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爆发时,是谁命令我们坚守阵地,坚决反击的?

通过走访抗日名将纪兴文的儿子纪,我了解到了七七事变。

“1937年,父亲纪兴文担任国民革命军110旅219团团长,驻宛平。‘七七事变’爆发时,是他下令‘坚守阵地,坚决反击,坚持抗战到底’。”

在“七七事变”80周年之际,纪兴文将军之子纪接受记者采访,回忆中华民族的历史。纪兴文去世时,纪李玟虽然只有6岁,但父母和父亲的老兵留下的回忆,尤其是父亲的日记和照片,让他牢牢记住了这段历史。

纪说,他的父亲被派去守卫宛平古城,因为他被称为“姬旦”——这个绰号是赵将军给的,因为他的父亲在与日本人战斗时带着大刀冲在前面。

有趣的是,纪兴文的叔叔吉鸿昌,一位抗日名将,绰号“姬旦”。吉鸿昌的爱国和抗日精神深深感染了纪兴文。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操练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古城搜查,被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后向中国守军开枪,炮击宛平古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事发后的第二天下午,父亲拒绝了日军当晚7点前投降的最后通牒,命令官兵‘坚守阵地,坚决反击,坚持抗战到底’!”纪李玟回忆说:

“为了国家,我们中国人可以不顾一切!”纪李玟说,他父亲当时成立了一个敢死队,一天要招100人,半天就来了300人。另外200个没被选上的人都是因为不能玩杀敌而哭的。

在纪兴文的指挥下,守卫卢沟桥的士兵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名年轻士兵用大刀砍死打伤13日本兵,壮烈牺牲。最后公司只剩下四个人。

从11开始,日军用大炮轰击宛平古城及其附近。纪兴文头部受伤,但仍坚持指挥战斗,组织城内居民疏散。7月30日晚,冀兴文团官兵含泪告别宛平父老,退守长辛店,卢沟桥随即失守。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起点。纪兴文作为抗日英雄,声名鹊起,广受赞誉。伟大的剧作家田汉曾经创作了话剧《保卫卢沟桥》,并在各地演出,其中剧团团长纪兴文实名登台。

“我父亲痛恨日本侵略者,但他非常热爱人民。”纪李玟回忆说,在守卫卢沟桥时,日军的炮弹落在发放粮食救济的群众周围,纪兴文大喊:“快散开!隐蔽!”

当时的侵华日军对吉星文恨之入骨,他们提出所谓停战协商的条件之一是更换卢沟桥守军,并点名,以“接管吉防务”。

纪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有一张七七事变后卢沟桥废墟的非常珍贵的照片。纪兴文亲笔在照片中写道“七七抗战在卢沟桥与日军决一死战,余在此负伤,故与官员合照纪念。星文档。”

“在父亲心中,‘七七事变’是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每年七月七日,父亲都会想起那场惨烈的战争。一年纪念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过去的军官如张自忠将军、赵将军等都已殉难,想到就无意纪念。”纪李玟说:

令季遗憾的是,在台湾,知道纪兴文名字的人越来越少了。每年的7月7日,岛内虽有不同团体组织的纪念活动,但规模越来越小。“我们每年纪念‘七七事变’,就是希望把威武不屈的抗战精神传承下去,希望两岸同胞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中国人民不仅取得了14年的惨烈抗战胜利,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血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