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位于哪个省市。
武功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临兴平,西接杨凌、扶风,北接赣县,南与周至县隔渭河相望。渭河上有一座公路桥连接两县,使西宝高速可直达周至和陕南。全县8镇4乡,262个自治村,6个社区居委会,41.1.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万人。全县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5万亩,人均土地面积1.1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之一。
境内以汉族为主,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西宝公路中线、北线、省道107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市区东距古城Xi安7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50公里,距西部工业重镇宝鸡80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行政区划
2006年,武功县辖8镇4乡:普集镇、苏坊镇、武功镇、友丰镇、镇远镇、长宁镇、肖春镇、大庄镇、代家镇、河道乡、南仁乡、普集街乡。
历史的发展
武功县建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新朝天丰二年(公元15),王莽改广信郡。东汉初,废弃于梅县。永平八年(65年),恢复武功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设武功县。建德三年(574),废郡建立。五代两晋后,设武功县,后周朝改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县名改为武亭。元代改称武功县。
1949 5月19武术解放,撤销保安和系统A,区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全县分为城关、杨凌、大庄、普吉、学古、长宁、镇远、龚伟、三厂等9个区,76个乡镇。9月,渭河三厂区(***5乡)划归_ _县。1951年5月,杨凌区北部上营、新寨乡,大庄区庙底南、北五村,毛家嘴、赵家崖、王家角,镇远区马西寨两堡划归城关区。
1952年6月,原71乡镇缩减为64个乡镇。1955年8月,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更名为乡人民委员会。第八区(龚伟)的贾超乡被划入第一区(城关)。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设城关、杨凌、普济三镇;上营、杜寨、李泰、大庄、张寨、南仁、普集、学古、北营、长宁、河道、代家、镇远、魏村、周村、牛台等16个乡镇合并为7个乡镇。1958 5438+00年6月,人民公社成立,7个乡改为7个人民公社,分别是上游(城关)、红旗(杨凌)、跃进(普吉)、卫星(雪谷)、东风(长宁)、火箭(镇远)、中苏(苏坊)。同年6月5438+065438+10月,七个人民公社改为武功、杨凌、普吉、长宁、镇远五个人民公社,辖27个行政区。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更名为生产大队。
1961 8月1日,武功县恢复建制,原5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辖244个生产大队。1964扶风县五泉公社关村、周嘉村划入武功县杨凌公社。1965年4月,建立杨凌、普济、小村镇。1984年5月,撤销公社、大队,全县设三镇,12乡,辖365个村民委员会(511个自然村),4个居民委员会。并将车站公社改为北营乡;武功公社就是武功镇;原车站公社的田家、贾贵、东李家大、鲍晓、曲家划为普集镇;原学古公社的仁村、程家、小村、雪村属于小村。2001,11,全县8镇7乡合并为8镇4乡,撤销原观音寺、学古、北营乡,分别合并为大庄、小村、普济镇。
自然资源
武功县的地形由三种类型组成:山前洪积扇和黄土高原的前缘地带、洪泛平原和河谷冲积阶地。97%的耕地为川中平地和塬地,94.3%为石楼土、黄土等优质土壤,全县土地总面积589252.1亩,其中耕地434741亩,水浇地395784.5亩,占耕地面积的91.02%。境内有三条河流,均属渭河水系。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6553.8万立方米,已开发量为1.71.698万立方米。干旱年平均每亩灌溉253立方米,共计654.38+0.2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654.38+0.34亿立方米。已开采6543.8+0.6亿立方米以上,水资源收支总量大于平衡。地下水年可利用量为654.38+5988万立方米,已开发量为9924万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62%。地下水富含肥料和水资源,主要由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和少量磷、钾组成,分布在14个乡(镇)和120个行政村,面积22580亩。已开发利用的肥沃井含氮量为30g/m3 ~ 100g/m3,单井含氮量最高为1200g/m3 ~ 1500g/m3。全县水利设施面积4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6%,有效灌溉面积39.3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9.4%,人均1.05亩,其中用于旱涝保收的农田172576亩,人均0.46亩。
境内生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已利用的植物中,农作物58种,果树10种,乔木68种。农作物中,粮食作物11种,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经济作物18种,以油菜为主;苹果是主要的果树;针叶树材5种,阔叶树材40种,园林景观树7种,灌木11种。在已使用的动物中,有15种,50多种畜禽。奶牛和牛是主要家畜,猪是主要家畜,其次是奶山羊。家禽有五种,主要是鸡。鱼类有10种。
人口分布
武功是个农业县,人口分布主要在农村,城镇人口比例很小。1956城镇人口为25106,占总人口的12.05438+0%;农村人口183894,占总人口的87.99%。1982城镇人口为31673,占总人口的8.1%;农村人口359322人,占总人口的91.9%。1990城镇人口为31530,占总人口的8.46%;农村人口为341174,占总人口的91.54%。
武功县各乡(镇)人口密度也有较大差异。小乡镇,普集镇、大庄乡、北营乡人口密度最大。根据1990的统计,每平方公里分别为4436.1、2502.3、1202.3、1161.5。合道乡人口密度最小,每平方公里669.5人。
河流和河流
渭河是该县的大型过境河流,也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扶风县入县以来,经过大庄镇、普集镇、普集街乡和小乡镇,向东注入兴平市,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河床最宽处2000米,最窄处700米,多年平均流量14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1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65.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6.4立方米..
淇水河是第二大穿越河流,古称渡水、武亭水、仲婷水。发源于麟游县,从攸凤镇经赣县进入。经有峰、苏坊、武功镇,向南流入渭河。境内流长24公里,流域面积157.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4.32 m3/s,最大流量265 m3/s,最小流量0.03 m3/s,年径流量13623.6万m3。
_河是第三跨河,古称曲水,俗称后河。发源于凤翔县,进入扶风县,自武功镇向东流,南至七水河,全长100公里,境内流长10公里。年平均流量0.57 m3/s,最大洪水流量413 m3/s (1954)。年径流量654.38+0785.2万立方米,干旱中断。
墨玉河发源于永寿县,从赣县向南,经苏坊至武功镇东北汇入七水河。国内流量6公里长。年平均流量0.03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86.4万立方米。这条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干涸的。
清水河有渭河西行的两条河,渭北和渭南,都叫清水河,发源于县城的滩碛。渭北的清水河自西向东流入李杰,王步村流入南面的淇水河。它在清朝嘉庆年间已经干涸,如今已无踪迹。渭南清水河向东流至周至县下三屯以西,经五公场镇(乡)退入沙河。1949随三厂划归周至县。
【川地】武功位于关中盆地西部,地貌简单:一是河谷冲积阶地;第二是黄土塬;第三是山前洪积扇的前缘坳陷。
河谷冲积阶地主要由渭河、淇水河、墨玉河和渭水河形成。淇水河比较窄,形成的阶地不连续,比较分散;渭河历史悠久,洪水规模大。在不同的地质年代,它冲积形成第三级阶地,对武功县的地质地貌有很大的影响。第三级阶地形成于约69万年前,第二级阶地形成于约8万至6.5438亿+年前,第一级阶地形成于约1万年前。第一级阶地形成较晚,未被黄土覆盖。一般高出河床3-5米,海拔417-454米。第二级阶地比第一级阶地高10-15m;第三级阶地比第二级阶地高15-25m。
黄土高原原西起观音寺乡以北,东至镇远,东至河道以南,北与冲积扇前洼地相连,南至渭河三级阶地。比三级阶地高20-80米,海拔480-560米。漆、卫、墨河分为武功西苑、金家苑、武功东苑。该地层开始于69万年前,结束于85438+百万年前。地表覆盖了一层厚度为10-20米的黄土,下层为冲积层、冲积层、风成层和湖泊沉积物。
山前洪积扇前缘坳陷分布在苏坊镇魏村塬区,南部与黄土塬相连。地势南高北低,海拔490-570米,前缘与金家园相连。地表覆盖黄土,厚度10-20m,下层以冲积为主。
民俗把县城分为一、二、三级台地。头道源包括黄土塬和山前洪积扇。二道源东部包括渭河二、三级阶地,西部只包括三级阶地。三道院东部为渭河一级阶地,西部为一、二级阶地和河漫滩。
土地资源
(1)土壤:
武功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古代,地面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和草原,从而形成了以黄土为母质,森林和草原被植被作物所取代。原有的自然土壤也因人类的作用而不断演变。根据1982的土壤调查,该县有六种类型的土壤:娄土、黄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淤泥。其特点是:石楼土包括红油土、黑油土、黑油土、黑渍土、棕壤等,占土地总面积的76.7%。主要分布在渭河阶地上。这种土壤具有土层深厚、上虚下实、保水保肥等优良特性,是该县最肥沃的农业土壤。黄土包括黄石山土、淤泥和淤泥。面积仅次于石楼土,占总土地面积的17.6%,主要分布在原始梯田、沟坡和部分河谷地。其特点是属于一种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幼年土,因此疏松易耕,渗透性好。但蓄水保肥性能差。潮土、沼泽土和水稻土属于含水和半含水土壤,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主要分布在渭河、淇水河沿岸涝滩,主要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
(2)土地:
1951年春,本县土改结束后,为准备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处理土改遗留问题,于19565438年冬成立武功县农田检查定产领导小组。从1951年12月18日到1952年15日,用了39天,出动干部488人。根据地形地貌、土地数量、测量难度等实际情况,将全县划分为310。全县实际拥有土地567540.13亩,其中非耕地12979.67亩。我国所有耕地都是分类分级的,按等级规定产出指标,起到平衡负担的作用。1980年4月,由省农委和中科院Xi安分院共同主持,省、地、县三级单位1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采用实地调查和土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土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全国土地668998亩,其中生产性用地573572亩,占85.7%,非农业生产性用地95426亩,占14.3%。从3月1989到9月1990,历时一年半对全县土地资源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使用了陕西省测绘局1984航拍放大的50×50cm黑白摄影胶片。经过实地测绘、转移测绘、面积测量和测绘,摸清了全县土地的数量、利用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自1996起,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在10和31前开展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年度调查。截至2006年6月65438+10月31,全县土地总面积为586825.8亩,相当于39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0360.8亩,占总面积的69.9%;园地10221.7亩,占总面积的7.1%;林地4390.7亩,占总面积的0.7%;其他农业用地35936.3亩,占总面积的6.1%;104278.3亩工矿居民区,占总面积的17.8%;交通为4406.1亩,占总面积的0.8%;水利设施用地787.4亩,占总面积的0.1%;未利用地5870.2亩,占总面积的1.0%。其他用地为10574.3亩,占总面积的1.8%。
水文气候
(1)水文:
地表水:武功县地表水主要引渭工程和过境河流,其中引渭工程干渠3条。干渠位于头道源,长18.7公里,流量4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9万亩。魏高倩位于县城中部的二道原地区,渠长21km,流量23 m3/s,灌溉面积1.23万亩。卫辉运河位于县城中部二道源南部二级阶地上,长20公里,流量27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10.8万亩。主要有渭河、淇水河、墨玉河和谭薇河。渭河从县城南部穿过,是县城最大的河流。境内流长20.7公里,年均流量300 m3/s,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6、7、8月为汛期,最大流量达到1100 m3/s,枯水期为10至次年4月,最小流量为65.5 m3/s..其次是淇水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城西部,全长24公里。从正北方的有峰乡进入,从大庄乡经武功镇流入渭河。然后是墨玉河和谭薇河,流量短,水量小,旱季经常出现干谷。
地下水:武功位于关中盆地,断裂水系发育。这种结构为降水和地表水的渗透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这些富水区主要分布在渭河和高洪泛区,第一级阶地为强富水区。水深2-4m,含水深度20-40m,影响半径260m,单位涌水量10 ~ ~ 20t/h?大米,水质良好,盐度小于1 g/L,渭河二级阶地为中等富水区,水深8 ~ 20m,承压水20 ~ 40m,影响半径200m,盐度小于1g/L,单位涌水量1 ~ 5t/h?米饭。良好的水稳定性。渭河三级阶地及黄土高原原区为弱富水区,地下水埋深约50m,承压水70-120m,影响半径160m,单位涌水量0.5-1t/h?m,盐度小于1g/L,含水量较差。
(2)气候:武功属于温暖半湿润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季寒冷少雪,四季差异明显。
气温:本县2月10至2月15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无霜期315天。稳定通过10℃的日平均气温从4月5日到10月28日,持续206天。年活动积温≥10℃为4184℃,与全省2000~4900℃相比处于中间状态。
光照:武功县光能资源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94.9小时,年总辐射114.86千卡,其中生理辐射57.43千卡,占年总辐射的50%。目前光能利用率一般为2.45%,高产领域为5%,生产潜力巨大。
降水:该县位于关中西部,年降水量633.7mm,最大降水量97.97mm,最小降水量327.1mm。而且降水具有季节性,多集中在6、7、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2-6年往往出现一个干旱年,9月份连续阴雨天气几乎每年都有,往往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地形学
武功县位于关中盆地西部,属渭河地貌,形成于中生代晚期。由于燕山等新构造运动和气候等各种应力,造就了今天不同的地质构造和不同的地貌类型。这个县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它从北到南逐级下降,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高原。综上所述,下更新世时期县内有风成黄土塬和山前冲积扇平原;中更新世渭河、淇水河三级阶地;上更新世渭河和淇水河的二级阶地;全新世渭河和淇水流域的一级阶地和河漫滩。除第一阶地外,一般被上更新统风成黄土(马兰黄土)覆盖。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向渭河倾斜。从北到南,人们依次称之为头道院、二道院、三道院。
河谷阶地:指渭河、淇水河、墨玉河、谭薇河冲积而成的河谷阶地。中更新世时期,约69万年前,形成现在的第三级阶地,海拔432-510米,包括长宁、南仁、观音寺,面积97256.1亩,占陆地总面积的16.5%。865,438+万年前的上更新世时期,形成了现在的次生阶地,包括学古、北营、普济街、大庄北部、小村、普济镇,面积为40,650.9亩,占陆地总面积的6.9%。距今约65438+10万年前的全新世时期,形成了现在的一级阶地,海拔411-450米,包括学古、普济街、北营、大庄,面积1151。
黄土高原:由黄土堆积形成的准平原,海拔500-600米,包括苏坊、友峰、武功镇、镇远、戴家、河道,面积331779.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6.3%。呈西北-东南走向,坡度为2.3-5 ‰。形成于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上覆厚度约10-20m的黄土,下埋洪积、湖积等沉积物。由于漆,沙漠,榉树
分水,进而形成苏坊、金家、武功四大平原和原坡、原洼等小地貌。原来地表开阔平坦,土层深厚。槽形洼地避风含水,但坡梁条件较差,但多为梯田。
山前洪积扇:由洪积和坡积形成,分布于淇水河和墨玉河之间的三角形原生面,包括本县西北部的苏坊地区,由南向北倾斜,海拔490-570米,坡度2.5-5 ‰,上覆厚度约10-20米的黄土,上覆冲积层。
民间习俗
[加冕仪式]
当一个古代人成年时,他必须举行加冕仪式。20岁时被称为“弱冠”。女人长到15岁,意味着已经到了发髻和被子的年纪。这种习俗在建国之初就绝迹了。
[婚姻]
也就是婚姻。男的说带媳妇,女的说开始。在作物出来的前一天,一个财运不错的中年妇女给女子做了整形手术,用五色线把她头发周围的黄毛拔掉,试图被称为“开脸”。从此,我不再称自己为“少女”。从清朝到民国,除了县城的官员、士绅用的轿子,农村无论贫富,都用席棚车。凌晨三四点赶到女方家,带了踩门的钱,下炕的钱,糖果等。到了女方家,我先跟她祖宗说吃“长路”,女方就在盘子里拿了块手帕,分给每个结婚的人。然后女子的哥哥把女孩背上了公交车。女方大声哭喊,将一双筷子扔在前门,已婚夫妇连开三枪“起床炮”,汽车启动,沿途抛撒红色纸花。男方骑一匹马,脖子上挂一串铃铛,叫“报马”(报情况),女方骑一匹马,站在婚车前,叫“压马”。送亲的人上车后,再骑回去,婚车停在男方村的大门外。新郎穿着漂亮的西装,戴着帽子,绕着汽车骑了三个星期。新娘家会给新郎一件红绫、红布和金花。鞭炮声中,婚车冲到了男方家门口。先是把女方的亲友迎到客房坐下。男的,一个中年妇女,拿出一个红布包,上面绑了一个酒壶和一面铜镜,让新娘抱着(表示皇帝圣旨允许女工和妇女结婚),下了车,踩了一块布和芦苇席,就开始了。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块烧得通红的石头,放在铁锹里,另一个人用醋浇,这叫“打醋坛”。新娘一边走,宾朋一边在新娘的头上和身上撒碎稻草和五色五谷,称为“豆瓣”。新郎在前面,新娘在后面。婚礼在“天地堂”举行,宾客唱歌,新郎向新娘鞠躬。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顶礼,礼毕入洞房。进洞门时,新郎先踏上炕的四角,下炕揭开新娘的面纱。中午,新娘洗脸,打扮,上交钥匙,打开行李箱换衣服。盛装之后,新婚夫妇举行婚礼,喝一杯酒,吃一碗面。之后拜灶王爷,灶前摆一个包子碗,一个肉碗,一个钱碗。如果一个馍馍碗没盖,说明终身不愁吃。揭开肉碗就意味着贪婪,揭开钱碗就意味着一辈子有钱花。酒席上,新郎新娘向亲朋好友敬酒,饭后娘家要感谢厨房。当女方的客人回来时,新郎被送到村前,客人们给新郎一个红色(表示好运和感激)后,双方所有的人互相道别。当天下午,新娘被小姑领着先拜了家,然后是村里邻居。至此,六场仪式全部完成。
[做媒]
建国前,本县男女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需男方或女方父母先请邻居、村里、亲戚朋友向对方提亲,俗称“说媒”。1953婚姻法颁布实施后,结婚以自愿为主,男女双方均由介绍人介绍。先是看着看着,偷偷摸摸的认识了,然后见面,聊天,认识了。双方约定后,男方带礼物到女方家订婚,介绍人(也就是媒人)要参加。
[订婚]
首先,女方将庚贴(列有女方出生日期和属相的清单)交给媒人,并带给男方。如果双方“合得来”“合得来”,双方父母同意,可以商量彩礼。清末民初,一般总礼为24两白银,也有“春礼”作为女方母亲筹来的钱。自抗日战争开始,由于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彩礼被实物(小麦或玉米)取代。要订一个老婆,一般男人需要五到十石(每石150斤)的小麦,有的高达36石。穷人的彩礼比富人高。除了正式的仪式,还有10-20公斤的棉花、鞋子和材料,统称为“彩礼钱”。彩礼谈妥后,男方请媒人给女方贴,称为“铺贴”,即订婚贴。女方接帖后,选个吉日(一般是双日),男方陪同媒人到女方家送礼,女方设宴款待,才订婚。
[开脸]
女方结婚的前一天,有个财运不错的中年女子给她整容,用五色线把头发周围的黄毛拔掉,叫“开脸”。从那以后,我就不是少女了。
【闹洞房】
婚后三天,新房的灯不能熄灭,称为“长寿灯”。三天每晚闹洞房,除了父母兄弟,我们家和村里的人,男女老少,都能闹。半夜在洞房的窗户和门口偷听,叫“听房”。还有,趁新娘睡觉时,拿走袜子、鞋子等东西,第二天新娘用手帕保存,这叫“偷房子”。
[后门]
在结婚后的一个吉祥的日子(通常是两天),新娘和新郎带着40个圆包子和四种礼物去岳父家,这被称为“回门”。岳父一定要给女婿衣服鞋袜文房四宝。
[送十六]
腊月或正月结婚的新媳妇,必须在正月十六前回娘家。正月十六,她会在父母的陪同下,带着20个包子(空的10,真的10)、一包糖果和核桃、大枣、洋葱、蔬菜等礼物回婆家。晚上,两个打扮成老男人老太太的中年妇女把婴儿交给婆婆,手里拿着一个用麦秸或稻草捆着的假婴儿,然后进了新房,喊着“核桃和枣子都要下到婴儿身边,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媳妇孝顺,孙子高兴得爷爷胡子都翘起来了”“芹菜香菜满罐子,导致孙子的命球。
【送百子】男女新婚后,腊月二十三前,父母会给女儿送核桃、花生、梨、枣等水果,俗称“送百子”。
[看着月亮女人]
10媳妇出生后,娘家和婆家的所有亲戚都要送小米、挂面、鸡蛋、红糖等。献给母亲,也就是所谓的“赏月女”。半个月后,新娘家会带着鸡蛋、挂面、包子再来拜访,称为“看半个月”。
[满月之上]
孩子出生后二十天或满月时,丈母娘、丈母娘的亲戚都要带白馍、鸡蛋、包裹、衣帽、绸缎、尿布等。去探望,丈母娘要摆酒席,产妇要送鞋、袜子、布枕头等。给公公、婆婆、亲戚,这叫“满月住”。每个人都有金钱奖励。午饭后,父亲背着孩子,去街上捡一小块土,然后绕着课桌走,拿一本书和一小块土放在孩子胸前,祝宝宝长大,好好学习。后来我把一个大馍馍放在孩子的胸前,背着它在街上走,叫“摸干”。每个初次见面的男人都会送个小礼物或者硬币,孩子家会用白包子送。最后,我把它带进了爷爷奶奶的房间,停了一会儿。它被称为“诺窝窝”(意思是孩子长大后不忘报本)。
[生日]
过生日的习俗在县城比较普遍,一般叫“生日”。建国前,一般富裕家庭从60岁开始过生日,一年一次,直到去世。生日那天,你要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晚上还要唱戏助兴。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都想给老人过生日,晚上多放几部电影娱乐一下。近年来,给孩子过生日也很常见。
图特名品
[胡椒]
又名“秦椒”,是该县的特产,具有辣味浓、皱纹均匀、角细长、色泽鲜红、汤汁不沉等特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记载年销售量89万斤。建国前辣椒种植多分布在低塬,中塬和高塬种植量较少,以自给为主。建国后,面积逐年扩大,品种有土种、耀县“蜂蜂”、“西农20-7”、“8212”、“8819”。1975白茬地直播纯育改为套种育苗移栽,80年代以后育苗移栽更受欢迎。1979年全县种植1500亩,1990年增长到16650亩。最高年份出口量450吨,1989,省政府确定武功县为辣椒种植基地县。
[大蒜]
建国前当地有大蒜和蔡家坡紫皮蒜产生蒜苗或早蒜苔,以自食为主,零星种植,一年一次。建国后,由于“以粮为纲”的政策,大蒜种植仍然不多。主产区为薛古、普济街、长宁、北营、大庄、小村等乡(镇),二道塬也趋于发展,上元塬上有乡(镇)零星小块种植。1972年,全县种植130亩和1974亩。大蒜出口后,上海嘉定蒜、山东沧蒜、改良蒜、河南宋城白蒜相继引进。由于工作制度的改进和套种的实施,使茬地的纯种作物改为一年收获两茬和三茬,提高了经济效益。自1984以来,大蒜生产发展迅速。1989年种植25691亩,总产量16500吨,平均亩产642公斤,总产值1731000元,平均亩产673元。1990种植29980亩,总产量23250吨,平均亩产776公斤。提供商品2万多吨,其中大蒜1.2万吨,蒜苔8000吨,出口大蒜4500吨,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很受欢迎。
[晒干的烟草]
武功烟叶的种植与烘烤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