,故取名净土宗。五世纪的慧远是其创始人,六世纪的昙鸾和七世纪的山道是其重要推动者。不一定要精通佛经,广泛研究和传授,也不一定要坐言起行,专精于道。只要你有足够的信仰,你可以说南无阿弥陀佛,你永远不会偷懒。当你死了,你可以去净土。因为简单,不正规,能被广大群众接受,所以净土在中国特别受欢迎。

法学派?在戒律方面,大乘教义根据《坛武德四部律》进行了诠释,在中国形成了一个“法家”学派。其重要人物是与玄奘同时期的传道。因为这种情况的盛行,中国的僧人在修持大乘三学时,仍然注重遵守上座的戒律。

密宗?八世纪,印度密宗经须弥陀佛(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705-774)传入中国,形成密宗。这个教派根据金刚经和大太阳经,建立了“金刚境界”和“胎藏境界”两个三密瑜伽班。这个教派是以秘法的神秘为基础的。未经灌顶传授,不得随意传播和展示他人,故称密宗。

这是中国佛教在中国的八大宗派。除此之外,还有东晋南北朝兴起并盛行一时的专事舍一切论的宗派,专事觉悟论的已建立的宗派,专事摄象论、地支论、涅槃经的宗派。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是各教派兴起和兴盛的时期。会昌皇帝(844年)统治后,除禅宗外,所有教派都衰落了。之后会有天台、仙首的复兴和禅宗的大发展,也算是佛教复兴的时代,只是没有唐初、中唐那么宏大。自元代开始,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受到朝廷的极大推崇,但并没有传到民间,汉代的原始佛教也没有宋代那么兴盛。到了清朝,汉朝的佛教没有起色,只能维持原有的盈余。清末以来,上述八例均有研究训诫,并有恢复之势。这是从公元一世纪佛教开始到清朝末年,中国佛教宗派的大致脉络。

type="text/javascript" src="../css/tongji.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