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中秋之月(苏轼)
金风送爽,明月当空,一年中气候最宜人的中秋节到了。这一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中秋赏月》。
苏轼《中秋赏月》赏析
?图中的入声字用一个小黑点表示,隐藏在每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练练侦探的本事,看看能不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后,就可以玩“标调”的游戏了:在所有的入声字上画一条横线,也就是上声和下声。这个符号的意思是平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有些有一两个声调的字其实是入声字,要标成入声字!然后在所有的声调上画一条竖线,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这个符号代表音调。如果不能自己标注,也没关系。你可以根据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代表平调的符号,并根据它在你的诗上标注出来。不过我还是强烈建议你挑战一下自己,然后和照片对比一下。
朗诵,吟诵,吟诵,都是在哀歌和歌唱中体验诗歌节奏和韵律的好方法!在吟诵中,你可以不自觉地把读过的诗印在脑海中,同时感受到诗的美。
中秋之月,阳关七绝
千禧年过后,天气明显转凉。当我放学回家时,我坐在窗前做作业。当风吹来的时候,我不得不关上窗户,因为已经感觉很冷了。开学第一天,有时候写完作业天还亮着,现在还没写完作业妈妈就叫我去看夕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路边的树叶已经开始变黄了...就像宋代江西诗派诗人、人称“谢蝶”的谢懿在他的《垫江唇》中写道:“秋分金黄,秋风清露寒。寒癞蛤蟆满身光。肉桂香在远方。苏莲把外套脱下来,西安詹鸣管飞。衣着凌乱。银桥人散了。吹通管子。”金风送爽,代表秋天秋分节气的到来。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22-24日。“分”是“半”,秋分是秋天的一大半。《春秋故事·阴阳进出》说:“秋分,阴阳也半相,所以昼夜既寒又夏。”我和你分享杨普七夕的诗时说过“从立秋开始,高峰的阳会慢慢开始下降,极端的阴会慢慢开始上升”,从立秋开始积累的阴已经开始和秋分的阳竞争了。二十四节气也说:“秋分在八月中旬。分,一半也。这是90天半,所以分了。”这些记载告诉我们,“秋分”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古代根据立春、长夏、立秋、立冬来划分四季,秋分在秋季九十天的中间,平分秋季;二、此时一天24小时平分,各12小时。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秋分和春分是一样的,太阳几乎直射赤道。秋分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从赤道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各地的白昼开始变短,黑夜变长,即一天中的白昼开始比黑夜短;南半球则相反。
俗话说“千年一分为二,一夜寒,一夜寒”。秋分过后,降温速度明显加快。秋分的三个阶段也能反映这一特征。秋分的第一个标志是“雷声开始停止”。古人认为“二月雷响于阳,八月雷响于阴,万物入地”,也就是说,雷响是因为阳气盛,秋分后阴开始盛,所以不再打雷。秋分的第二个时期是“虫蛰空白户”。“坯”指未烧的砖、陶等。《礼记》注:空白,有益于其穴道之家,使明处稍小,很冷,也是金塞se之地。也就是说,由于天气寒冷,蛰伏的昆虫开始躲进洞穴,用细泥封住洞口,防止寒气入侵。《诗经·七月风》中也写道“穹窒鼠塞户。哦,我的妻子和儿子,说他们想改变他们的年龄,进入这个房间。”也描述了“空户”现象,但不是虫,而是农民用泥巴糊住朝北的窗户和漏水的门板,准备过冬的情况。秋分的第三个时期是“水开始干涸”。《礼记》注:“什么水是气做的,春夏气到,所以长,秋冬气归,所以干。”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秋分时节的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蒸气蒸发迅速,湖泊和河流的水量减少,一些沼泽和水坑干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秋分”将迎来中国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08年6月2065438+21日,国务院关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所以从今年开始,每年农历的秋分都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宋代禅宗大师吴门惠凯有两句著名的诗,“春有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古诗词中,“春花秋月”总是一起出现。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美,秋天最美的是天边的明月。对于古人来说,“天、地、日、月”都是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对古人来说极其重要。那么古人会如何对待这么重要又神秘的东西呢?古人会给他们祭祀,因为祭祀对古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据历史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在春分祭祀太阳,在夏季至日祭祀大地,在秋分祭祀月亮,在冬季至日祭祀苍天的习俗。其礼拜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它位于四个方向:东南和西北。因此,秋分最重要的习俗是“祭月”。月亮阴,秋天也阴,秋天的月亮特别亮,所以古人祭祀秋天的月亮。秋天对应五行中的金和西。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的“月坛”建在西方的原因。
明代《北京岁时物语》一书详细描述了北京人祭月的习俗:“中秋之夜,人们立起月宫的符号,兔如人站其上;陈瓜国当庭;饼面绘有月宫蟾兔;男女拜香烧之。”但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里记录的不是“秋分”节气的习俗,而是中秋节的习俗。这是因为,根据专家的研究,“中秋节”原本定在“秋分”这一天,但由于农历八月这一天每年都不同,所以不一定会有满月。当然,中秋节在满月的第四天是最合适的,所以“中秋节”后来从“秋分”转移到了中秋节。当然,正式的祭祀是皇帝和官员的事。虽然普通的民间人士没有如此盛大的牺牲,但他们也会去拜月赏月。《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丢西姆拜月的故事可以说是这一习俗的体现。到目前为止,中国有许多历史遗迹,如拜月祭坛、月亮亭、月亮塔等。,曾是拜月古人赏月的景点。尽管现在拜月人不拜月了,但人们仍然会在中秋节赏月,这可以说是这一习俗的遗产。
?说起中秋节,大家当然都很熟悉。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和清明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因为他们正好是三秋的一半,所以他们被命名为中秋节。因为这个节日在8月15日,所以也被称为“八月节”和“八月半”。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展开的,所以又俗称“月亮节”、“月亮节”。中秋节的满月象征着团圆,所以也被称为“团圆节”。前面说过,中秋节是由“秋分祭月”发展而来的节日,所以一般来说,中秋节和秋分在时间上是很接近的。中秋节习俗的核心是围绕着“月亮”,如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等。而且八桂花香,所以中秋节的时候人们会赏桂花,喝桂花酒,说不定月宫里还有桂花树,吴刚砍桂,月亮夺桂的传说都是这样的。
那么古人是如何崇拜月亮或拜月的呢?《帝京风光略》也说:“八月十五,祭月,饼圆,瓜错分,瓣刻莲花。.....嫁给省亲的人,总有一天会回到婆家,这就是所谓的团圆节”。《醉翁新编注》记述了的风俗:“青城家子弟,不分贫富,可自行上十二或十三。都是用大人的眼光装饰,在拜月上楼或者中庭烧香,各有各的方向;男人愿意早早去蟾宫,爬仙女月桂树。.....女人希望自己长得像嫦娥,像明月一样圆”。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到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支起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会被切成莲花形状。月下,把月亮雕像对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轮流拜月,然后主妇切团圆月饼。提前把人裁掉算算全家的人数,家里的和外地的,都算在一起,不能多裁或少裁,大小要一样。
文人墨客对月亮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赏月,或泛舟邀月,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说到中秋诗词,你首先会想到哪一首?恐怕十个人里至少有九个会回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好风光。”的确,苏轼的诗“明月几时明?”被后人誉为中秋第一词。胡载曾在《渔隐从化集后》中评价东坡的诗:“自东坡《水调歌头》出,馀词皆弃。”此词有个小序:“陈冰中秋,饮酒过度,酩酊大醉,写此文,怀子游”。这里的“子游”二字,是苏轼弟弟苏辙的字。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是苏轼写于陈冰年间,即1076年密州中秋之际。当时,他和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于是在一夜饮酒,一醉方休后写下这首诗,不仅围绕中秋月圆展开想象和思考,还将人间的悲欢离合融入对宇宙和人生的哲学追求,表达了对事业的怀念之情。有意思的是,苏轼中秋节的月亮不仅仅是“几时有明月?向天要酒”,但他还有另外三首关于中秋的脍炙人口的诗,分别是《西江月,人间一大梦》、《念奴娇中秋》、《阳关曲,暮云漫寒》,每一首都让人拍手称快,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说到这首《阳关曲暮光溢晴寒》,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题目有点像词而不是诗?我自己也有同感。但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首诗是在《千家诗》中,在那里它被归入“七绝”的体裁下,诗名为《中秋月》。所以我一直以为是四言诗,但是当我准备分享资料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很多赞赏的都说是字。经过了解,我发现“阳关曲”是一个词牌名称,是根据王维《送元二去安西》中“人出阳关无理由”这句话命名的。此外,这个词牌的格律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十安Xi》的格律写成的。而且大家都知道《送元二十一个Xi》是一首四行诗。所以,你可以说苏轼的这部作品是词,也可以说是诗。
就像月亮什么时候会亮一样,中秋的月亮与苏轼的弟弟苏辙密切相关。事实上,在创作《明月几时明?,苏轼兄弟得到了重聚的机会。分离七年后,兄弟二人再次赏月,心中自然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于是乎,兄弟俩满脑子都是诗,苏辙写了一首《水貂头徐州中秋》,苏轼写了这首《中秋》。
苏轼中秋赏月四大名句中的《西江月,人间一大梦》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与苏辙合唱的作品,表达兄弟情谊。孔、刘尚荣《苏轼诗选》加了“西江月中秋与子游”一词的标题。从这些中秋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谊异常深厚。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必要介绍一下历史上苏轼和苏辙最深厚的兄弟情谊。
?两兄弟关系有多好?《宋史·苏辙传》记载:“哲与兄进退之源,皆同。患难之时,他们友好友爱,不缺怨恨,这是近代少有的。”连正史都认为他们的兄弟情天下罕见。
?苏轼比苏辙大三岁,两兄弟从小手拉手,从小到大一直在受苦受难。苏轼和弟弟在悲痛中互相安慰,在灾难中互相帮助,经常梦见对方,经常给对方写诗。苏东坡是他弟弟的朋友和老师。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对儿子的原因知之甚少,我的才华和谐而清晰。”作为哥哥的我并不孤单,如果是好朋友的话。”苏辙在东坡墓志铭中写道,“初入公职,从之。爱抚我的是哥哥,教导我的是老师。“苏轼觉得弟弟文静圆滑,是他贤惠的朋友。苏哲觉得哥哥知识渊博,是教他的老师。
?苏轼和苏辙是同门书生,同年入仕途。他们的政治思想大致相同。在变法斗争中,他们共进退,晚年也被流放到南方蛮荒之地。苏轼的散文通俗化,个性鲜明,不合时宜,不拘小节,旷达洒脱;苏哲对他显然是互补的。他的性格冷静、内敛、不张扬。天下高人一等的苏轼,经常给哥哥出谋划策,所以仕途比较平坦。
?翻看他们的诗集,很大一部分是他们的互答。因为两地分居,兄弟俩经常给红岩送书。苏轼几乎处处给苏辙寄信寄诗,尤其是晚年被贬谪时,苏辙经常回信。苏轼的诗有100多首,如石子游、别子游、鹤子游等。这在历史上的文人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公元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苏辙派他去郑州。这是兄弟俩第一次分手,两个人都很难过。苏辙写了一首诗《淮渑池寄子盼弟》:“别了,又怕雪泥远。返回骑行,我还在找桥,行人已经往西去了。你当过县官吗?在老和尚家的墙上。一个人去旅行的想法很美好,但令人无语却尖叫。”而苏轼则呼应了著名的诗句“怀古从渑池到何姿”:“各地的生活是怎样的?它应该像在泥泞中飞行一样:手指和爪子偶尔留在泥泞中,洪飞正在计算事情。老僧已死,成了新塔,坏墙没理由看老题。还记得当年是不是崎岖不平,路又长,人又困。”
?苏轼一生遇到的最大灾难是乌台诗案,因为有人把他的诗诬陷为讽刺朝廷。宋神宗大怒,将苏轼投入御史台大牢,险些丧命。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苏轼入狱后,大部分朋友都不敢为他说话。苏辙也深受牵连,但他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还把哥哥的家人接到自己家中安顿下来,并多次上书皇帝宗申,愿意免去他的官职,为哥哥赎罪。苏轼在狱中被御史拷打,一度认为自己生来必死,于是写下两首绝望的诗,其中有两句:“今生与你为兄弟,来生无因”。他们的兄弟情谊真的很感人!
知道了苏轼在苏辙时代的兄弟情谊,就能深刻理解苏轼在这首诗中想要表达的感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本身。
“暮云满溢寒,银发人默默转玉盘。”“暮云”是指夜晚的云朵,漫溢漫溢,月色如水。寒冷意味着清晰和寒冷。韩隐指的是银河,玉盘是月亮的隐喻。夜幕降临,云尽,满世界清冷,银河无声流,明月转天边,宛如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明年明月望何处?”我生命中这一夜的美好,不可能永远保留。明年去哪里赏月?句子虽然很简单,却自然流畅地表达了每个人心中的感受,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不朽名句。
这首诗第一句写的是“从月明到中秋分外明”,但不是直接从月光写的,而是从“暮云”写的,用笔一波三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尽”,感觉更加明朗。句中没有“月光”“水”等字面意思,但“溢”“冷”等词在如水的月光下都是有趣的,都是有水的空明。
月星稀少,银河系也很遥远。《银人无声》不仅仅是简单的现实主义。好像是说银河系应该有声音,但是因为遥远所以“无声”,天空的感觉是浩瀚的。后面是一个“转”字。在古代,写时间秘密地、缓慢地、不知不觉地向前移动时用“转”字,也是为了突出赏月时时间偷偷流逝的情况。天上挂着的明月,就像一个“白玉盘子”。这样的说法,自然让我们想起李白的《鼓浪屿》:“年少时不知月,故谓之白玉盘。”这里用“玉盘”的比喻来写月亮的美好感觉,“转”字既赋予其神奇的运动,又寓意其圆。两句话不写赏月的人,都是赏心悦目,人在其中舒服。
月圆,更值得兄弟团圆。难怪诗人要赞叹“今生今世”的“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生此夜不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要好好享受,不辜负这一夜的意义。然而,正如明月依旧圆,人生也是难相逢,易分离。兄弟分离在即,诗人不禁感叹“今生今世”的短暂。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生非良宵”直接引出了最后一句话的感情。说“明年何处见明月”当然是说“明年未必如此”,这是表达“悲伤”。同时,“往哪里看”既是对对方的提问,也是对自己的提问,其实隐含着漂泊的感觉。最后两句“这是我生命中的夜晚”与“明年的岳明”相对,两个字重叠了两个字。“岳明”的“明”字和“明年”的“明”字一样但意思不同,只是对仗更有技巧,真是巧妙自然。再加上“不好”和“往哪看”,唱歌回答问题就会产生说不完的感觉。
这首诗从月色之美到“月圆”之喜,从当年的夜晚到明年的中秋节,又归结为其他的感受。形象浓缩,境界崇高,语言优美隽永,完美体现了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谊。
苏轼中秋赏月的参考反馈话题
1.通过我对节气“秋分”的介绍,你能猜出春分是什么节气吗?
2.你了解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吗?我可以介绍给你吗?
3.今年中秋节你去赏月了吗?你知道中国还有其他赏月的地方吗?
4.除了赏月、拜月和祭月,你还知道其他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吗?你知道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吗?
5.关于才子苏轼,你知道些什么?除了苏轼和苏辙,你知道历史上还有情深意重又同样才华横溢的兄弟吗?
6.可以分享一部不是苏轼写的关于中秋节的作品吗?
?参考数据
史上最深的兄弟情:苏轼与苏辙
一生的好兄弟——谈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谊
中秋节的月亮太硬了。
苏轼的四首经典中秋诗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