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日记访问记录
我们祈求越来越多?人的感情日记?能湿润国人的心,成为党群关系吗?连欣大桥?。以下是居民民情的日记访问记录,供大家参考!
居民日记(1)走访记录和马主任一家吃早饭,我跟着马主任去他家玉米地掰玉米。农村工作不像办公室。我们工作组已经商定,每天在村里集合的时间是上午10点。马主任家的两个儿子都在县城上班,家里的农活都是夫妻俩干的。大儿子结婚了,媳妇不会下地干活,只能在县城租房子?家人?。所以,我总是早晚帮他们在地里掰玉米棒子。
我们到田里不到一个小时,钟副镇长就打来电话,说乡委马书记要来村里看望我们,顺便也要督促一下最近的秋覆膜工作。我觉得马书记来没问题。顺便说一下,我想汇报一下我们支持小组最近的工作。马书记和我们的其他同志到达时,已经快10点了。到达马主任家后,马书记查看了我们的住处和驻村帮扶组的简易办公室,以及相关资料和民情日记。之后,我们开了一个简报会向马书记汇报。作为帮扶组组长,我简要汇报了驻村帮扶组近期的工作情况,特别是村民提出的整体安置、村道硬化、学校教育等问题。听完汇报后,马书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们反映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关于移民整体搬迁,他说,去年县扶贫局向省市上报申请纳入易地移民搬迁项目,至今未下发;关于村道硬化的问题,他说虽然县里纳入了?十二五规划?规划中,但为了早日发布,希望能帮忙争取一下。我也说明了我的计划,就是通过我们人大的领导,去告诉我以前的华龙领导,也就是现在的省交通厅副厅长陶,能否早日批下来。关于学校的问题,马书记说最近和乡中心校校长商量解决。同时,马书记要求我们抓紧秋季地膜覆盖工作,为确保明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对此,我当即表示,明天去农村收塑料薄膜,后天正式开始。
通报会结束后,马书记一走,我们就继续走访农民。今天,我们拜访了第二个和第一个社团的农民。在去一舍的路上,我们沿路看到一个布局整齐的大院子,里面是一排不算太旧的瓦房。包村村干部老谢说,几年前是学校,之前卖给农民了,不然可以直接用来建村级活动室。xx村没有村?两个委员会?活动室,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我也经常在想。虽然村民没有提出来,但是作为一流的村级组织,不存在主动影响村级工作的立场,所以我们已经把这件事情列入了近期的工作计划。从这个院落的前面一直走到清真寺。清真寺后面还有一个院子。听老谢说是清真寺的。不过院子最里面有三间破旧的平房。谢先生说,原来是村里党员活动,现在已经废弃了。我想,如果村里有钱建村级活动室,选址是个大问题。
随后我们沿途走访了马、等四位农民。这些家庭是相似的。每家种三十亩地,养三两头骡子、驴等大型动物供劳动,养几只羊。当我们在党员中拜访马忠福家时,天色已晚,但这位老党员坚持要我们留下来吃晚饭。听老谢说,那老头是村支书,通情达理,在村里很有威信。我说,那就跟他说。老党员说,他今年76岁,上世纪80年代当上村支书。他家现在有八个人。今年他家耕种了17亩承包地,还耕种了23亩别人的撂荒地。他还说种全膜玉米好。去年种了13亩,明年还要种20多亩。话虽如此,我们还是不失时机地鼓励他的儿子马今年多盖几片,争取明年种50多亩,乡上和我们都全力支持。他没说,我们留了电话,让他考虑考虑。谈起村里的工作,老党员感慨万千!他说:?那时候党员才是真正的党员,现在党员不行了!现在我们村大部分党员干部都享受低保,这说不通?。我赶紧跟他解释,村里低保马上要调整了,我们会尽量做到公平。关于低保的调整,乡里也让我们抓紧时间,因为去年xx村就有很多村民为此事到县民政局上访。这几天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村支部的马,他说他家也享受低保,但他说村里真的到了调整低保的时候了。我们聊到一半,党员媳妇拿来了普通的土豆菜和馒头。老党员很热情,一次次被允许吃饭,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当我离开时,我对老党员说。你是老党员,老干部,我们很看重你。以后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支持我们在村里的工作吗?。他连连点头。
因为今天是星期五,我们参观完就要回家了。但是因为钟副镇长今天在乡上接受计生工作,我们回去的时候没有车。我说,我们今天去走走吧,走一个小时到山下,那里有班车。大家都同意。刚出村,村委会马主任打电话说有便车。他同意带我们回去。过了一会儿,一辆桑塔纳轿车停在路边,让我们上车。我们人多,车也挤。但是我们边说边笑,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乡政府。
居民日记(2)的来访记录都是新拆迁户。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各占一半左右。山上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强烈要求搬迁。在村委会的协调下,在山脚下布置了一些房子地基,条件好的都搬下来住新房。目前山上大概有七八户人家,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爬上山路,大概二十分钟就到了第一家,叫徐光超。家里三口人,有三间低矮的土坯房。家里乱七八糟,院子里全是刚孵出来的小鸡。徐光超的儿子徐斌告诉我们,他们三人因为母亲生病得了肝硬化,一直在外打工,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治疗的希望,她必须回来。他母亲的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父亲身体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他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照顾父母。为了赚点钱,他去省农科院学习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刚起步,还没看到收成;同时回购了一批鸡,准备搞规模化养殖。徐斌是我家访时在一个农民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他今年25岁,是村里唯一一个搞特种养殖的。我深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想,新农村建设需要年轻人。我跟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一定要多加小心。有问题请及时找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得病。
再往上走,我来到了枚乘的家。她在树林里放牛。我说,我们是谁?三万?活动工作组想去她家坐坐,她就把牛绑好,带我们去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她住在山上,但房子干净整洁。她说这房子已经建了好几年了。枚乘今年39岁。她是我在一次入户调查中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有点激动。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太少了。
枚乘一家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着农用车在周边村子里做农产品买卖,每年都能赚点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算了一下,她家里种田养殖的毛收入每年近两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上小学。她家是我去过洪门浦村后,比较好的一个家庭。我问她现在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她说主要是女儿上学难。她只有9岁。她每天都要走好几里路到山脚下学习,没有同伴。中间有很多野猪,很危险。她可以在上学的时候寄。如果她放学后太忙,她将不能去接他们。希望能解决。然后希望村里帮我协调一个山下的房子地基,或者我想搬下山去住。
三组山里面的资源其实很丰富,森林保护的很好,山的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去工作,像枚乘一样,他们仍然可以在家里发展农业来赚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尽量吸引年轻人回来。年轻人回来了,村子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后来又去了吴玉海、程、吴朝旭、涂元锦等。,情况基本相同。他们都属于那种很勤奋,生活还过得去,但是生活条件很差的那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野生动物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了。他们请求村里帮助他们搬下山来住。
从山上走回来,我觉得村里搬迁扶贫是正确的。村民们应该从山上搬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是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的,山田资源可以用来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办法增加收入。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所以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和村庄。如何探索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活条件差的村民搬迁到公路和集镇周边,让他们搬下来,稳定地生活,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居民日记走访记录(三)今年以来,市畜牧兽医局在何世礼乡和何世礼村进行了驻村走访。拜访慧聚?工作组通过入户走访记录日记的方式收集民情民意,解决了村民关心的实际困难问题。
据《春人情怀日记》记载,村里的四组阿布扎比?斯蒂等9名村民提出,小区通往独木桥的道路旁有水泥电线杆,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特别是,村民们搬运梨和棉花非常不方便。请工作组帮忙协调解决。工作组向乡政府和农村供电部门反映了这一问题,并通过与乡政府分管领导、道路施工方和供电所负责人协商,就移动电话杆达成一致。目前此事正在落实中,将方便250亩果园和196亩棉花的运输。
工作组进驻该村之初,五位村民联名提出,每年给李湘花园和棉田浇水,因为浇水路线长,不方便,而且浪费水资源。他们希望在河西力克乡道到村委会9公里的柏油路上修建一条涵洞,需要挖开已铺好的柏油路段,通过埋设涵管将水从北方引入南方,然后在该路段进行道路扩建和铺油的施工工作。面对道路扩建的良好机遇,在征得乡政府同意后,工作组多次与市交通局、住建局联系协调,最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许可。在扩建沥青路面、修建人行道之前,实施了涵洞引水工程,使1.5万多亩果园的浇水问题受益,间接为村民争取资金1.5万元。
为方便村民前往村委会停车,村工作组与道路工程施工方协商,在村委会大门两侧修建停车场。通过工作组的努力,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多方支持,目前已经开始建设。停车场的建设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村工作组间接为村里争取了约2.6万元。
居民日记的走访记录(四)在村委会,我听到了村支书常斌书记对村子的简要介绍。全村7个村民小组,467户农民,人口1691,劳动力918,耕地5002亩,平均2.96亩。村党支部有9个党小组,其中党员64人。其中,女党员14人,45岁以下中青年党员23人,60岁以上老党员23人,高中以上学历党员6人,初中以上学历党员40人。村里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玉米制种、养殖和劳务。2011年,全村农民纯收入达到12577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9元。
在了解小庄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区统计局局队与村队进行了座谈。就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思路、党员引领示范、设施农业、物种、养殖品种、致富途径、致富信息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找出了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帮助该村明确了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的方向,制定了具体的项目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经过区统计局局队和村队的讨论,我深入到我的联系户二组贾胜友家中,听取他的家庭背景、困难和打算,详细掌握了他的基本情况。结合他的实际情况,我们帮他分析了致贫原因,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积极开展帮扶活动,送去了2袋价值200元的春播化肥。
贾生友,70岁,户主,长期患气管炎,家中三口人;妻子63岁,患肺气肿重病;儿子40岁,在铁通公司上班。家里只有1个劳动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养个企业,出去打工。20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
通过几次走访和与村干部的深入交谈,我认为贾生家庭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妻子病重,自己也有病。他们看病很久了,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二是家庭耕地面积小,再加上劳动力不足,家庭收入比较单一。帮贾生友做一个致富计划。
针对以上致贫原因,结合金佛寺镇小庄村整体发展规划,并通过与贾生友个人沟通,针对小庄村靠近* * *,我为该户制定了年度家庭增收计划,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四季豆种植面积,改良绵羊养殖品种,扩大养殖数量,增加家庭收入。
联村到户为民富民行动,可以帮助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开阔眼界,最终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也决心以这次行动为契机,狠抓当前工作,帮助贾生友谋划长远出路,让这次行动真正做到村村通、户户通、富民惠民。有感于《民情日记》2012三月10星期六晴《民情日记》中的几句话震撼了心灵,洗礼了灵魂。带给我们的力量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任何华丽的词藻都无法给予的。
当一场如火如荼的活动接近尾声,我们的目光就不能从那些饱含深情的文章中抽离出来?人的感情日记?走开。?房间很暗,这家人被墙围着。大家的眼睛立刻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不忍停留。?这是一个干部日记里的一段话。类似的话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感情日记里,但三言两语却震撼人心,让人眼眶湿润。在这个由政府推动、全省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我们的领导和干部可以俯下身子问老百姓过得怎么样,为老百姓办实事。通过《民情日记》中的一些动情的文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与人民群众的心是非常贴近的。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只有沉下身来,才能感受到一个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应该是这个吧?为民接村到户富民工程?必需品之一。领导干部中,不乏省领导、县领导。当我们看到他们俯身与人民群众交流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名党员和人民公仆的人性。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在很多领导干部主政、分管的单位,基层员工很少见到。有人曾开玩笑说,基层群众跟领导沟通、反映问题,比在医院排专家号还难。因为有的领导干部开会没完没了,宴请没完没了,出差没完没了?其实在单位,我们党员干部应该沉在自己单位的一线。如果每个领导都能弯下腰,沉下心来,深入基层,那不是很容易解决整个社会的基层问题吗?可以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个深入本单位基层的活动吗?既能解决基层活动更广泛的参与问题,又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目前,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凝聚人心,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改革攻坚战,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风险,是党员干部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下到基层去,把基层的声音带起来,把民意带起来,把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让你的决策更贴近人民,让你的决策不偏离改革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