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住房叫什么?

独特的苗族民居

苗族民居建筑形式多样,颇具特色。设计和建造既遵循传统,又要求居住舒适。各地根据地理环境和现有材料,按地(料)建楼。贵州苗族民居可分为四种类型:枝房、茎房、灯架房和汉房。

首先,奇怪的建筑形式

苗族民居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场所,也是民族文化集中表达的场所。平时生活、生产劳动、亲友聚会、宗教活动,如纺织、刺绣、养殖、婚丧嫁娶、祭祀等都在这里进行。由于这些习俗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它在建筑结构中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很强的适用性。贵州苗族民居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分行”住所

“分支”住宅是一种水平的长建筑,是最古老的住宅形式。其特点是简单易造,适应原始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如刀耕火种、随机搬迁等。房子的柱子和屋梁都没有榫头和榫眼,都是用竹签和藤条捆绑固定。

“枝”房采用天然杂木,砍伐时留顶枝;有的还用钉子把两个三角木块固定在圆柱体顶部,用竹签或藤条绑起来,形成人造树枝。三个分支排成一列,中间分支较高,横杆为梁,左右分支较低,横杆为檐,形成人字形屋架。在横木上绑上若干细长的木条,形成一个悬空的山形屋顶。屋顶覆盖着杉木树皮或茅草,墙壁由竹片和茅草制成。“树权”住宅是任意的,一个一室三厅的住宅,一天就可以完成。

另一种“叉形”住宅是用特制的墙板将树权夹在中间,倒入泥土,用木棒夯实填土,然后拆下墙板,逐层加高,直至达到檐口。这种形式俗称“干铺”。

苗族“树权”民居规模较小,长8至10米,深4至6米。内部被竹子和茅草分成三个房间。中间有厅堂,有的檩条有祠堂;另外两个房间有厨房,有灶台和火塘,主要用于做饭取暖;另一间卧室是大人和小孩共用的。牲畜圈和厕所一般建在房子后面或两边。

“支部”民居在解放初期流行于黔西北的黔东南、苗瑶一带,但目前保存很少。偶尔在落后偏远山区见到,一般用作牲畜圈或堆放杂物。

2.“甘兰”式住宅

“干栏”式住宅习惯被称为“吊脚楼”。贵州苗族、侗族、土家族、水族等民族聚居地都有“甘兰”民居,形式格局也大同小异。它是贵州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原料,屋顶用青瓦、杉木皮或茅草覆盖。

苗族的“甘兰”民居风格独特。黔东南台江、雷山、剑河一带的苗族民居多建在半山腰,靠山坡挖填,形成两层平地。

“甘兰”住宅的特点是在低矮的草坪上竖立木桩,木桩长约2米。高层建筑梁都是斗式框架,和高层是一个楼层。斗式框架下是房屋的底层,用木板、竹栅栏、树条隔开,用作遮蔽物、畜圈、厕所等。

“甘兰”民居的二层是苗族人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二楼中间是大厅,大厅正面凹进约2米,称为“吞口”;沿外缘有栏杆和靠背,称为“美人靠”,是专门为女孩子刺绣休息而设计的。正殿有双扇门,正殿有供奉祖先的神龛。大厅两端分为几个房间,一端主要用作卧室和客房,另一端是厨房,有灶台、厨柜、水池(缸)等。房子的三楼一般是主人家的储藏室,里面堆放着粮食、种子、杂物和各种蜡品。这个三层的“干篱笆”住宅,上下都有木梯,楼梯位于屋内,有盖板。

“甘兰”住宅的建筑特色是整个房子由榫头、榫眼、横排和木尖固定,没有一颗铁钉。根据房屋的进深,“甘兰”住宅的每排柱子分为“三柱二瓜”和“五柱四瓜”,柱子用横梁固定排列。中柱最高,呈人字形向两侧檐柱下降,下降的幅度由水流对瓦面的速度要求决定,俗称“水阶”。

3.“灯笼架”住宅

“灯笼架”住宅可能是古代干燥房屋的残余。因其由房屋四角的四根开槽柱和八根平行横杆固定,形似灯笼,故称“灯笼架”。所谓“灯笼架”,就是将若干根木棒劈成两半,两端切开的槽口与柱子的槽口相配扣合,形成井字形的框架,木棒层层叠放,形成房屋的四面墙壁。一根柱子竖立在两堵相对的墙之间,支撑着屋顶的横梁。在顶部,一个悬挂的山顶用细长的木棍建造,覆盖着杉木树皮和茅草。这种建筑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多用作牲畜圈。

4.“汉”式民居(平房)

这是黔东南黄平、凯里、施秉等地常见的苗族民居。这种房子都是长方形弧形的一层平房,平面布局三房,少数五到七房。中间一般是大厅,左右之间的数字是对称的。主室的门凹进一根柱子,叫做“吞嘴”。屋檐下台阶没有栏杆。大厅有两扇门,大厅中间有一个神龛祠堂牌位。大厅空间高,没有建筑,一般只钉天花板;两边都是楼房,但大多没人住,只存放一些干货和杂物。第二个房间分为前后两个房间,左前房间挖有火坑和炉子,用于取暖和做饭。其余房间是卧室、客房和堆放工具、杂物的地方。

“汉”式房屋中的牲畜圈和厕所建在同一个房子里,但与房子分开。大部分都是建在房子的庭院两侧与主屋成直角,使整个房子成方形。

“汉”民居建筑材料不限,常用木、石、土砖,也有砖木混合结构。

第二,有趣的建筑习俗

盖房子在苗族人的生活中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大事,房子地基和日期的选择都很有讲究。苗族一般居住在村落,宅基地选择避荫向阳。有的选择在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峰中,有的选择在峰峦环抱的山腰或背靠悬崖的大山中,有的选择在松柏之下或山重叠的高山上。有钱人还专门请了风水先生来选标准,选宅基地。

选好宅基地后,选择日期很重要。首先要从前代八字推测:是否有属,如果没有克,就是吉兆。一般以当年秋冬为背景,苗家喜欢丑、丑、旧、未完、酉、旧的日子作为吉日。吉日定下后,主人请了一个技术娴熟的木匠,带着酒、肉、鱼、糯米、香纸、斧头、锯子、尺子上山,选择一棵茂盛、粗壮、挺拔的杉木作为新房的中柱,称为“骑马”。砍树前,木匠抚酒捏枞树根部的肉作为祭品,说:“哪棵树最大?”哪棵树最高?这棵树是最大的!这棵树是最高的!有九抱九云,我今天就把你砍了,建一座永远的房子。“读完虞姬,木匠师傅用斧子在树上砍了三斧,交给他师傅砍三斧。然后把斧子交给帮手砍树。树倒下的方向很有讲究,一定要尽量把树倒在东边,作为好运的标志。然后把砍下的树锯掉,按照柱子的大小剥皮、刨光,运到家里。木匠还要焚香点烛,杀鸡祭祖鲁班,并在柱头上小心翼翼地打一条墨线,称为“发墨”,表示新房开工。

新房建好后要放梁,算是盖房子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梁木的选择也很有讲究。一般选用杉木、香椿、楸树。这种树是非常可再生的。主树被砍下后,来年会从根部发出许多新的枝条,预示着繁荣昌盛。当地习俗是梁木是郎叔送的。这一天,郎大爷家把梁木割了,做成毛坯,用红布包好,叫人抬到主人家。主人要准备鞭炮在村口迎接梁木。

横梁抬到业主家后,木匠会根据尺寸进行精细加工。定好时间,搭好上梁楼梯,准备上梁。登梁的时候要唱登梁之歌。登梁之初,木匠在新房里唱道:“我一进屋,家里人就邀请我登梁,踩着梯子一步步走,登上新房。仙桃堂满挂,我家富贵千年。第一步是人气,第二步是孙强,第三步是有钱,第四步是冠军,第五步是五,第五步是五,第六步是六。”穿上梁后,主人家从梁上撒下几筐五颜六色的糯米做的梁糕,大人小孩蜂拥而入,抢着吃梁糕,满屋欢乐。

在新房子里安装神龛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安装神龛的要求比门框高。俗话说“神社比厅堂的门高,儿孙生在自家门口。神龛低于宅门口,荣华灭。”

新房安装大门也很有讲究。在一个吉祥的日子,木匠安装了大门,亲朋好友都来祝贺他。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总是穿新衣服,穿新鞋,戴新帽子。并准备一个盛有米饭的盘子,上面放有硬币、银器和彩色丝线,还有大人小孩的一套新衣服,当地称之为“富贵盘”。苗族民居中最有特色的是“吊脚楼”,一般分为回廊吊脚楼和半廊吊脚楼。这种木结构建筑具有防潮、洁净、凉爽、通风的特点。一般有三层,下面一层堆放杂物,防止牲畜靠近。中层有阳台、栏杆、走廊,用于居住;上层储存谷物,用品和干货。夏天,走进加缪木楼,清凉一片,主人的热情好客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苗族人的居住与房屋结构有关。中间比两边的第二间稍宽,一般分为前后两间,前间宽敞,是厅堂,是全家人吃饭、取暖、待客的地方,还装了神龛。以前一般在厅堂中间装一个方桶形的火坑,里面放三尺铁,火一年四季不灭。在火坑上方放一个支架或挂钩,用来放食物和挂东西。大殿中柱左侧摆放着供祭拜用的牛角,有的还在中柱旁立着一根小竹子作为“长命树”。祭祖时,倒几滴酒,在火炕边或门外捏一点肉。大厅后面的小房间是男性老人专用的,已婚的儿子或媳妇是绝对不允许的。左右房间分前后房,左前房是儿子的卧室或客房,后房是父母的卧室或防火。猪圈和厕所都在楼脚或者房子附近。

在台江、剑河、雷山、黄平一带,仍可见到上述房屋。

(潘国华,黄平文化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