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常识满月礼仪
《当十二朝》又叫《小满月》。
放“满月酒”要在宝宝满月前后。“满月”和“三朝”都是庆祝的习俗,但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一是满月剃光头的习俗流行。根据新生儿的头发,可以象征性地剪掉或剃掉。
剃掉的头发叫做“胎毛”。一些地区的新习俗是把“胎毛”做成刷子,刻上婴儿的名字和日期,作为永久的纪念品。
在农村郊区,胎儿的头发常被装在龙眼壳里,用红布包好,挂在床前作为永久的纪念品。正是因为大家都很重视剃满月,所以雇的理发师要技术过硬。
请回家再刮一次,报酬比较丰厚。在理发的过程中,理发师还要唱吉祥歌,理发。他不能剃头皮,必须小心操作。
头发停了之后,经常会请理发师喝满月酒,被尊为贵宾。第二,做“满月”很注重氛围。过去,大厅和厨房里经常到处点着红蜡烛,室内灯火通明,喜气洋洋,被称为“满堂红”。
第三,做“满月”也是承认新生婴儿权利的机会。在过去,嫁妆的土地财产应该在这一天正式移交给女婿家。
这个交接仪式可隆重了,请公婆和叔叔们一起参加以示谨慎;也可以简单的直接交付给女婿和女儿。如果没有土地可言,往往会有传家宝,比如祖上的戒指,或者祖上收藏的宝贝,交给女儿女婿。
2.宝宝满月有哪些风俗习惯?
婴儿满月的习俗在唐代就已流行。
南宋时,官僚、富家举行“童洗会”。在这一天,朋友和亲戚带来礼物祝福婴儿。
亲戚朋友到了,把给孩子洗的香喷喷的汤倒在浴缸里,加上水果、彩线和葱蒜。周围有几十米的彩色丝绸或布料,称为“捆绑盆”
用女人的首饰——金钗搅水叫“搅盆”看孩子洗的亲戚朋友往水里扔钱,叫“添盆”
婴儿洗澡后,婴儿的父母或亲戚感谢客人,并把婴儿带到另一个房间,这在现代被称为“动窝”,满月时,奶奶会送上丰富的礼物,包括面条,粽子,馒头和一只活鸡,以及婴儿的帽子,鞋子,袜子,衣服等。,俗称“坐月子”。
主人家会发请帖招待亲朋好友,这就是流传了几代的“满月酒”。有些少数民族不在家过“满月”,而是外出,称为“上月”或“出月”。
在月球上行走一般是去奶奶家或者其他亲戚朋友家,孕妇和婴儿在行走后才能解除生育的禁忌。“月圆购物”在广西壮族中很流行。
满月那天,奶奶和她的亲戚朋友带来结实的锦缎带子、衣服、鞋袜来祝贺他们。主人家用蛋糕招待他们,在场的每个人都要吃一些汤圆,以示家庭和睦,生活甜蜜。然后,一个年轻的女孩用崭新的背带背着她的婴儿去“购物”。
出门前,女孩撑伞祝贺宝宝长大后有勇气有知识,可以走遍全国,渡过难关;在宝宝怀里放几张纸或者几页书,祝他长大懂事。购物后,请邀请客人互相祝贺。
婴儿100多天也要有祝福仪式。宋代称为“百年”,明代称为“百年”,近代北京等地称为“白鹿”。这一天,亲戚朋友带着礼物来祝贺,主人家设宴招待。
3.孩子从出生到满月有哪些礼仪?
孩子满月喝满月酒是一种习俗,大部分地区都有。
其实从孩子出生开始,各种风俗习惯就随之而来。一般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孩子的父亲一定要去岳父家报喜。他一方面告诉岳父,自己又添了一个孙子,同时也告诉母子俩,他们很安全,请岳父岳母放心。
报喜要放鞭炮。虽然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有电话了,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放鞭炮当面报喜。
公公婆婆接到喜讯后,还要酿米酒,准备鸡蛋。第三天,他们挑了米酒和鸡蛋去看女儿和孙子。有些地方,鸡蛋、蛋糕等。将分发给村民,敬请欣赏。
岳父母一家还会给孙子孙女买新衣服、鞋帽、推车、摇篮等儿童用品,在孩子满月那天送去,通常称为“送米”。“送米许愿”不仅是汉族人,很多少数民族也是如此。但有些地方不是满月,而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九天,所以也叫“洗九”。
比如在湖北荆门,爷爷奶奶、阿姨叔叔都去“送米”。如果是第一胎,就要“扛箱子”。
箱子是木头做的,三格一灯,漆成红亮,两个人抬。箱底放着两斗米,中层放着200根油条。上层放满了大大小小的布料、项链、长寿锁、鸡蛋、红糖等。盒子顶部用绳子绑着,外面用红纸封着,写着喜庆的祝福语。
富裕家庭非常讲究“明盒”。即盒子镶有玻璃,路人可以看到,以示荣耀。
除了食物,还有衣服等等。中下层家庭经常用一个篮子挑东西来送“米祝福”。礼物数量少,质量差。每个篮子上放一根松枝和一根柏枝,表示虽然“穷”,但“亲”。希望亲戚朋友和公婆不要笑。
也有人流行送布老虎。有个送布老虎的故事。
传说在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妇。宝宝出生后的第29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啸,很冷。孩子突然发高烧,全身抽搐,夫妻俩吓得不知所措。
因为住在深山老林里,没法送孩子看病。不到两个小时,我的孩子就死了。夫妻俩悲痛过后,把孩子的尸体放在山上的树林里。
第二天,孩子奶奶路过这里,突然听到后山女儿的哭声。那个被扔掉的孩子并没有真的死去。她在雪中醒来,哭个不停。恰好有一只母老虎经过,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孩子,给孩子取暖,救了孩子。
奶奶很奇怪,跑过去把孩子抱回了女儿家。媳妇突然看到妈妈抱着孩子,惊讶得难以置信。
此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之后,为了辟邪保平安,舅舅一般会用黄布做一个布老虎,满月时送给孩子,以示庆祝和吉祥。孩子满月的时候,你得喝满月酒。
这是一个很大的婚宴,朋友和亲戚通常会去祝贺它。与其他宴席不同的是,每位客人可以得到四个煮熟并染成红色的鸡蛋,还有人将生鸡蛋染成红色送给客人。
孩子满月了,女儿要抱着孩子去娘家。这是她孙子出生后第一次去外婆家,俗称“离巢”。孩子们回家,奶奶还会在孙子的肩膀上套一根花线,脖子上挂一个银坠子,封一个红包,祝孙子长命百岁,财运亨通。
做满月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婴儿出生后的一个月被称为满月。在民间,有各种庆祝满月的仪式和活动。
其中,喝满月酒和剃满月头是延续至今的最重要的事情。婴儿满月的习俗流行于唐代。
在南宋,几乎所有的官僚和富裕家庭都会为婴儿举行“婴儿送礼会”,这是一种非常隆重的习俗。主人家会在宝宝出生一个月的那一天发请帖邀请亲戚朋友。这一天,亲戚朋友会带来各种礼物,表达对宝宝的祝福。
在现代,庆祝婴儿满月的方式是不同的。满月时,奶奶会给宝宝准备丰富的礼物,有面条、粽子、馒头和一只活鸡,有的还会给宝宝帽子、鞋子、袜子、衣服等。,俗称“取满月”。中午亲友相聚,祝福此起彼伏。
这种场面,就是世代相传的“满月酒”。“剃满月头”是婴儿满月的另一个重要仪式,在民间也称为脱毛。
在中国,剃满月头的习俗各地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和讲究,但其中一条就是胎毛不能剃全。一般情况下,在头顶或额头附近留一个撮,俗称桃头、桶盖头、储米头等。
另外,有些地区习惯在宝宝100天的时候举行胎儿脱发的仪式,叫做剃发100天,留一撮头发,认真处理脱发问题,基本和满月剃发一样。关于收集胎毛的意义也有很多解释。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把它搓成一团,挂在床檐中间,表示孩子长大离家后,胎儿毛球仍挂在母亲的床上,可以永远由母亲保护;有些地区的习俗是用细绳把胎毛挂在窗台上扎牢,说这样可以让孩子经受风雨,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些地方将胎儿头发放入金银小盒中,或用彩线编成挂毯,相信有辟邪的作用;还有的地方把胎毛用红布包起来,缝进孩子的背心或夹克里,以为这样能让孩子顺利长大。
5.礼仪常识
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容光焕发的外表、仪容、言谈、举止的综合表现,是个人性格、品质、品位、修养、精神世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范是: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礼仪和举止
保持头发整洁,修饰得当,发型适合本人条件、身份、工作性质。男人应该每天刮胡子。女士化妆要简单、美观、优雅,避免过多使用芳香类化妆品,避免在公共场合化妆或化妆。表情自然从容,眼神专注,稳重柔和。在正式场合保持双手清洁,避免长指甲。
立姿
伸直,伸展,自然下垂手臂。
坐姿
坐着时,动作要轻而慢,放松而自然。
离开座位时,请让地位高的人先离开。
走路姿势
走路时,要抬头挺胸,身体微微前倾,挺胸收腹,上身保持直立,肩膀放松,手臂自然地前后摆动,双脚保持轻稳,目光自然,不要东张西望。
二、谈话礼仪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友好,表达得体。
第三,着装礼仪
穿衣是一门艺术,得体的穿着能体现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男式服装
男人穿西装一定要整洁挺拔。
衬衫领子要挺括,不能有污垢和油渍。
领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相配。
穿西装必须穿皮鞋。鞋子的颜色不能比裤子浅。
女式服装
办公室服装的颜色不要太抢眼,要考虑与办公室的色调和氛围尽可能和谐,与具体的职业分类相一致。服装要舒适方便,以适应全天的工作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