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材料

蒙古人自称“蒙古人”。“蒙古”这一名称在《旧唐书》和《契丹国志》中记载较早,意为“不灭之火”。外号:“马背上的人”。蒙古族起源于埃尔贡流域,历史上被称为“吴萌石委”和“蒙古”。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人口480684.9万(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其中云南有1.3万人,居住在通海县孟新乡,分为中村、下村、白鸽、焦一湾、陶家嘴五个自然村。他们是元初与忽必烈战争时留在云南的蒙古人后裔。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的大草原来到岐狐脚下的湖畔和云南高原的凤山脚下,距今已有740多年。700多年来,我们同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以自力更生、民族团结的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把齐鲁湖畔、凤凰山脚下建设成了鱼米之乡。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依赖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目前以养殖为主。蒙古族善歌善舞,民歌有长调和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欢摔跤。蒙古蒙古包和乐乐车是他们游牧生活中的伴侣。

语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卫拉特、巴尔胡布里亚特三种方言。目前常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14世纪初,原始文字经蒙古学者查格依·沃斯尔改造,成为通用的蒙古语。云南的蒙古族会说彝语和汉语,他们的蒙古语大致可以和北方的蒙古语沟通。

蒙古语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蒙古秘史》等经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喝好东西”被列为对世界文明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医学发明之一。

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辽宁、新疆、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历史

蒙古人是来自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是勇猛的战士,打败了牧场上的每一个敌人,入侵了东部和南部的发达文明。从13世纪开始,蒙古各部落在统一后不断进行对外战争。沿着祖先匈奴人的足迹,几千年前,蒙古人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因为它到处造成大量的死亡和破坏,被视为“魔鬼的骑兵”。

蒙古人生活在今天蒙古境内的贝加尔湖南部平原。鼎盛时期,他们的帝国东起韩国,越过亚洲边境,直接入侵欧洲的俄罗斯土地,远至波罗的海沿岸。他们占据了小亚细亚的大部分,今天的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藏,印度和缅甸的一部分,整个中国和越南的一部分。

13世纪初,蒙古各部落被铁木真统一。铁木真也被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最强大的统治者)。他的野心是统治海洋中的所有陆地(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个目标几乎已经实现。起初,他只有大约25000名战士。后来通过征服其他游牧民族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在1211年进攻中国北方。他在1215年攻占了北平,杀死了中国3000万人。后来蒙古人转向西方,在1220年夺取了丝绸之路上最大的贸易城市布哈拉。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居民遭到屠杀。

成吉思汗死于1227年,他的儿子阔实鲁完成了对中国北方的征服,并继续向欧洲推进。1240进攻基辅,进攻匈牙利。阔实鲁于1241年死于旅途中,迫使军队立即折返以解决继承问题。当蒙古统治者将他们的军事力量集中在中东和中国时,欧洲地区可以休息一下。成吉思汗的孙子徐烈武,消灭了穆斯林“刺客”,于1258年攻占了穆斯林首都巴格达,杀死了城内10万间房屋。1260年,埃及阿拉伯奴隶兵(高级奴隶兵,穆斯林军队的一种)在今天的以色列打败了蒙古人,结束了蒙古人对伊斯兰教和圣城的威胁。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孙子。1279年完全占领中国,建立元朝。1274和1281两次试图入侵日本,但舰队被季风掀翻,损失惨重。1294年,忽必烈死于中国。此后,蒙古政权在亚洲和其他地区衰落。1368年,中国的元朝被明朝推翻。

在公元1370年,一个土耳其和蒙古血统的武士声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为蒙古在中亚的领导权而战,企图恢复蒙古帝国。这个人的名字叫蒂姆·穆伦(意思是“肿瘤”蒂姆·穆,欧洲人叫他帖木儿,亚洲人叫他破坏王子)。他带着10万骑兵的军队横扫俄罗斯和波斯,以穆斯林为主要目标。1398年,掠夺德里,屠杀当地居民10万人。然后他去了西方,在叙利亚打败了埃及的阿拉伯奴隶士兵。1402年在今安卡拉附近击溃大量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但随后折返。1405年,他发动军队侵略中国,但同年战死。他喜欢掠夺财富,发动大规模屠杀,但在位期间,他没有考虑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所以他死后,儿子们继承和分割的大片土地很快分崩离析。

蒙古历史悠久,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当时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这个部落的发源地在埃尔贡河东岸,后来逐渐向西迁移。部落竞相掠夺人口、牲畜和财富,形成了无休止的部落战争。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1219西征,疆域扩大到中亚和俄罗斯南部。1271,蒙古号改为元。1279年,南宋灭亡,中国统一。元朝灭亡于1368年。元朝以来,蒙古人民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天文历法、文化、艺术、医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 * *生产党领导下成立,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后来,9个自治州、县相继建立:

甘肃省北部蒙古族自治县(1950年7月29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 7月13)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1954 9月10)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4 65438+10月16)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 9月1)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 65438+2月5日)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58 4月1)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7日)

禁忌

蒙古族骑马和驾车靠近蒙古包时应避免骑得太快,以免惊扰畜群;如果门前有火或挂有红布条之类的牌子,说明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外人禁止入内;客人不能坐在西炕上,因为西是供佛的方向;忌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忌红白,办喜事忌黑黄;避免在火盆上烤脚、鞋子、袜子、裤子;参观寺庙时禁止吸烟、吐痰和触摸器皿、典籍、佛像及大声喧哗,不得在寺庙附近狩猎。

习俗

见面时互相问候,即使是陌生人也要打招呼;同行和熟人见面,一般都会问“赛白奴”(你好)。如果遇到长辈或初次见面的人,要问“何赛拜努”(你好)。招待路人(不管认识不认识)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在蒙古族家里做客一定要尊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坐在地毯上围着火炉,但火炉的西面是主人的住处,主人不坐的时候不能随便坐。客人一般喝主人送的奶茶,不喝是不礼貌的;主人要求乳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果不方便多吃,就吃一点。

献哈达也是蒙古人的高贵礼节。献哈达时,送礼者递下,递给对方,受礼者也要双手接过或让送礼者把哈达挂在脖子上,表示感谢。

蒙古人在招待客人时非常注重礼仪和规则。比如吃羊肉,一般是把羊的琵琶骨带肉,四根长排骨给客人。如果用牛肉招待客人,给他们一根带肉的脊骨,半根肋骨和一根肥肠。对客人来说最盛大的宴会是羊肉宴。全羊的盛宴包括骨头、四肢、肋骨、胸椎、羊头,有些地区还加入了羊的心脏、肝脏、直肠和肚子。制作方法是将全羊各部分倒入大锅。水温升高后,加入一定量的熟酸奶轻轻煮沸,并经常翻动。肠、肚、心、肝、焦羊头另起锅煮。加入调味料即可食用。开酒席时,将煮好的部位放入大盘子里,尾部朝外,羊头上要刻一个象征吉祥的“十”。吃的时候,主人要让客人切羊的推荐骨,或者是老人先切,然后大家一起吃。姑娘出嫁前,家里一定要煮羊胸给姑娘吃,作为告别。烤全羊过去用于祭祀仪式或敖包,现在已成为盛大节日或欢迎贵宾的特色菜。

蒙古族命名习俗: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蒙古族越来越意识到名字的象征作用。他们男性命名的特点如下:1。根据民族心理习惯命名,如帖木儿、格色尔、巴特尔;二是根据长辈的期望,如:吉亚赛音(好运)、巴贾德(喜悦)白音(丰裕)吉日格勒(幸福)等。第三,按照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如:宾塔(50)吉仁台(60)大冷(70)等。四是以猛兽命名,如邵。等等。5.根据自然事物的名称来命名,如鲁超(石头)、阿格拉(山)、牧仁(河)、塔拉(原野)等。女:1。给明亮的星星命名,如那仁(太阳),萨仁(月亮),奥顿(星星),那仁高娃(美丽如太阳),萨仁高娃(美丽如月亮)。以美丽的花草树木命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奇奇格(花)那布其(叶)海棠等。第三,以珠宝玉器命名,如:哈斯(玉)塔纳(珍珠),阿拉坦高娃(美如黄金)等。以理想为名,如秦丝(聪明)、乌云(聪明)、高娃(漂亮)、斯琴高娃(漂亮聪明)等。按照这种方法,蒙古族妇女的名字有很多种。现代蒙古语名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名字前缀,所以只是名字,不应该理解为名字。姓前缀的人很少,只是个别现象。

宗教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朝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

连衣裙

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大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品多由玛瑙、珍珠、金银制成。男人穿长袍束腰,女人在袖子和高领上绣花边图案,还是和蒙古人差不多。女人喜欢穿三种不同长度的衣服。第一件是袖子长到手腕的贴身连衣裙,第二件是袖子长到手肘的大衣,第三件是无领双排扣背心,直排闪光纽扣,特别抢眼。蒙古族人民有团结互助的风尚,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等。蒙古族善歌善舞,民歌有长调和短调两种。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曲”,大家围成一个圈,边跳边拍手唱歌。近年来,与内蒙古亲戚联系增多,举办“那达慕”盛会,吸引各地宾客。

假日和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色节”、祭祀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者的游戏:猪鬃节等。

蒙古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一年一度的节日,也称为“百越”。传说与牛奶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好运的意思。节日的时间大致与春节一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吃手抓肉,还包饺子和煎饼。初一早上,晚辈会给长辈敬上“送别酒”。

在锡林郭勒盟,人们除了庆祝新年节日,每年夏天还要庆祝“马奶节”。节日前,家家户户都要宰羊做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榨马奶酿酒。节日当天,每个牧民家庭都会拿出最好的奶粉、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放在盘子里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放牧闲暇时举行。“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内容包括摔跤、赛马、射箭、舞蹈、物资交换等。此外,解放后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田径、球类运动、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电影放映、交流生产经验等。这已成为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活动。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住在这里的蒙古人从其他兄弟那里学到了建筑技术。他们建造的房屋不仅造型独特美观,而且经久耐用,受到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民用建筑的成就,他们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当天,外出施工的泥工、木工、泥瓦匠,无论远近,都会赶回家过节。每个村子都要杀猪宰羊,还要办戏曲。人们还拿起檀香木雕成的鲁班雕像,敲锣打鼓,直游到各村。然后,大家聚集在球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做“舞曲”。跳跃时,男青年第一个领先。他们抱着领头的尤克里里,边玩边跳。他们身后的人群分成两排,时而围成一圈,时而相互穿插。队形多变,场面十分活跃。

节日过后,村子里都在忙着收割小麦和油菜籽,犁地和插秧。完成这些农活后,工匠们成群结队地出去承包施工。

饮食习俗

有许多有特色的蒙古食物,如烤羊、带皮烤全羊、手拉羊肉、油炸羊、烤羊腿、牛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等。还有:稀奶油、蒙古常备乳制品;奶皮;全羊宴是蒙古族传统的宴席菜肴,也常用于祭祀活动;内蒙古鄂尔多斯风味菜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蒙古族传统民间糕点新苏糕;干饭,蒙古小吃。

蒙古牧民视羊为生命的保障和财富的来源。一日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和肉。用牛奶制成的食品在蒙古语中称为“查干伊德”,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免费食品”;用肉类制成的食品在蒙古语中称为“乌兰一德”,意为“红色食品”。

除了最常见的牛奶,蒙古族还吃羊奶、马奶、鹿奶、骆驼奶。其中一部分作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乳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奶油、稀奶油、奶油渣、芝士酥、奶粉等,可以在正餐时食用,也是老少皆宜的零食。乳制品一直被认为是极好的珍品。如果有访客,应该先介绍。如果孩子来了,也要在头上抹上奶皮或乳霜,以示良好的祝愿。

蒙古肉类以牛羊肉为主,其次是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马肉,狩猎季节也猎取黄羊肉。羊肉的传统吃法有全羊宴、嫩皮全羊宴、全羊宴、烤羊、烤羊心、炸羊肚、羊脑烩菜品等70多种。最有特色的有蒙古烤全羊(剥皮烤)、烤箱烤全羊带皮或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抓羊。蒙古人注重羊肉的清煮,煮好后立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尤其是煮羊肉时,切忌煮过头。而内蒙古东部蒙汉杂居区的蒙古族也喜欢在烹饪时加入调料,把肉熬成脆皮羊肉。在一些地区,蒙古人还喜欢把羊里脊上的肉切成大块,煎成炸肉片,民间称之为“大炸羊”。牛肉大多在冬天吃。全是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炖,红烧,做成汤。骆驼肉和马肉也吃,炸驼峰片蘸糖吃,算是一道菜。经验丰富的厨师还擅长将牛筋、鹿筋、牛鞭、牛尾等烹饪成各种食疗菜肴。为了保存方便,牛羊肉常被制成肉干和腊肉。

炒饭是蒙古族特有的食品,在日常饮食中占有与红白食品同等重要的地位。西部地区的蒙古族也有用炒饭“撞人”的习俗。加入羊油、红枣、红糖、白糖做成炒饭,拌匀,揉成小块,当茶当饭。蒸熟的小米多用来煮粥配肉丁,面粉碎可以用来做煎饼;各种由面粉制成的食物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越来越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煎饼,他们擅长制作有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和带馅的蒙古蛋糕。西部阿拉善和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制作“张茹”的习惯。东部的哲里木盟盛产荞麦,用荞麦粉烤的煎饼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地方美食。

蒙古族人每天离不开茶。除了喝红茶,几乎都有喝奶茶的习惯。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奶茶最好用清水煮。煮沸后,冲入干净的锅或装有茶粉的壶中,用文火煮2-3分钟,然后将鲜奶和盐混合煮沸。蒙古奶茶有时会加入黄油,或奶皮,或炒饭等。,清香咸鲜,是一种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品。甚至有人认为三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喝奶茶不行。蒙古人也喜欢用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来煮奶茶。煮出来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蒙古族大多能饮酒,多为白酒和啤酒,部分地区也喝奶酒和马奶酒。蒙古族酿造奶酒时,先将鲜奶装入桶中,再加入少量爱酸奶的果汁(比普通酸奶更酸)作为发酵剂,每天搅拌。3-4天牛奶全部变酸后,他们就可以放进锅里加热了。锅上盖着一个无底的木桶,桶内侧挂着几个大口朝下的小锅。然后,在无底的木桶上放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加热后蒸发,冷却后凝结成液体,滴入小盆中。每逢节假日或亲朋好友聚会时,都有大量饮酒的习惯。马奶酒是由新鲜的马奶酒发酵而成,不经过蒸馏。

婚俗

蒙古人一般在秋天和八月开始谈婚论嫁。年轻人的父母委托他们信任的亲戚选择一个好日子带着儿子去见他在中国的姑姑。如果姑娘和父母看中了小伙子,就收下哈达和一盘蛋糕,这件事就尘埃落定了。冬天是举行婚礼的好日子。双方选定日期后,新郎家会在晚上去女孩家见亲戚。此时,婚礼已经开始,各种民族风格浓郁、趣味横生的婚礼节目不断上演,直到东方发白。婚礼队伍刚跨上战马,就和婚礼队伍一起去了新郎家。当离新郎家不远时,送别新娘的队伍停下来,到家时,送别新娘的队伍第二次带着新郎的父母和亲戚回来。婆婆为媳妇掀开面纱后,新郎新娘要向父母、婚礼仪式、亲戚磕头敬酒。大家也会唱着祝酒词,兴奋地跳着舞,欢乐在草原上荡漾。

平民住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住房的满语名称。“宝”在满语中是“家”、“宅”的意思。在古代,蒙古包被称为“拱顶”、“毡帐”或“毡屋”。

蒙古包有圆形的,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容纳20多人休息;小人也可以容纳10人。蒙古包的搭建很简单。一般在适合水草的地方,根据袋子的大小画一个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竖起哈娜(用2.5米长的柳条做成),再在顶端竖起乌尼(一根长约3.2米的柳条),将哈娜和乌尼一起绑架成一个圆圈。即使一个牧民定居在草原上。

蒙古包搭好之后,人们装饰它。铺上厚厚的地毯,摆放家具,在周围挂上画框和海报。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很舒适很幸福。

蒙古包最大的优点就是拆装方便。便于移动。架设时,“汉娜”号将被打开,形成一个圆形围栏。拆卸时,将汉娜折回来会减小体积,还可以当牛和马车的板子。一个蒙古包,只有双峰骆驼或者双轮牛车才能扛走,两三个小时就能盖好。

蒙古包虽然看起来很小,但使用面积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雨,非常适合牧民经常居住和使用。

由于巴里坤的蒙古族长期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服饰与汉族接近。只有少数老年人穿着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包括蓝色的头巾、蓝色的大胸长袍、腰间的丝带和皮靴。但在重大节日,蒙古族男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带花边的蒙古袍,彩色的丝绸腰带,蒙古皮靴,英姿飒爽,威武雄壮。

以前蒙古人以游牧为主,所以住的都是蒙古包。现在,除了游牧,相当一部分蒙古族从事农业生产或农牧业,在村镇定居。

巴里坤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主要是面食、牛奶、肉类和夏天吃野韭菜、洋葱、蘑菇。后来由于长期混居在汉族中,从事半农半牧的生活,现在普遍吃蔬菜。蒙古人民热情、慷慨、真诚待客。招待客人时,他们必须敬酒并唱“敬酒歌”,以营造热烈的气氛,表达对客人的欢迎、祝福和尊重。蒙古人特别提倡尊敬长辈,关心晚辈。如果家里来了年长的长辈,一定要迎上来,拴好马。长辈要走的时候,也要扶着马上鞍。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和敖包节,还有一些元宵节(祖鲁节)和麦尔节。送冬迎春的第一天,即春节,称为“查干纱丽”。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春节的方式。农历5月13日是敖包节,是蒙古族最常见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草原上常见的供人们祭祀用的山堆。顶上要插柳枝成簇,立竿成柱。“以石造山”和“视其为神”,是山神、土地神和游牧保护神的体现,是萨满教原始崇拜的典型。祭祀敖包的那天,人们兴高采烈地聚集在敖包前进行祭祀。首先,喇嘛们烧香念经。献完供品,人们从左到右绕着敖包的手掌,边走边磕头三次,祈求上帝保佑。敖包节之后,会有赛马、摔跤、射箭、歌舞等娱乐活动。因此,祭祀敖包不仅是一项宗教活动,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施展才华、技艺和情感交流的机会。

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英雄三艺”,是草原骑马人的特长。蒙古人,无论男女,从小就学会骑马,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在马如飞骑马。他们可以弯腰捡起马奔跑时放在地上的手帕、鞭子和其他东西。摔跤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竞技活动,摔跤场面精彩刺激。射箭是蒙古族的强项,也是流传至今的一项技艺精湛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