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传统活动?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和挂菖蒲叶。

1,龙舟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的人们,对圣人屈原之死恋恋不舍,许多人划船追赶救人。他们争先恐后地互相追赶,到了洞庭湖就不见了。此后,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纪念屈原。

2.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粟米”、“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家家户户都要泡糯米,洗粽子叶,包粽子,花色品种更多。

从馅的角度来说,北方有很多小枣的北京枣子饺子;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传播到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3、佩戴香包

孩子们在端午节戴香囊,据说有避邪驱除瘟疫的意思。其实是用来装饰内头的。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绢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系成一绳,做成一串形状各异,各种精致可爱。

4.吊菖蒲

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扫庭,眉心放菖蒲、艾条,挂在堂上。菖蒲、艾叶、刘桦、大蒜、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环和装饰品,美丽芬芳,妇女们竞相佩戴以驱邪。

扩展数据:

端午节的来源

1,屈原

根据第一个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非常悲伤,他们涌向汨罗江去瞻仰屈原。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扔到河里,说鱼龙、虾蟹都吃饱了,不会咬医生的身体。

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一个老大夫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要用药把龙水兽打晕,才不会伤到屈大夫。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色的丝绸包裹,使之发育成褐色的种子。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伍子胥

流传于江浙一带的端午节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著名的楚国人伍子胥和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前往吴国帮助吴国讨伐楚国,第五次世界大战中楚城被侵。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子胥挖了一个坟墓,鞭打了300具尸体,为杀父仇人报仇。

吴王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王勾践邀请他求和,夫差答应了。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大臣吴受越国贿赂,谗言诬陷伍子胥。夫差听信谗言,给了伍子胥一剑,伍子胥就这样死了。

忠臣伍子胥视死如归。临死前,他对邻居们说:“我死了以后,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京东门上,看着越军进城,消灭吴。”然后他自杀了。夫差听了大怒,下令在五月五日把子胥的尸体投入江中,所以传说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人民网-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人民网-端午节的传说和起源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