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人的婚宴有哪些?
整个社会风气,不仅女儿过了,还要陪送一大笔嫁妆。不能因为女儿在婆家有地位就不排斥。经济发达的地方这么落后,对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来说真的不值得...有钱的家庭都想更有钱,所谓为了家庭更好的发展,没钱的人都想赚老婆本,纯粹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晋江男人选择找一个有爱的女人谈恋爱,就是为了谈恋爱。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纯洁的爱情在婚前是脆弱的,因为婚姻有太多的附加条件,女人只能用这些附加条件来敲开婚姻的大门。这是婚姻的悲哀,也是女人的悲哀。现实是残酷的。
为“高额嫁妆”把脉
昨天,在本报举办的“讲文明、倡新风”读者论坛上,社会各界人士就高额嫁妆现象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遏制日益严重的嫁妆攀比之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现象文章
女儿继承权的灵活性
黄晋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民间有个说法,娶媳妇就要娶陈黛珍,因为那里的嫁妆高。但这要分为两部分。在经济发达地区给女儿高额嫁妆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因为在整个闽南地区,男性有继承权,女儿的婚姻是“泼出去的水”,所以把女儿嫁给高额嫁妆甚至企业股份的做法,其实是女儿继承权的一种灵活形式,是合理的。
高额嫁妆的现象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经济实力雄厚,能负担高额嫁妆;第二个层次是盲目跟风,不考虑自身条件;第三个层次是比较理性的层次,主要在晋江的安海、池店等地,采取集体婚礼等形式,让婚姻简单化,不盲目跟风。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起作用
丰泽妇联副主席杨新辉:“女儿越大,父母越担心,儿子越大,父母越放心。”还有一种说法是“寡妇门前事多”,有女人进出鳏夫家而被人祝贺的习俗,反映了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没有高额嫁妆,父母担心女儿将来没有地位;男人找老婆也是希望女方家庭经济条件好,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嫁给晋江人,却希望自己的媳妇来自晋江,无非就是高额的嫁妆。
退订费容易发生悲剧。
晋江陈埭丁同志:陈埭有两次因高额嫁妆引发的悲剧事件。
有一家人娶了媳妇。订婚时,他们借高利贷给了她几十万元作为嫁妆,但结婚时,女方并没有按照婚俗全额返还嫁妆。婚礼上,男方母亲知道后,当场晕倒。
另一种是女方把男方的订婚款几十万元花在家庭工厂工人的工资上,不能有高额嫁妆嫁给他。两次婚姻都以不和谐告终。
高额的嫁妆和高额的订婚费确实危害很大,严重的会导致妻儿分离,激化社会矛盾。泉州晚报关注这一现象,意义重大,可以督促政府整治这一陋习。政府应该采取引导、说服和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纠正。
■创世纪文章
沿海地区混杂着各种各样的风俗
华侨大学陈少木教授:高额嫁妆现象有历史文化原因。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积淀,从沿海地区流行的婚姻“三本”“六礼”就可见一斑。
晋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为中原人,西晋末年“加冕南渡”,承载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传统。晋代人爱攀比、争权夺利的习俗,使他们的后代晋江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潜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泉州在古代是闽越之地,土著习俗很多。此外,泉州自古以来就是通商口岸,受外国习俗影响较大。各种习俗结合后,沿海地区的婚俗比其他地方的婚俗更加复杂和隆重。
地理上,泉州海岸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传统上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后,泉州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额嫁妆现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文化原因分析,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这导致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高额嫁妆婚俗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中国人从小就习惯在家庭关系的照顾下生活,中庸之道无处不在,不像西方崇尚独立,让父母要操心孩子到老,因为担心女儿结婚后受气,给女儿高额嫁妆就是一种表现。
此外,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不出家门,不进工厂,不进城市,大多数沿海人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受落后保守观念支配,容易陷入刻板印象。根据复杂的风俗习惯,婚礼中缺乏个性和品味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边缘和远儒。
泉州师范学院陈桂兵教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布局中,民间文化应该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闽南沿海高额嫁妆的婚姻习俗由来已久。古代的婚姻不是这样的。即使在现在的惠安县,古代也有移风易俗的好现象。
高额嫁妆的婚姻习俗不符合儒家的“礼”。古代婚俗说是“六礼”,从宋代到明清简化为“三礼”甚至“一礼”,不提倡铺张浪费。这种习俗的形成是由于地理上的边缘性(即泉州位于沿海地带)和文化上的偏远性(即远离传统文化中心)。
受文化水平的影响
丰泽县妇联副主席杨新辉:嫁妆高的原因也离不开文化和教育因素。当今社会,文化程度较高、素质较高的人,不会把婚姻看得很重,而是注重个性和品位。
和媒人有关系
本报法律顾问林晓阳:从我接手的离婚案件来看,高嫁妆、高彩礼的现象与媒人的努力有很大关系。如果媒人撮合了一桩成功的婚姻,他将得到10%总嫁妆的红包。所以媒人会想尽办法促成这桩婚事,甚至说女方在男方会有多少嫁妆,男方在女方会有多少嫁妆。短期内包装的婚姻和亲戚,男女之间和公婆之间互不认识,在返还雇佣金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矛盾,离婚率很高。
■危险物品
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华侨大学陈少木教授:近年来,讲究奢华、气派、彩礼高的现象有上升趋势,不能孤立地分析这种现象的影响。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刚刚告别温饱,走上小康之路,无力承受高额嫁妆的沉重负担。“打肿脸充胖子”往往导致债台高筑,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影响家庭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为此做出偷鸡摸狗的事情,影响精神文明建设。
两股龙卷风猛烈地刮着。
晋江陈埭会主任丁:沿海婚俗有两股“龙卷风”,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尤其是陈埭。
第一个“龙卷风”是男方出高额嫁妆,女方贪高额彩礼。就订婚费而言,从200元、400元涨到20万元、40万元、80万元甚至更多。嫁妆从自行车、14寸电视机到高档进口车、房子,应有尽有。所以很多普通家庭在孩子谈婚论嫁的时候都很担心。有的人因为家庭经济负担不起高额的嫁妆和高额的订婚钱而选择偷、偷、抢、骗;有些人因为没钱,结不了婚。这些都是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存在各种犯罪隐患。
第二个龙卷风是关于排场的。很多人为了排场设置了很多名目,订婚宴,女婿宴,婚宴,婚宴。每次宴请都是铺张浪费,几十桌几百桌比比皆是,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宴请规格不断提高。目前晋江的酒席价格是1000元一桌,分别是800元和600元,这让一些贫困家庭不得不“阉鸡随凤飞”,撑下去。
经常花钱买痛苦。
晋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吴明哲:很遗憾晋江有些人先富起来,他们的炫耀性消费。消费本来可以增加社会的总体幸福感,但有时男女双方都因为高额的嫁妆而不幸福。这种消费实际上变成了花钱买痛苦。
■对策
政府干预和引导
晋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晋江将采取媒体正确引导、政府加大干预力度、动员老年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制止大操大办婚姻行为等措施,鼓励将省下的高额嫁妆和高额订婚金捐给慈善总会,缓解高额嫁妆和高额订婚金盛行的局面。此外,还将举办“建设现代化城市、树立现代化新风、做现代化新人”的“三化”教育,引导市民转变观念。
历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建民:沿海地区高额彩礼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措施、监管、宣传、维权、教育不到位。当然,也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导致了盲目攀比的现象,也可能存在“人富了就横脸”的炫耀心理。对此,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行政处罚措施,对彩礼、嫁妆、酒席规模等设置金额上限。各级党政部门要重视,宣传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要联手培育新风、弘扬文明,形成移风易俗的合力。
南安市文明办副主任凌建生:可以通过举办集体婚礼、倡导学习型家庭、加强政府监管等方式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的婚俗观念。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华侨大学陈少木教授:遏制高额嫁妆现象,要在宣传教育上下大功夫,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手段移风易俗。要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督促不该保留的陋习退出百姓。另外,要做好文化教育,越有文化越有条件,越能理性消费,越能树立新观念,举办一场有个性有品位又不铺张浪费的婚礼。
泉州师范学院陈桂兵教授:很重要的一点是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倡导移风易俗,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了很多努力。
此外,加强理论研究,推动民间改革也很重要。但民风的改革要循序渐进,要有科学的态度。旧的婚俗不应该先打破,再建立,或者只打破,而应该同时打破和建立。
本报法律顾问林晓阳:要有效遏制高嫁妆、高薪现象,有关方面可以考虑出台相关的“文明公约”,约束陋习,倡导文明。
这种约定会受到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因为这类家庭反对高资本,但又因为没有台阶下而不得不坚持下去。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群众把结婚的奢侈钱省下来,用于购买电脑、普及科技知识、加强产品研发、引进先进技术等对家族企业有利的方面。
是时候刹住高额嫁妆之风了。
在3月8日到来之际,妇女权益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女性地位和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市广大女性同胞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生活?从《泉州湾新闻》近日刊登的“关注沿海地区高额嫁妆现象”系列报道中可以看到,在泉州湾沿岸富裕地区,高额嫁妆、高额订婚礼金之风愈演愈烈,损害了青年男女的婚姻,危及了许多家庭的稳定。
男女婚姻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幸福的婚姻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随着社会的变迁,婚俗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曾几何时,经济的落后,封建思想的束缚,导致到处都是包办婚姻和早婚,导致家庭悲剧。在人们生活走上小康之路的今天,在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惊讶地发现,社会的日益富裕带来了新的婚姻问题:高额嫁妆和高额资本相互竞争,催生了我们身边的诸多悲剧。表面风光无限,往往隐藏着深深的无奈。
的确,更富裕的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用钱多消费也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但我们不应该提倡“炫耀性消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得益于良好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环境。先富起来的人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责任,又有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和道德风尚的良心意识。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婚姻和生活的真实质量,追求婚礼的个性和品味。一味追求面子和排场,把婚姻的风光甚至基石建立在金钱上的高额嫁妆之风,是时候从悬崖上拉回来了。□布料相关链接嫁妆这么高。
石狮市永宁镇的老石,上世纪70年代结婚。当时按照习俗做,要3000多元,在当时算是奢侈品了。今年正月,老石儿子结婚,儿子结婚的费用已经涨到27万左右。而这只是当地的通用标准。老石说,花钱容易,但就是这种复杂的礼仪,真的让人晕头转向——
古老的婚俗一直保留至今。
据了解,沿海地区高额嫁妆的婚姻习俗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六礼”——纳、问名、纳妾、纳、邀、贺是婚姻的六大程序:
纳才: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方父母提亲。
问名:女方答应谈婚论嫁后,男方派媒人到女方处,询问女方当事人姓名、生肖、出生年月等与“命”有关的具体情况,并到祠堂占卜,以定吉凶。
纳吉布:就是订婚了。仪式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但交换订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一般是男方在几个表亲和媒人的陪同下去女方家,双方亲自给对方穿上。
征用:即男方将彩礼送到女方家,以女方是否接受来判断婚姻是否实际成立。
请柬:征兵后不久,男方派媒人或直接与女方约定结婚典礼日期。以前大部分人都要算命,选黄道吉日。
接吻:新郎去女方家迎娶新娘。按规定,加上随行人员,必须回单数。晚上,通常会举行婚礼来招待亲朋好友。
这种婚俗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即使有小变化,也是“始终如一”。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各种传统习俗和礼仪保存完好,包括这一重要习俗。
近年来,资本一直在稳步上升。
在唐代,聘礼通常是丝绸、绸缎之类的东西,数量可多可少,酒食不包括在内。沿海人民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赋予这一习俗一些时代色彩。
宋代嫁妆的内容丰富多彩,有金银首饰、布衣、燃炉、被枕、毛巾、帽子、鞋袜、器皿、杯盘、珍珠玉宝、梳妆镜、洗涤用具、文房四宝、古玩珍品等。
在20世纪50年代,新郎穿西装,新娘穿旗袍是一种时尚。“婚车”是雇来的花轿子;鼓乐是腰鼓队的敲打声;一般没有酒席,只有简单的见面作为婚礼。
60年代:一张婚纱照,加上双方父母的晚宴,就是婚礼的全过程。礼物有毛主席语录、徽章、脸盆、暖水瓶、毛巾等。2块钱礼物最少,8块钱是“厚礼”。最重的嫁妆,自然是凭票供应的衣服,从当时“尼龙袜要四双四衫”的歌词可见一斑。
70年代嫁妆600多,缝纫机,自行车,请了20次酒席,一共花了3000。在当时,这是一场豪华的婚礼。
上世纪80年代:是变化最快的时期。“婚车”先是自行车,然后是摩托车,再后来出现了汽车。至于嫁妆,起初流行“三转一环”,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然后是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再后来是存折、房子、汽车。
90年代,嫁妆送的存折越来越贵,房子越来越大,摩托车越来越豪华,酒席规模越来越高。以晋江陈埭为例。“婚车”先是普通的摩托车,然后是2万多元的大黑鲨,再后来是4-5万元甚至7万元的王子车,最后换成了轿车。
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嫁妆水平更进一步。最高记录是:一辆奔驰320,一辆宝马725,临街六间商铺,现金654.38+0.5万元,美元654.38+0.5万元。其他最豪华最时尚的家具家电都忽略了——据说女方是按照654.38+0万元的标准买的。
以晋江陈埭四区为例。30万元、50万元、654.38+0万元的嫁妆,分别是低、中、高档婚礼的“价格”。珠宝不是以克来衡量的,而是以公斤来衡量的。一般一场婚礼要2公斤到3公斤的黄金。客人送的礼金“市场”底价是200元,500元或者1000元甚至几千元的并不少见。
聘礼主要由珠宝、现金和食物组成。首饰包括戒指、项链、耳环、手镯、手链、脚链等套装,以黄金为主。随着时尚的变化,珠宝、钻石、铂金成为“新宠”。
现金包括聘金、礼金和布钱。彩礼钱给女方当事人,几万到上百万元作为女方嫁妆的一部分全额返还。布钱相当于古代的绸缎,一般要一万块钱。食物可以简单到一桶食用油加一盒精致饼干,也可以复杂到糖果、罐头、水果、海鲜干等。光是糖果就要8-9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