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传统节日叫什么?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瑶语族的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缅语,属于苗语系的瑶语支。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于苗语分支;广西有人说“喇家”语,属于壮侗语族。他精通汉语和壮语,没有母语。一般来说,中文被广泛使用。口头文学极其丰富。
瑶族称自己为勉、门、民等。63种,他说有390种,如潘瑶、蓝靛瑶和红透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姚。
受居住区域的限制,大部分瑶族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织锦和服饰、古老的传说、优美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的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女擅长织、染、绣,服饰图案精美多样。宗族称谓多由服饰决定,如头饰上用木板撑着的,称为顶盘瑶;穿靛衣者,谓之靛瑶。瑶语分支复杂,方言多,无文字,通用汉语。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瑶族把农历的10定为“王磐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村神、家族神、山神、风神等。,也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占卜吉日,祭祀神灵。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术、道教、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假日和节日
除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之外,瑶族还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如王磐节、春节团拜节、大奴节、格格堂和帕瓦节。因为节日里人多,米饭一般不用铁锅煮,而是用木制蒸笼蒸,香气更浓。每个假期。么人还是要做巴巴的。节日菜主要是鸡鸭鱼肉猪肉豆腐粉条各种蔬菜。在一些地方,瑶族人仍然在4月8日煮黑米。湖南姜水县的瑶族女孩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吃花蛋,做花糕,吃花糖。女生在吃鸡蛋、糖果、粑粑的时候,男生是不允许偷看的,违者会受到惩罚。
弹歌厅是连南排瑶祭祖、庆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10月16日之后举行,持续时间从3天到9天不等。到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瑶族人通常用猪、鸡、鸭、蛋、鱼等食物祭祀神灵,禁止狗、蛇、猫、蛙。瑶族人办丧事,都要砍牛祭祀。牛砍的数量要看家庭情况,有的杀7、8头之多。有些地方的丧宴主要以猪肉和豆腐为主。
瑶族王磐节:农历十月十六是瑶族最盛大的王磐节日歌会。古时候尧山平王和高王打仗。评论大王悬赏招贤纳士,谁能取高大王首级,谁就愿意把最美的三公主嫁给他。没想到,第二天,一只叫盘瓠的彩狗居然把高旺的头叼走了。王平信守诺言,把心爱的三公主许配给了七彩狗,并取名为七彩狗王。新婚之夜,画狗变成了一个高大强壮的男人,公主喜出望外。后来公主为盘王生了六男六女,把姚氏十二姓传了下来。一天,盘王去山里打猎,不小心被一只羚羊碰了一下,死了。孩子们闻讯赶来,抓住羚羊,把羊剥皮做成长鼓,愤怒地跳起舞来,为父亲报仇。以后,在这一天,瑶族人民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纪念盘王。今天,“王磐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庆祝丰收的一种兄弟会。青年男女借此机会用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找到一个好的伴侣。
姑娘街:是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首街期举行。在这个街头时期,各族少女穿上华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市场。在这个喜庆的小镇上,有一种欢乐的气氛。广场上,各族少女围成一圈,在乐器的伴奏下载歌载舞。而且陀螺比赛也很抢眼陀螺是硬木做的。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每组的人轮流用自己的旋转陀螺击打对方的旋转陀螺。击中后,被击中的陀螺仍在旋转,胜者获胜。此外,大街小巷还摆满了五颜六色的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和各种美味小吃。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挤满了街道。欢乐的人群中,有身着桃花装、戴着耳环、手镯的瑶族姑娘;有身穿大领上衣和百褶裙,脖子上挂着三四条项链的苗族姑娘,有身穿黑色内衣,胸前戴着一个大银环的哈萨克族姑娘,有穿着有花边和美丽图案的连衣裙,戴着一顶银泡泡“鸡冠帽”的彝族姑娘。他们成群结队一起去,在市场上卖自己的农副产品,在摊位前买花边、彩丝线、耳环、手镯等银饰品。夕阳西下,镇上的人们陆续散去,城外的田野却在旋律优美地歌唱。一对对各族青年男女在山坡上、树下、溪边、湖边尽情歌唱。歌声、钢琴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女孩街”上。瑶族的春节有一项独特而有趣的活动——“农事戏”。大年初一,人们先聚集在村里的广场上看“农事剧”。“农戏”由一个人扮成牛,一个人陪着一个扛着犁的农民,一个人扮成扛着锄头的农民,三个人载歌载舞。看完后,青年男女纵情歌舞。歌舞过程中,姑娘们若看中意中人,就把自己精心绣制的花丝带或银饰挂在小伙子腰上,以示爱慕。在一些地区,瑶族新婚夫妇在春节期间会带礼物去岳父家拜年,新娘家必须设宴招待。席间,公公唱起了民歌,祝新婚夫妇努力工作,和睦相处,白头偕老。
“捕鸟节”: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捕鸟节”。每年的这一天,无论晴雨,方圆五六十里山寨里的青年男女,都穿上宝蓝色里子、白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上五颜六色的头巾,穿上绣花鞋袜,撑起绿色的布伞,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对男女,或四男四女,坐在绿油油的草坪上,岩头上,或依偎在茶树松树下,甜甜地唱着情歌、山歌、猜字歌、谜语歌。从日出到满月,如果你渴了,就喝一把清水:如果你饿了,就吃一些耙子。鸟儿忘了回家,歌手也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浸湿了头帕,他们才男女相送,女的送男的,送山的,送骑的,唱个歌的,很快就进了寨门,然后深情依依不舍。这一天,年轻人忙着互相叙旧,寻找知音;在家里,老人们把一夜做成的糯米粑粑揉成铜钱,戳在竹枝上,插在祭坛或堂屋门口附近,取名“鸟耙”,给邻居和孩子吃。据说乌鸫啄耙的时候会把嘴和壳粘在一起,再也不会糟蹋粮食了。晚上,更山的人们穿过村庄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耙”,希望有个好兆头。
选秀逆转节:农历十月十六是瑶族庆祝丰收的传统日子。此时,水稻、红薯、玉米、谷子等作物都已收割完毕,瑶族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砍乱收,否则按农村规定罚款。过了这一天,山上山下的田里,谁都可以收成果,谁收谁不得干涉。
“松堂”节:是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爱的节日。传统上,每三到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举行,持续三、九天。在节日到来之前,每家每户都必须提前通知远近亲朋好友前来拜访。节日当晚,青年男女围着篝火唱情歌,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歌声久久不绝,直到通宵达旦。节日里,人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头巾,戴上锦鸡毛;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歌厅”开始时,先将祖先牌位从庙中抬出,进行游行和祭拜。伴随着锣鼓和腰鼓队,当地的青铜大炮被燃放。当中老年人抬着公祖的雕像在大街小巷游行时,一群群年轻的女人和年轻的男人聚集在广场上,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给年轻的女孩唱歌。有时候参加唱歌的有八九十个年轻人。一个接一个的男生,女生们仔细的看着唱歌的男生,暗暗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那个。男孩们也尽情地唱歌来赢得女孩们的心。白天在歌厅见面后,晚上可以一个人唱歌向女生求爱。在节日期间,每个家庭都会制作20到30斤的糯米糕来招待亲戚和朋友。每家每户还赠送若干水酒(约七斤)供人随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