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正月初五是迎财神的日子?

正月初五被称为“财神的生日”。据《古作物杂识》“初四,下午接灶,晚上接路边。每个人的小房子前都挂着两盏灯笼,堂屋里陈列着水果、饭团、鱼等东西,还有路边的米饭和汤,俗不可耐。”路头”就是老百姓所说的“五路财神”。

农历正月初四,也叫“牛年”。自秦汉以来,传统观点认为正月初一为鸡年,初二为狗年。

第三天是猪日,第四天是羊日,第五天是牛日,第六天是马日,第七天是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在创造万物时,先创造了六畜,后创造了人,所以初一至初六是六畜之日。

正月初五,牛日:在东南西北,露露遇到了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中国汉族传统民间节日,也称“无缝节”。从除夕到初五,这期间有很多规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上述禁忌都被打破了,这就叫“破初五”。

《燕京岁时年谱》说:“初五叫‘破五’、‘破五’,不准以生米为吹,不准妇女出门。农历六月初六,公主、贵族、太监互致问候。新婚女子也于当日回宁,商人们渐渐开始交易。”

这一天,民间流行的饮食习俗是吃饺子,俗称“挤小人嘴”。据说这样可以避免谗言之恶。

民俗有一种说法

◆叫“破五”,因为过了这一天就可以打破以前的禁忌,所以又叫“五日隔”。

◆这一天,垃圾已经变“穷”了,要打扫屋子,整理垃圾,等着送出去。初六俗称“送穷出门”。

◆“五忙天”,切忌破土,否则可能有灾。

◆这一天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商家在路边摆好供品,烧香拜神,以求“发财”,正式营业。

由于地域不同,节日习俗也不同。在北京地区,这一天不允许女性探视,探视不详。在河南的一些地区,人们在这一天不工作,否则今年会出事。在晋西北,传统上在太阳升起之前,要掀开炕席,清理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加上鞭炮、熏香、纸拜;山西北部的民俗是用彩纸剪成人像,孩子们带着它们上街互相交换。把自己的纸人送给别人,叫“送走穷媳妇”;把别人的纸人改回来,叫“得道之福”;在山西东南部,人们过去常常把腐烂的衣服扔到墙外。

陕西两个有特色的地方是陇县和凤翔县。陇县是全县乱。据说一切不如意都要用这种糊状的食物来粘。也有人说是“吃穷粮,消穷根”,或者说是“贴穷坑”,“填穷坑”。也适合像搅拌面团一样用食物糊和填充。有的地方还说这一天不能出去走亲戚,说不能让亲戚穷。

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在“破五”那天早起,搞大扫除,放大炮,但是吃的东西和吃的很不一样,是饺子。不是饺子,是煮角。我包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就做好了。还裹着肉。包饺子的时候一定要点上一根香,绕在包饺子馅的锅上,再包饺子。这是为什么呢?凤翔人说:这是把“五穷”之类的围捕起来,包起来,煮了吃。

天津人破五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案板要叮当作响,让邻居听见,以示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开心的事都归结于“小人”,只有摆脱了“小人”,才能繁荣昌盛。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是避邪避灾的意思。原来,在除夕夜,当人们邀请上帝时,他们忘记了肮脏的上帝。她生气了,就去找弥勒佛闹事。弥勒满脸笑容,却不回答。污浊的空气如此令人难受,以至于他的头发都快被扯下来了。弥勒见事态即将严重,便说:“就这么办吧!今天是第五天,让人给你多放几把枪,包个饺子,花好多钱!”。于是就有了“破五”的说法。

“遇见财神”也是这一天的重要主题。

按照老习俗,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一开始,大大小小的店铺一起关门,正月初五,家家重新开张。鸡鸣起床,放鞭炮,招牌挂红布,喝财神酒。祭祀中必有一条大鲤鱼,谐音为利,故称“元宝鱼”。农历五月初五早上,肯定有金元宝卖。商店竞相争夺它们。将鱼脊穿起来挂在横梁上,鱼头朝内,身上贴上红纸金元宝,寓意“生财进宝”。

阿清诗人顾铁青在《贾青录》中有一首竹枝诗,描写了五月初五苏州人迎财神的情景:“五日财源,五日一年愿;谨防别处早遇神,连夜抢着捧道。”(“持道头”意为“迎财神”)。

除了卖鲤鱼,还有“送财神”的人,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或街头小贩。他们低价购买财神的雕像,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推销:“送财神!”户主千万不要说“不”,而是礼貌地说“谢谢你开车,请快接。”几个铜币能买一个,就算穷也要赏一个豆包换一个,才能得到一个“财神到家,越渡越多”的好运气。

据记载,旧时张家港有贴财神的习俗。当地人把财神的图案刻在黄纸上,贴在人们的门上。他们贴的时候嘟囔着“财神贴的高,主家包子、蒸饼;财神卡低,家运开年;财神不分高低贵贱,主人的钱撒了一地。”

正月初五被称为“财神的生日”。据《古作物杂识》“初四,下午接灶,晚上接路边。每个人的小房子前都挂着两盏灯笼,堂屋里陈列着水果、饭团、鱼等东西,还有路边的米饭和汤,俗不可耐。”路头”就是老百姓所说的“五路财神”。民国时,店铺从初四午夜到初五凌晨开门营业,灯火通明,点起蜡烛,摆好祭坛接待“财神”,蜂拥至财神庙“兑换金元宝”。在第五个月的第五天,所有的商店像往常一样开始营业,并且陈列着酒。任何一个被请喝酒的店员,都是持续性员工。近年来,一些商店在初四晚上的凌晨燃放鞭炮和烟花,这意味着“收到财神”,还有一些商店在门上张贴偶像。

“迎财神”习俗的由来

在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时期。至今仍在民间流行。只有“财神”,即所谓的召公元帅,据说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成仙了。姜子牙协助周武王伐纣。他跑下钟南山管闲事,站在商纣一方反对义师。不幸的是,他被杀害了。一个游魂被任命为真神,负责迎接傅的到来。在他的指挥下,有四个小神:赵宝天尊,那田真尊,幸运使者和利市仙官。接触到这支发财的队伍,召公元帅成了那些希望发财的人崇拜的对象。或者说他懒,冷漠。他每年只在正月初五走一次龙虎谭旋,而且是随机的,他可能不会去任何一个。所以大家会在这一天早早放鞭炮,焚香祭祀,提前等候迎接他。

但有人发现这个本尊的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于是没有在农历五月初五大吵大闹,而是在“财神生日”这一天悄悄准备了一个盛大的祭品,指望他从后门溜进来享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商家和饭店的店铺里都有或大或小的“财神爷”。平日里电子香烛时开时关,突然在这一天悄悄摆上四菜一汤,就是我们掌握了信息的证明。

财神只有一个,下属四个数量也只是九牛一毛。然而,有那么多人想发财。明显是供不应求,于是有人主动去平衡供需矛盾,就产生了一种新的风俗画——“送财神”。农历五月初五,贫穷的乞丐三五成群,戴上面具,装扮成财神的队伍,被称为“送财神”或“跳财神”。按规矩,主人必须当场给钱作为酬谢,否则会在你家门前或店铺前大吵大闹,只会让围观的人发笑。还不如花点钱,赶紧把这群“活财神”打发走。穷人冒充活财神,抢财神送走。这种讽刺的街头闹剧,给稀里糊涂的迎财神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趣味。这几年,成群结队跳着送财神的场景已经不存在了。而是一直单独采取——悄悄走到门口,在门背后贴一个财神的红纸雕像,然后伸手要钱,正好看到时代在变,风俗容易创新。

都说财神是有钱人供奉的,没钱的人是不会显灵的。有一个“财神菩萨休妻”的民间故事:从前,财神庙里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富女神。后来,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见了。原来她是被财神离婚的。财神为什么和妻子离婚?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一个乞丐很穷,他路过一座古老的寺庙。进寺后,他没有拜过任何菩萨。他只是摸了摸财神的雕像,然后鞠躬,乞求财神给他钱。召公元帅看到他是一个乞丐,他认为他必须放弃一些香烛,但他仍然想要钱。世界上有那么多可怜的乞丐,我能帮助他们吗?但是乞丐想的正好相反。他认为财神将永远帮助穷人。富人不愁吃穿。求财有什么用?我一直在膜拜。这时,财神动了恻隐之心,想叫醒打瞌睡的财主丈夫,劝他发发善心,给乞丐一些施舍。但财神不理,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她是财神爷,但是财权在老公手里,老公不点头。她怎么能把钱给乞丐呢?皇后没办法,只好摘下耳环扔给乞丐。突然,乞丐感到有东西从神龛里扔了出来。他一看是一对金耳环,知道是财神送的,连忙磕头,连叫“财神菩萨磕头”。当财神睁开眼睛时,他发现皇后给了这个可怜的乞丐她那些年给她的东西。他大怒,把财神赶出了神社。从那以后,几百年来,没有一个穷人因为崇拜财神而发了财。

民间也说财神是五路神。所谓五道指的是东西南北,意思是出了五道门就能拿到钱。清代鲁谷的《贾青录》中说:“正月初五是沈的生日。”金锣鞭炮,满是祭祀。为了争夺市场,你必须早起去迎接他们,这叫穷途末路。他还说:“今天前方的路是五祭中行走的神。”所谓“五路”,就是东西南北的中耳。“五祭是祭拜户神、灶神、土地神、门神、走神。所谓“路头”,就是在五祭中走向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