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历史上,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游牧生活,因此他们的服饰具有强烈的草原畜牧业特征。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做衣服的原料。哈萨克族男人喜欢穿棉毛衣服和裤子,喜欢用条纹天鹅绒和华达呢做材料。选择黑色、棕色等深色。冬天主要穿裘皮大衣和裤子。材质以羊皮为主,也有狼皮、狐皮或其他珍贵动物皮。为了上下马方便,裤子用羊皮缝成大裆裤,所以宽大结实,经久耐用。衬衫多为高领,有绣花边。衬衫套马甲,短款外套穿马甲,有时还会套上“圈圈”。
哈萨克男人喜欢系一条牛皮做的腰带,腰带上镶嵌着金、银、宝石等各种装饰品。腰带右侧配有漂亮的刀鞘,插有腰刀备用。夏天,哈萨克族男子一般戴一顶用薄白毡制成的翻边帽,分为两瓣,很有特色。冬天,你得戴上两顶不同的帽子:“图马克”或“库拉帕热”。“图马克”有两个耳扇,一个尾扇,呈四面尖塔形状,顶上有猫头鹰毛。“库拉帕热”呈圆锥形,内缝狐皮或黑羊皮,外饰彩色绸缎,美观实用。哈萨克族男人更注重鞋子和靴子,在游牧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制成不同的种类。夏天靴子底子薄,打猎时鞋跟很低。它们又轻又软,容易操作,但不容易被猎物察觉。高跟及膝长靴采用全牛皮,靴底钉有铁掌,结实耐用。穿这种靴子的时候总是要穿毛毡袜子,袜子上还镶有绒布,非常好看。软鞋,顾名思义,是用柔软的皮革做的,没有高跟鞋。它们通常与套鞋一起使用。在牧区,套鞋的使用非常广泛,既可以保护软鞋不受雨雪侵蚀,进入帐篷也可以脱掉,非常方便,深受人们的欢迎。
哈萨克女人的衣服比男人的更鲜艳。他们根据年龄选择不同的风格。年轻女孩喜欢穿袖子上有漂亮刺绣的连衣裙,裙子宽大,褶皱自然。上身披着一件紧身马甲,上面绣着美丽的图案,装饰着五颜六色的饰品。未婚女孩头上戴着“Takya”、“Berk”或“Toeter”。“Takya”是一顶斗笠。下缘略大,面以彩缎,绣帽墙,顶以珠饰帽、猫头鹰毛;“伯克”是一种用水獭皮制成的圆帽,与“塔克亚”相似,只不过夏天要扎上各种颜色的三角形和方形头巾;“Toeter”是一种绣有各种图案的方形头饰,折叠后系在头上。另外,未婚女生喜欢在辫子上扎发带。如果新娘结婚了,从结婚那天起要“结”一年。“捷乐客”是用红色丝绸做成的,帽子和衣服连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认出来。一年后就可以戴上套头衫的围巾了。中年女性夏天喜欢穿半袖翻领和马甲,胸前下摆多采用彩色天鹅绒刺绣,两侧有口袋;冬天,我喜欢穿羊皮裁剪、布面覆盖的“衣士可”,或绣有花纹、面盖缎子的“库鲁”(裘皮大衣)。已婚妇女通常戴“Shawukelie”,即一种以布料、天鹅绒或丝绸为表面,毛毡为衬里的帽子。这种帽子上绣着花,镶嵌着珠宝、金银,一串珠子挂在脸前。如果你有一个婴儿,你应该穿套头衫和毛巾。盖巾是白布做的,上面有图案,很宽。被遮住后可以遮住全身,只露出脸颊。罩巾上有金银别针,各种颜色的绣花图案中有“颊克”。如果围巾上没有刺绣的“脸颊”图案,说明女方已经成了寡妇。所以我们可以从服饰上判断哈萨克族女性是否结婚,是否有孩子。哈萨克族女性的鞋靴也有很多款式。平时穿皮靴皮靴,比较精致的需要绣袜子装饰。
活着
“金库分为房间和墙壁”。西汉嫁给乌孙的西君公主,描述了古代中亚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作为游牧民族生活的哈萨克族,在生活形式上继承了祖先的传统。金库是毡屋。因为哈萨克族在春夏秋三季都要在牧场上不断迁徙,只有便于装卸和搬运的房屋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毡房就满足了上述要求。一般牧民两个小时就能搭好一个蒙古包。如果已经搭好蒙古包的地方不合适,可以几个人把它抬起来,换个位置。毛毡房子也很容易拆卸。很短的时间内,牧民就可以用羊毛绳把整个毡房和所有生活用品绑好,搬到另一个地方。因此,蒙古包非常适合哈萨克人。
毡房,哈萨克语叫“于”,不仅携带方便,而且经久耐用,居住舒适,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点。房间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千百年来深受哈萨克族牧民的喜爱。因为它是用白色的毡子做成的,毡房的布局非常讲究,所以人们称它为“白宫”。毡房由围栏、柱子、顶圈、毡子和门组成。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圆顶形。通常毡房高三米,占地二三十平方米左右。蒙古包有一定的规则,分为住宿和物品两部分。房间中间正对天窗安装壁炉或铁炉,毛毡房前半部分铺地毯。蒙古包是哈萨克人活动的重要场所。逆时针进门,先在厨房,做各种食物;然后是主人的卧室;哪里有大地毯放下,你可以接待客人或崇拜;最后,儿子和媳妇上下铺。毡房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居住和招待客人外,还是生产和娱乐的场所。这里是挑羊羔的“产房”,是孩子的教室,是婚礼的殿堂,是哈萨克人唱歌跳舞的俱乐部。从冬天到来的6月165438+10月到第二年4月,哈萨克族一般都住在冬季牧场。这种房子是方形的,平顶,内置铁炉或土炉取暖。为了躲避风雪,它是用土坯、石头或木头制成的。定居的哈萨克族的住房形式与周边国家的其他民族相似。
“特哈拉”也是哈萨克建筑的一种。这个房子的穹顶类似于一个毡房,但它有一个由泥土和石头制成的墙,大约两米高,还有一个天窗。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基本是定居的房子。房子周围有围栏或土坯矮墙圈起牲畜。
交通
伊犁马和巴里坤马早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马,都是哈萨克族及其祖先所饲养。由于长期从事游牧畜牧业,需要经常搬家,马成为了骑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哈萨克牧民离不开马。无论是走亲访友、游泳还是打猎,都需要骑马。他们有句谚语:“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哈萨克牧民主要依靠牛车和骆驼运输。奶牛擅长负重。牛车适应牧场的自然环境,车轮高,车身轻。轴轮由桦木制成,耐撞,适合在草原、戈壁和深雪通过。牧民在换地、运货时,经常用牛拉车、搬东西。
哈萨克族生活在干旱戈壁地区,交通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用骆驼驮运最为合适,而且骆驼的载重超过了其他牲畜,历来有“沙漠之舟”之称。因此,一些有骆驼的家庭用骆驼来搬运货物。骆驼运输一般不需要带草料,一般是一大早起来到中午,中午放牧,让骆驼休息一下。日落前起床走到半夜,每次走路都可以休息一下。可以说,骆驼在哈萨克人的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结婚
哈萨克族实行族外婚姻制度。哈萨克族传统婚姻中,有“哈林嫁”的制度。哈萨克族婚礼富有古代游牧民族的特点,极其复杂。婚礼将在女方家举行四次,即“库达拉苏”,男方父母或委托的近亲带礼物到女方家。如果女方有兴趣,就收下礼物,招待人家,约定订婚日期;订婚——“乌勒特热托”,这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从此把男女双方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包括送礼、宰羊、踩水等等;给彩礼就是给女方各种结婚用品,其中衣服、裙子、被子、毛巾必须是奇数;结婚——“托耶”,在这个仪式中,要唱很多婚礼歌曲。有两个仪式在男方家里举行。一个是“镀金”,意思是男方要选一个吉日,给大家展示他给新娘准备了什么物品和彩礼,让大家观赏。二是迎娶新娘——“克林图伊·鲁托伊”,迎娶新娘进屋,揭开婚纱。这一系列仪式的规模各不相同,每一个仪式都涉及到宴会、唱歌、跳舞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婚礼结束后,新娘将原本代表年龄的小辫子梳成两条大辫子,并在一年内佩戴“杰乐克”。
家庭的
哈萨克家庭是严格的家长作风。丈夫在家庭中享有较高的权力,但家庭事务一般会尊重女性的意见。哈萨克族婚姻是终身的,一旦缔结,就不允许随便解除。特殊情况下,如果夫妻离婚,子女全部归男方。如果丈夫提出离婚,女方可以在结婚时拿走嫁妆。如果女方提出,那么什么都不准带走,只能一个人离开家。
在家庭分工中,男性主要从事放牧,女性从事家务。尊敬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占上风,不尊敬父母的人会被嘲笑和惩罚。
过去,哈萨克族有一个独特的“还孩子”的习俗。“还孩子”是指新婚夫妇把婚后生的第一个孩子收养给男方的亲生父母,以示孝顺。祖孙关系要改成父母子女关系。祖父母的称谓改为父母的称谓。与新生父母的关系变成兄弟姐妹关系,称谓改为大姑小姨。这种习俗目前已经基本消失了。
哈萨克族家庭的继承人是男性继女,按照传统习俗,实行财产年幼子女继承制。
规矩
哈萨克礼仪既有浓郁的草原生活特色,又有伊斯兰特色。哈萨克族的生活礼仪充满了游牧文化特色。他们非常重视新生命的诞生。婴儿出生后,通常要庆祝三天,作为摇篮仪式。哈萨克族的婴儿一般是在摇篮里长大的,所以哈萨克族人会在婴儿出生7-10天后举行仪式把婴儿放在摇篮里。当时主人家宰了一只羊,邀请亲戚朋友,邻居家的妇女参加,当天举行命名仪式。每一个来参加这两个仪式的女人都会给婴儿一件自己做的衣服,给婴儿起一两个名字供主人选择,或者由毛拉给婴儿取名。主人热情招待客人,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祝福孩子。现在,这个仪式大多在婴儿出生后40天举行。男孩一般在5-7岁的时候割包皮。(www.lz13.cn)哈萨克斯坦非常重视割礼,仪式规模非常盛大。另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有骑马仪式。
哈萨克人以淳朴、诚实、率真、好客而闻名。这是因为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出行不便。出门在外,凡是有毡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息和停留的地方,行人也就免于饥寒。哈萨克人对他们的客人毕恭毕敬。他们认为客人是安拉赐予的,不可稍有怠慢。而且哈萨克族人认为,宰羊待客是一件光荣体面的事,是一种义务。客人离开的时候,如果是贵客,主人会问贵客“毡房有什么需要的吗?”如果客人喜欢某样东西,他应该把它送人。如果没有,就像往常一样给你的客人送礼物。经济条件好的给金元宝、马、骆驼、猎枪、鹰,经济条件差的给毛皮农、驴、狐皮、狼皮等珍贵的兽皮衣服。
久违的亲友重逢,老一辈看到晚辈亲吻;见面时同龄拥抱;如果亲密的朋友见面,女人会拥抱,男人会握手。普通人见面一定要热情的打招呼握手。
葬礼
因为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的葬礼基本上都是按照伊斯兰教的规矩进行的。哈萨克族非常重视葬礼,一般分为请毛拉念经“赎罪”、整容、挂旗致哀、哀悼、送葬、送葬、哀悼、祭祀等一系列活动,整个过程甚至长达一年。
哈萨克人实行无棺葬。“埋尸”被埋在网后,用白布包裹,背部挺直,头朝北,脚朝南,朝西朝向麦加方向。一般在墓中先挖一个直坑,然后在直坑的西壁挖一个洞穴。安放好后,用土坯树枝封住侧坑,然后用土填直坑,最后用石头将墓堆起来,形成土堆。坟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四周有坟墙,有门可以进出,看起来像一个毡房。在坟墓前立一座纪念碑。在死者去世的周年纪念日,坟墓应该重建。普通人的坟墓用石头砌成,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用土坯建造圆形或方形的坟墓。有声望的死者还在坟墓上用砖块和石头建了一座塔。
男性死者生前所骑的马应该被剪掉或编成辫子。这种马在哈萨克语中被称为“托利亚特”,任何人都不允许骑或鞭打它。
禁忌
由于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因此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禁忌。最重要的是:不要吃未经宰杀而死的猪肉和牲畜肉,不要吃所有动物的血。牲畜一般都是被男人宰杀的。
吃的时候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里用嘴嚼。同时,吃饭时最好戴上帽子,以示尊重。不要坐在蒙古包的床上,不要盘腿坐在地毯上,不要伸直腿,不要脱鞋。年轻人不允许在老年人面前喝酒。吃饭或与人交谈时,避免挖鼻孔、吐痰、打哈欠、挖耳朵等不良习惯。
做客时,禁止骑快马直闯家门,会被认为是挑衅或丧及送晦气。在你家附近骑车的时候要减速。不要带着鞭子进入蒙古包,这被认为是寻衅滋事。禁止客人坐在灶台的右侧,坐在灶台的右侧,因为右侧是主人的座位,不要坐在放置食物的木柜或其他日常用具上。客人的座位要听从主人的引导;吃东西喝奶茶的时候,脚不要踩在桌布上,更不要跨过去。桌布没收拾好最好不要离开。如果临时紧急外出,不能走在主人前面,必须绕过别人的背;主人做菜时,客人不要进入餐饮场所,不要乱动餐具,更不要拨弄食物或掀锅盖。主人送来的茶、酒、肉等食物,不管合不合自己口味,都要欣然接受。喝奶茶不能剩一半,喝马奶酒要一饮而尽。不喝酒也要抿一点,以示感谢,否则会破坏主人的心情。吃饭前后,主人会倒水给客人洗手。洗完手后,不要到处摇,用毛巾擦干净手,礼貌的还回去。如果天色已晚,主人留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否则会被主人误会。
媳妇不能用公公的马鞍和床;岳父不能用媳妇的马鞍或床。你不能亲自去数主人的牛群和牲畜的数量。不要用脚和棍子打牲畜的头。你不能越过用来拴牲畜的绳子。遇到羊就走一圈。不要骑进或骑出羊群。禁止从朝拜者(Naimaz)面前经过,不能踩在朝拜者的名单上,更不能模仿他们的动作大声笑。
根据哈萨克族的传统习俗,妇女怀孕后禁止吃骆驼肉和骆驼奶;避免穿骆驼毛做的衣服。因为母驼的怀孕期一般是12个月,所以认为吃驼奶和驼肉会延长怀孕期。忌吃兔肉,因为兔子有三张嘴,认为孕妇吃兔肉会生下张口的孩子。不要吃被狼咬过的牲畜的肉,因为狼的唾液很多,我怕它生的孩子也会有很多唾液。女性分娩时,避开产房里的男性,包括丈夫。助产士不能是孕妇,以为这样会导致大出血;避开生了孩子却死了的人。不要在父母面前夸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要说胖,漂亮,帅之类的话。
房屋附近,水源旁边,祭祀寺庙和墓地周围,不允许随地大小便。家畜不允许进入墓地。不得从坟场带走任何泥土。
哈萨克人崇拜草和火,所以他们害怕在春天拔新草。你不可以踩火,吐口水,绕着火跑,压碎火,或者在火上撒尿。
哈萨克人认为星期二和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不能出门。他们非常重视单数,尤其是“七”和“九”,尤其是“七”受到他们的尊重。在哈萨克族民间文献中,“七”是最常见的数字,指的是一个很大的数。如“七天”、“七昼夜”、“七年”,多是比喻旅途的漫长,人生的苦难,毅力的磨炼。在生活习俗方面,我经常和“七”有不解之缘。例如,哈萨克族在婴儿出生后的第7天举行摇篮仪式和命名仪式。七代之内不允许通婚,结了婚的家庭必须隔七条河。彩礼也是77匹,中档户47匹,下层户17匹。死后,把死者放入土中后,每个人还必须铲7块土。在第七天,将为死者献祭。死者生前居住的毡房里点着七盏油灯。甚至七个客人一起上门,主人都很高兴,认为这是吉兆。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认为给他们一些礼物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幸福,他往往会珍藏这些礼物,作为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