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创作《七子之歌》的背景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众多诗歌中的重要篇章。写于1925年3月,发表于《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后在《大疆季刊》、《清华周刊》转载。
1922年冬到1925年春,闻一多在美国留学。留学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弱国的人在强国遇到的无处不在的歧视和欺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了他的创作。在纽约时,他写了许多杰作,如《七子之歌》。
1925年5月,闻一多提前结束留学,启程回国。然而,让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五卅惨案的血渍。被失望甚至绝望笼罩的闻一多愤然北上,首次向《现代评论》投稿《七子之歌》等几部爱国作品。
扩展数据:
著名评论
1,现代作家文:《七子之歌》是一首拟人化的诗。它模仿《诗经》中七个儿女因某种原因与母亲分离,哭泣着渴望回到母亲身边的故事,把香港、澳门、台湾省被帝国主义占领的七块土地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女。
他们不堪忍受侵略者的残酷虐待,都向母亲发出了悲伤的呼唤:“母亲,我要回来!”“这首诗比喻准确恰当,情感真挚,感染力极强。触动人心,催人泪下。是一部控诉帝国主义的血泪之书,是一篇激发人们爱国意识,唤起人们讨伐帝国主义的散文。它不仅感动了当时千千的数百万读者。
2.当代作家李朝权:诗人把被西方列强割据的澳门、香港等七块土地比作与祖国分离多年的七个游子,用艰苦的歌声传达游子们归乡团聚的热切希望。这是一首渴望祖国富强和领土统一的爱国诗篇。
这首诗传唱了半个世纪,诗人的歌声如布谷鸟啼哭,有泪有血,饱含情感,感人至深。
百度百科-七子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