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厂的记忆——过去的历史

?水解的记忆——过去的历史

(1)

南岔木材水解厂现在已经面目全非,只有一些过去的痕迹。但无论如何,在我心里,她永远是两代水解的不朽精神家园,是我们一生的印记。

纵观前世的水解厂,是一部辛酸与泪水、奋斗与汗水、勤奋与发展、转型与消亡的历史。翻开尘封的往事,会让人感到震撼和敬佩。

今天,我们先说说她过去的生活。最早的是南岔小松火锯厂和南岔东洋火锯厂。1941年初(康德八年),建岛省(今吉林省)延吉县龙井镇小松林业株式会社成立,工厂最早设在南岔。当时长白山的森林资源被日伪破坏,不能满足日军侵华的需要。日军指示日本资本家小松将他在龙井镇的三家木材加工厂之一迁到小兴安岭,厂址位于汤原县南岔站西北一公里处。1941年11月,小松工厂搬迁,负责搬迁的人是中民声明田和白玉山。土木工程由新京(现长春,日本称新京)的何裕工程队进行。1942年3月破土动工,同年12月全部竣工。* * *安装跑车带锯2台,小带锯7台,圆锯1台,蒸汽锅炉3台,2800马力大车1台,专用线200多米,工人130多人,日本管理和技术工人6人。工厂名为:南岔小松火锯厂。工厂单班生产,每天作业时间十一个小时。1943年产量达到24600多立方米,全部用于侵华战争,运回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时任日伪支队长(相当于厂长)的易蓉向全体工人宣布停产。

再来说说东洋火锯厂。1943年3月(康德在位十年),大连东洋林业株式会社老板秋田派山本在南岔东北两公里处修建东洋火锯厂。同年7月,东洋火锯厂建成,命名为南岔东洋火锯厂。1944年4月(康德十一年),东洋火锯正式生产,工人320余人,跑车带锯3台,小带锯10台,圆锯1台,切割锯1台,蒸汽锅炉3台,400马力英制大车1辆,800米专用线2条,日作业11小时,日产量280余立方米,全部用于侵华战争,送往日本。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工厂全部停产。当时两个火锯厂的400多名工人,多是为生存而逃亡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农民。由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体力劳动,许多人患上了肺结核,生活条件十分悲惨。小松和东洋火锯厂加工的原木来自南岔7公里(今柳树)、“茶巴气”(今金山屯)、105公里(今宜春)。三年间,侵华日军在小兴安岭掠夺成品锯材20多万立方米(多为枕用),破坏森林资源和植被。

抗战胜利后,东北光复,在中国生产者党的领导下,两厂重回人民怀抱。1946年5月,小松、东洋厂由原合江省建设厅汤原县林业分局接管,小松、东洋火锯厂更名为南岔东火锯厂、南岔西火锯厂。1946年9月,东北铁路总局派任接管南岔东火锯厂,任厂长。同年10月更名为:南岔新华第一火锯厂,西河火锯厂也更名为:南二火锯厂。1949年6月,南岔新华第一火锯厂、南岔第二火锯厂由南岔林业局移交伊春林管局,更名为南岔第一木材厂、南岔第二木材厂。

?苗广生

165438+2020年10月5日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