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最后死了还把皇位还给李家?

原文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习安登基为帝,标志着一代皇后政治生命的终结。11月26日,武则天死于阳宫,皇后的生命终于结束。她享年82岁。

从女王退位到去世,有260多个日日夜夜。这期间除了很简单的一笔遗产,史书上没有她的记载。她的“遗制”是:“上殿归陵,上朝皇帝,称大圣皇后。大王、萧氏宗亲及褚遂良、韩渊、刘渊后裔亲属当时已累,遂命复业。”【原制已失,据《旧唐书》卷六《泽天记》。]

图书制作显示,一代皇后承认自己是李的儿媳妇,取消了自己的皇帝头衔,称她们为皇帝的皇后,永远陪伴着她的丈夫李治。我自称皇后,所以生前在后宫厮杀的王皇后和是她的姐妹。他们死后,我希望他们能忘记恩怨,地下相见。拼命反对她的褚遂良等人和他们的家人也解放了,希望他们能忘记以前的恩仇。女王去世前,留下了这份遗嘱,更害怕自己因为反对自己而被定罪,家人和后代不再受她影响。她死前的所有委屈都将被解除,她的灵魂将获得自由。

从这份遗嘱中可以看出,女王安详地死去,安详而小心地闭上了眼睛。

根据她的遗言,中宗皇帝李显宗尊称她为“大唐是大圣皇后”,决定将母亲安葬在甘陵。不过当时也有人反对,他们稍微想了一下事情。他说,表面上看,怕惊扰高宗皇帝,不如“在甘陵旁边选个吉利的地方,采取生墓的办法,另起一座陵墓,既当葬器,又当固商。”但经过一番讨论,中宗还是下令:“遗诏要下葬。”[参见唐·?《灵异》,第20卷,第396-397页。]也就是说按照“遗诏”还是葬在甘陵。当时的中宗和朝臣都承认她是唐朝的皇后,但不承认她是已经去世的“周代皇帝”。而阎善思等人,甚至不愿意承认,不希望她葬在高宗帝的干陵,让她“不要开陵”。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她是被革职的“周代皇帝”,还是被革职的李家媳妇?

但中宗皇帝也遵从遗嘱,让父母合葬。次年5月28日,武则天葬于甘陵,在鬼宫与皇帝一起长大。

中国皇帝陵墓里没有立碑的例子,但中宗皇帝死后,在司马路西侧的例外树上有一个高大的石碑。碑文开头称“圣旨录”,应该是武则天帝陵中前所未有,由后嗣皇帝李习安所写[赵文润等:《武则天研究论文集》,第187-65438页。]。武则天死后,甘陵下葬,还在司马路东侧对面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碑上没有字,被称为无字碑。这块无字碑是李习安和他的臣子们为武则天建造的。

甘陵为皇帝立碑,是不受风俗传统束缚的武则天所创。但是,即使创造了,这个碑上的碑文也只是叫“圣人的故事”,而不是碑和碑文。肯定是武则天其实打破了传统,为博士立了碑,只是不知道碑文怎么写。皇帝仕途广阔,功勋浩荡。只用一个碑很难描述,所以不叫碑,叫《叙圣录》。所以,当后唐明成祖提议开元二年(714)在洛阳竟陵为其生母昭成皇后立碑时,中书侍郎苏祥阻止了他,说:“皇帝和皇后是没有墓碑的。最近皇帝提倡家族世代,却不敢称之为碑,刻之为圣录。.....若景陵独去,即陛下先人之陵,必建之。”唐听说过这件事,并没有建碑[“唐?朱令扎鲁,第21卷,第418-419页。]。

武则天还是“不敢称碑”,所以一般认为皇帝的事业太大,一个石碑一个碑文很难说全,也就是所谓的“威武,民不可名”,他又是大臣又是儿子,所以敢随便给皇帝立碑。

在甘陵,既有武则天为高宗立碑,又有高武天下葬后,又为她立碑对称。你可以立一座纪念碑或者写一本关于圣人的书等等。然而,对李习安来说,武则天既是母亲又是皇帝。对大臣来说,她既是皇帝又是皇后。更尴尬的是,她是被大臣们推翻的皇帝,取而代之的是李习安。那么,就算写“圣贤书”什么的,应该怎么写呢?不好描述或讨论,还是留给后人评论吧。

但中宗皇帝也遵从遗嘱,让父母合葬。次年5月28日,武则天葬于甘陵,在鬼宫与皇帝一起长大。

中国皇帝陵墓里没有立碑的例子,但中宗皇帝死后,在司马路西侧的例外树上有一个高大的石碑。碑文开头称“圣旨录”,应该是武则天帝陵中前所未有,由后嗣皇帝李习安所写[赵文润等:《武则天研究论文集》,第187-65438页。]。武则天死后,甘陵下葬,还在司马路东侧对面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碑上没有字,被称为无字碑。这块无字碑是李习安和他的臣子们为武则天建造的。

甘陵为皇帝立碑,是不受风俗传统束缚的武则天所创。但是,即使创造了,这个碑上的碑文也只是叫“圣人的故事”,而不是碑和碑文。肯定是武则天其实打破了传统,为博士立了碑,只是不知道碑文怎么写。皇帝仕途广阔,功勋浩荡。只用一个碑很难描述,所以不叫碑,叫《叙圣录》。所以,当后唐明成祖提议开元二年(714)在洛阳竟陵为其生母昭成皇后立碑时,中书侍郎苏祥阻止了他,说:“皇帝和皇后是没有墓碑的。最近皇帝提倡家族世代,却不敢称之为碑,刻之为圣录。.....若景陵独去,即陛下先人之陵,必建之。”唐听说过这件事,并没有建碑[“唐?朱令扎鲁,第21卷,第418-419页。]。

武则天还是“不敢称碑”,所以一般认为皇帝的事业太大,一个石碑一个碑文很难说全,也就是所谓的“威武,民不可名”,他又是大臣又是儿子,所以敢随便给皇帝立碑。

在甘陵,既有武则天为高宗立碑,又有高武天下葬后,又为她立碑对称。你可以立一座纪念碑或者写一本关于圣人的书等等。然而,对李习安来说,武则天既是母亲又是皇帝。对大臣来说,她既是皇帝又是皇后。更尴尬的是,她是被大臣们推翻的皇帝,取而代之的是李习安。那么,就算写“圣贤书”什么的,应该怎么写呢?不好描述或讨论,还是留给后人评论吧。

唐明帝给武则天定位后,米切尔根据皇帝对她的定位,在《唐正史》中为她制定了专门的“规训”。她的“列传”并不是皇帝的列传,而是皇帝和皇后的列传(旧唐书)和臣服于天的皇后和圣斗士的列传(新唐书)。这意味着武则天必须回到男权社会,才能被公认为男性帝王的皇后。女人要依附于男人,女帝的地位和头衔根本没有。要被认可,她只能是女王。否则就是怪物。按照米切尔的想法,幸好武则天自己在临死前去掉了皇帝的号,认为自己是李家的媳妇,所以史书上给了她皇后的位置。不然就像王斌说的那样,把她放到“偷窥神器”的“小偷”行列。

然而,尽管唐明帝将她列入“顺生皇后”之列,米切尔也将她列入皇后地位的正史。但在历史上,毕竟她真的当了十五年皇帝,体制也是六年之久。事实上,她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还辅佐了高宗三十年。据史料考证,唐初有高祖、唐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宗瑞、玄宗七年。除去前七年的战争,到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用了130年。五分之二是武则天执政的时候,武则天的一生占了三分之二。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历史研究和历史学家,新旧都把唐朝的强盛归功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史圣”。漫长的“贞观之治”时期是隋末历史混乱的恢复时期,“开元盛世”是在武则天之后,也就是说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分别代表了初唐的恢复、发展、繁荣三个阶段。如果只承认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把武则天的历史切掉五分之二,“贞观”和“开元”怎么连起来?

如果说贞观的统治是建设,那么开元的繁荣也是建设,武则天用了五分之二的时间去破坏。贞观之治被武则天彻底摧毁,那为什么还有开元的繁荣?本质上,唐明和那些史家就是不让武则天说她是皇帝。她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为的是死后能得到后代的认可,得到所谓的“血食”,即在祠堂和陵寝里有牌位,被祭祀,所以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李家的媳妇,是皇帝的皇后。

有什么问题?还是那句老话:皇帝的位置上没有女人,或者说不允许女人当皇帝。这些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规矩,是儒家传统的规定,是一个宗法社会的章程。

我们说武则天是一个非凡的女政治家,因为她作为一个绝对不允许当皇帝的女人,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不管米切尔承认与否,武则天自己也是为了死后的“血食”而去掉了自己的皇帝名。也就是说,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极度男权的社会,一个女人要和皇帝这个头衔联系在一起,她要面对多大的困难,要突破多大的观念障碍,要有多大的勇气,要有多大的毅力和政治才能。武则天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辛和曲折。她面对着整个男权社会的压力,面对着那个满身文武的男人。她死了多少次,被打了多少次,他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牺牲品。但她最终以自己的聪明和毅力让男权社会向她低头,让男权社会为她付出了代价。最后,男权社会的司机楼被抢,让历史的列车脱轨,扭进了她的轨道,向历史宣告,女人也可以当皇帝,也可以当好皇帝。

武则天是一位有成就的皇后,她为盛唐封建社会的出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生。她尽力减少赋税和徭役。万岁天书元年(695年),她在全国免税一年,在洛州免税两年。为了应付边境地区的战争,实行军营制,这几年积累的军粮可以用十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户口数量迅速增加,从贞观后期的280多万增加到皇后后期的615万,人口超过3714万【子鉴,卷208,神龙元年。]。

皇后在位期间,唐朝疆域达到顶峰,军事成就远超贞观时期,基本解决了四境之争。西部和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纳入多民族国家的版图,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她代表平民中新兴的中小地主势力,打击了腐朽的士绅势力,进一步破坏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障。

她奉行不拘一格的用人路线,唯才是举,打破贵族门户特权。她的自荐体系很有特色。她并非卑微到不能当官。就算农民是小卒,谁有长处,谁就自荐,当官。她能及时严格考核自己的官员,有能力有功绩才能无一例外的提拔。那些无能或贪婪的人随时被开脱,从而弥补了过度选官的不足。

她把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制度化了。贞观年间,进士205人,武则天千余人。她发起宫廷考试,人才由皇帝挑选。并举行第一次“南选”,让南方偏远地区的人才得到任用。她还首创了官员审判制度,以保证官员的数量和质量。

她政治态度消极,愿意与普通人见面,乐于出谋划策,鼓励当面批评劝诫。然而,对妇女的恶意攻击,如“陆机·陈思”,也在行动中受到严厉反击,从而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她是一个有创新思想的皇帝。她的很多创作打破了常规,影响了千年。她是唯一一个突破陈腐礼仪制度,呼吁妇女解放的皇帝。在几千年的传统男权社会里,她的呼声达到了天上,影响很大。

她在文化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她主持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农书《昭仁本纪》、《国家药典》和《百科全书》。她写了大量的书,如《古今内番》100卷,《玄览》100卷,《内番要略》10卷,《乐书姚橹》10卷,《廖白新诫》5卷,《巨轨》2卷,《悬牌坊》4卷,《三教与朱颖》1300卷,还有她自己。她开创了进士诗歌的先河,影响了唐代诗歌和散文的发展。她酷爱书法艺术,曾请宰相王撰写十卷祖传书法,并召集天下书画家整理藏书中的书画。她的飞白和行书都是独一无二的。她所写的升天太子碑,碑文与草相间,额头飞白,在偃师县孤山至今独树一帜【赵文润等编:武则天与偃师,240-247页,历史教学社,1997。]。由于皇后的影响,唐代书法家辈出。

人与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决定了武则天的消极性也非常突出。她推翻了传统,成为唯一一个传统禁止女性做的皇后,一大批有传统观念的官员拼命反对。为了反击和扼杀,维护女王的地位,酷吏的立场虽然收到了反击的效果,但也是不分青红皂白,令人震惊。晚年,为了保护自己近在咫尺的身家,她徇私枉法,不听忠言,一意孤行。晚年搞宗教迷信,立个人,建唐明、舒天、九鼎、佛教,闭关打坐,浪费资源,伤害社会。

总的来说,她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