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来,汉字经历了从图形到笔画的漫长演变。年、钱、幸福这三个词的进化史是怎样的?
1,年份的起源
相传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长着长长的触角,面目狰狞。“年”在海底生活了许多年,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吃牲畜,伤人性命。所以每到除夕,村寨里的人都逃到深山里躲避“年”兽的伤害。
今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在山里避难。一个老乞丐从村外走来。他拄着拐杖,留着优雅的银须,眼睛盯着马修星。一些村民封窗锁门,一些人收拾行李,人们四处呼喊。谁忍心照顾这个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建议他赶快上山,以避开“年”兽。老人笑着说,如果婆婆让我在家里住一晚,我一定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仔细一看,见他英俊潇洒。但她继续劝说,求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没办法,只好离家到山里避难。午夜时分,年兽闯进了村子。它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的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屋里点着明晃晃的蜡烛。“年”兽浑身颤抖,发出一声长啸。“年”瞪了婆婆家一会儿,然后尖叫着冲了过来。当我们接近门口时,院子里突然传来爆炸声。年浑身发抖,不敢再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最怕火,最怕爆炸。这时候婆婆的门大开着,我看到一个穿着红袍的老人在医院里笑。“年”大惊失色,狼狈而逃。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看到村子安然无恙,都非常惊讶。这时,老婆婆恍然大悟,赶紧把乞讨老人的承诺告诉了村民。村民们涌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的门上贴着红纸,院子里一堆没烧的竹子还在爆炸,屋里几根红蜡烛还在发光...为了庆祝吉祥的到来,欣喜若狂的村民们纷纷换上衣服和帽子,去亲戚朋友家祝贺和问好。这个故事很快就在周围的村子里传开了,人们知道了赶走“年”兽的方法。
从那以后,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鞭炮。家家户户烛光璀璨,不如等过年。第一天的凌晨,我要给亲戚朋友打招呼。这一习俗越来越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福”字的由来
相传攻周胜利后,封神时,将妻子叶封为穷神,对她说:“你不能去福地。”从那以后,家家户户都贴出了新年的祝福,就是告诉可怜的上帝,我是福地,你一定不能进来。“福”字是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的象征。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它反映了人民对好运的向往。
伏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神前盛酒容器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来象征富贵。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民间在门前贴上了“福”字,甚至后来还倒贴“福”字,以求谐音“福已降”、“福已至”。
3.货币的起源和演变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最早的货币是实物。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为角色,农耕民族以谷物、织物、农具、陶器、海贝、珍珠、玉器为角色。根据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了大量的陶罐作为祭祀用品;大汶口文化埋藏了大量的猪头和颚骨,说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已经发挥了货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流通广泛的古代货币是“壳”。因为牛、羊、猪等牲畜分不开,五谷要全烂,珍珠玉石太少,刀、铲又重,最后集中在海贝上。海贝可以作为颈饰,价值不菲,便于携带和清点,所以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被选为货币。考古发掘中,夏商时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天然贝类,贝类一直到春秋时期都是作为货币使用的。因此,中国汉字中与财富和价值有关的词大多与“被”字有关。
进化: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进化。贝壳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就以贝壳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是与价值有关的词,大多出自“被”。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贝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钱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造钱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天然货币在中国逐渐退出货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