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十五章全译

卫灵公第15条

创作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

15 1?问陈(1)关于孔子的事。孔子对他说:“豇豆的故事,你只能尝一尝,闻一闻②;军中的东西不是学来的。”明天去。

翻译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军队组建的方法。孔子回答说:“我听说过祭祀仪式;我从来没有学过和士兵一起战斗。”第二天,孔子离开了卫国。

原文

15 2?旧社会缺吃少穿,有病也不能亨通。鲁兹·坎(1)说:“君子穷吗?”子曰:“君子穷(二),小人穷奢。”

翻译

(孔子一行)陈国断粮,跟随他的人都饥肠辘辘,病怏怏。鲁兹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君子有穷得无所作为的时候吗?”子曰:“君子虽穷,犹存。”:反派遇到穷,什么都干得出来。"

原文

15.3孔子说:“给!女人给懂的多的人是为了学习吗?”对:“当然,对与错?”“不,”他说。始终如一地付出。"

翻译

子曰:“给!你以为我还没把他们一个个记住就学会了更多?”子贡答道:“是的,不是吗?”孔子说:“不..我用一个基本的东西来完成它们。”

原文

15.4孔子曰:“由!知德者鲜。”

翻译

子曰:“是!知道道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孔子在15.5说:“无为而治的人(1),他们也是圆滑的吗?”丈夫(2)什么事?公基就在南方。"

翻译

子曰:“无为而治天下者,唯舜乎?他做了什么?只是庄严地坐在朝廷的宝座上。”

原文

15.6张子文行(1)。子曰:“忠信恭敬,虽是蛮国②,亦可。”言不由衷,行不恭敬。虽然在状态(3),是真的吗?如果你站起来,你会看到你的参考(4)在前面,如果你在天平(5)上,你会看到你的丈夫会这样做。”蜀朱申⑥。

翻译

张子问如何使自己在任何地方都可行。子曰:“言必信,行必敬,即使在蛮荒之地,也是行得通的。说话不忠诚,行为不尊重,即使是在自己的国家,可行吗?站着,它仿佛看到忠诚和尊敬这几个字出现在眼前,而坐在汽车里,它仿佛看到这些字刻在汽车轴前的横木上,让你可以让自己处处发挥作用。”张子在他腰间的大带子上写下了这些话。

原文

15.7孔子说:“直哉诗雨(1)!国有道,如箭②;国家无道,如矢。君子是纪!国家有办法,就当官;如果国家没有办法,可以卷起来③,怀孕。”

翻译

孔子说:“时宇真正直!”国有道,其言传身教如箭直;国无道,其言传身教如箭直。池真是一位绅士!国家有办法就出来当官。国家没有办法,就把自己的想法记在心里。

原文

15.8孔子说:“可以以言而不用言,失人;不要用文字说话,说溜了嘴。知者不输人,亦不输言。”

翻译

孔子说:“如果你能和他说话,却不和他说话,那就是失去了一个朋友;如果你不能和他谈,却和他谈,那就是说错话了。聪明人既不会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

原文

15.9孔子曰:“仁者,不为生,而为死。”

翻译

孔子说:“仁者仁者,不存在怕死损仁,只牺牲自己的生命使之完善。”

原文

15.10子贡文薇人。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住在一个国家也是圣人是医生,仁者是人民的朋友。”

翻译

子贡问如何实践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活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博士中的圣贤,结交学者中的仁者。”

原文

15 11颜元求状态。子曰:“去夏之时(1),取尹稚(2),取周之勉(3),随乐而舞(4)。释放(5)郑声(6)并远离(7)。郑声是个妓女,她很危险(8)。”

翻译

颜元问如何治国?子曰:“用夏朝历法,乘殷朝车,戴周朝帽,奏韶乐,禁郑乐,疏远能言善辩之人,郑乐奢淫,其害人也。”

原文

15.12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

子曰:“人无长远考虑,必然有眼前之忧。”

原文

15 13孔子曰:“足矣!我还没见过像好色这样的好德行。”

翻译

孔子说:“就是这样。我从未见过像淫荡这样贤惠的人。”

原文

15.14孔子说:“臧文忠和他的贼(1)和!不用站起来就知道柳下惠的圣人②。”

翻译

子曰:“臧文忠乃窃官之人!”!他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但他没有推荐他一起做官。"

原文

15 15孔子说:“如果你向别人鞠躬,却轻责别人,你将远离抱怨。”

翻译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原文

15.16孔子说:“你不说‘如是(1),如是’,我的最后(2)就如是。”

翻译

孔子说:“我不知道怎么对待那些从来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

原文

15 17孔子说:“终日群居,难有善心,难有智慧!”

翻译

子曰:“教那些整天聚在一起,善于卖弄聪明的人,真的很难。”

原文

15.18孔子说:“君子义即质,礼即行,孙言即行,信即成。君子!”

翻译

孔子说:“君子是以义为本,以礼执行,以谦和的语言表达,以忠诚的态度完成的君子。”

原文

15.19孔子说:“君子病而无能,不自知。”

翻译

子曰:“君子怕自己无才,怕别人不了解。”

原文

15.20孔子说:“君子病而无世(1)而名不副实。”

翻译

子曰:“君子担心死后其名不被人称道。”

原文

15.21孔子说:“君子谋己,小人谋人。”

翻译

子曰:“君子欲从己,小人欲从人。”

原文

15.22孔子说:“君子悔(1)而不战,群不归党。”

翻译

子曰:“君子庄重不与人争,合群不结党谋私利。”

原文

15.23孔子说:“君子不以言引人,不与人废言。”

翻译

子曰:“君子不以言荐人,也不以言好而不采。”

原文

15.24子贡问:“谁能用一句话走一辈子?”孔子说:“我原谅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追求终生?”孔子回答说:“这就是宽恕!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原文

15.25孔子说:“我若于他人,谁来败坏我的名声?”有名气就要去尝试。思敏也,三代之所以直行也。"

翻译

子曰:“我为他人谤过谁?你表扬过谁?如果有赞美的话,一定是考了他。夏商周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三代可以直行。”

原文

15.26孔子说:“我还有历史的缺文(1),有马的人借人骑(2),现在我的丈夫死了。”

翻译

子曰:“史书之疑,我犹能见之。有马的人(不会自己训练的)先给别人。这种精神今天已经没有了。”

原文

15.27孔子说:“巧言迷惑道德。不能忍,就制定伟大的计划。”

翻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败坏人的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

原文

15.28孔子说:“人若恶,必观之;如果大家都好,就会被考察。”

翻译

孔子说:“人人都讨厌他,所以我必须考察他;大家都喜欢他,我一定要去看看。"

原文

15.29孔子说:“人可以传播道教,但不能传播道教。”

翻译

孔子说:“人能发扬道,不是道能拓展人的才能。”

原文

15.30孔子曰:“不换则过。”

翻译

子曰:“犯了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原文

15.31孔子说:“我从来没有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想没用,不如学。”

翻译

孔子说:“我过去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想一想。结果,一点好处也没有。我还不如学习。”

原文

15.32孔子说:“君子谋道而不谋食。有教养,有风度(1)在里面;学,鲁②也在其中。君子不愁穷。”

翻译

子曰:“君子只求道,不求衣食。种地,还经常饿肚子;学习可以拿工资。君子只忧道不行,不愁穷。”

原文

15.33孔子说:“知之(1),仁不能守;虽然得到了,但也会失去;知之,仁能守之,不为则民不恭。知之,仁能守之,庄能赏之,动之不恭也。”

翻译

子曰:“智可得,仁不可留。即使得到了,也会失去。”。以智足以得之,仁德能守之,人若不必以严肃态度治理之,必不恭。聪明到得之,仁德能守之,以认真的态度治理百姓,但不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动员百姓,也是不完美的。"

原文

15.34孔子说:“君子不能无知(1)而能大受影响(2),小人不能大受影响而能知。”

翻译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伟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原文

15.35孔子说:“人比水火更要仁。火与水,我看到了舞与死,却没有看到舞与死。”

翻译

孔子说:“人对仁比对水更迫切。”。我只见过有人跳进火里水里死,没见过有人死于仁义。"

原文

15.36孔子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翻译

子曰:“即使是老师,也不谦逊于仁。”

原文

15.37孔子说:“君子忠信(1),不赦(2)。”

翻译

子曰:“君子执正道,不执小信。”

原文

15.38孔子曰:“君子,先敬其事而后食之(1)。”

翻译

子曰:“为君事,当认认真真做事,把接戴露之事放在脑后。”

原文

15.39孔子曰:“教而无分。”

翻译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种族。”

原文

15.40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翻译

子曰:“持不同意见,不可相商。”

原文

15.41孔子说:“言之足矣。”

翻译

子曰:“言只能表意。”

原文

15.42”见石眠(1),与嵇、孔子并称“。而座位,子曰:“座位也。"当大家都坐下后,儿子告诉他,"一个在斯里兰卡,另一个在斯里兰卡。”当老师出来时,张子问,“有什么办法和老师说话?”孔子说,“当然,固相②也是一种师道。"

翻译

乐师关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子曰:“步在此。”走到桌前,孔子说:“这是桌子。”大家坐下后,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勉走后,张子问孔子:“这是和乐师说话的方式吗?”子曰:“此助乐师之道也。”

扩展数据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体的形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和功利价值观。《论语》涵盖了政治、教育、文学、哲学、处世之道。

早在春秋末期,孔子设坛讲学时,其主要内容就已初步创建;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和再弟子将他的言论代代相传,逐渐记录下这些口头语录的言行,故称《论》;《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故称“语”。

清代赵翼解释说:“言者,圣人之语,论者,儒之议也。”其实“上”就是编译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书。《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444章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时间上谈了些什么,48章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彼此谈了些什么。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思想主要包括三个独立而又紧密依存的范畴:伦理——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知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心中的真实状态。最终的妥协一定是善,这种真实善良的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了仁的范畴,进而阐述了礼是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对待人和事物的规范,进而阐明了“中庸”这一系统的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百度百科-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