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简介

傣族民间舞蹈既保留了古代乐舞的遗产,又有即兴表演的自娱性舞蹈。在表演过程中,鼓是最重要的伴奏乐器,根据鼓手的轻重缓急,演奏不同的节奏,使民间舞蹈更富有民族色彩。傣族天气湿热,属于亚热带气候,人喜清静不喜活动。因此,舞蹈节拍多为2/4拍,节奏连续,动作平缓稳定,节奏重复有规律,跳跃动作极少甚至不存在,还有一些佛教文化因素。傣族人喜欢水,爱干净,用来表现水的延展性,膝盖平滑均匀的伸展,轻微的震动,轻柔的节奏,舞者的温柔美丽。“一条直边”和“三个弯”的造型对是水平的或向后的。傣族人民非常喜欢孔雀的美丽和柔软,这也表明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傣族舞蹈具有优美、质朴、柔韧、灵动、含蓄蕴藉的特点。傣族舞蹈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为膝盖的平缓起伏和身体、手臂的多彩“三弯”,刚柔并济的动作节奏,小腿的灵敏运用,抬、腹、胸、头的巧妙配合。傣族民间音乐和旋律比较稳定,优美宁静,节奏感强。

(3)欣赏作品的表演

1.孔雀舞

《孔雀舞》首演于1957,改编自阿呆民间舞蹈《孔雀舞》,曾获1957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节舞蹈比赛金奖。导演是金明,首演团是中央歌舞团。

在傣族地区,传统的民间孔雀舞由男性表演,他们必须穿上带有孔雀尾羽和翅膀的道具才能表演。但是在这项工作中,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女性来完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舞蹈的艺术性,注重人物的情感表达,舞蹈去掉了原来笨重的道具,摘下了演员脸上的面具,将傣族的一些其他舞蹈、中国古典舞和孔雀舞的一些动作的手势和姿态与原有的旋律动作相结合。同时,通过观察孔雀开屏、饮酒、沐浴、跳跃的变化,通过学习转化为女子群舞的表现力和张力,进而强化舞蹈的魅力,表现了傣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对和平的向往。

2.水

作品《水》1980大连首演,充分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特点。此舞获首届全国舞蹈大赛编导、服装设计一等奖,演员获优秀表演奖。导演杨·,著名舞蹈家道美兰首演。

傣族主要生活在西双版纳和中国其他地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温和,自然风光独特。傣族的舞蹈刚柔并济,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雕塑感。导演把她对生活的感悟和观察融入到了作品水中,素材很普通。她以泼水、拉发髻、打水等傣族姑娘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深入到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表达了爱水与水的亲密关系。

舞蹈结构清晰明了,内容主要由抽水、洗头、归位三部分组成。洗头是舞蹈的重点。

第一部:夕阳余晖中,自以为穿着红色马甲和湖绿色长裙的傣族姑娘,手里拿着水罐,优雅地走向水边。她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了美丽的自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喜悦。女孩突然踩着优雅的孔雀步,做了一个“三向弯曲”的造型,生动地展现了女孩的天真与可爱。

第二部分:洗头可以分为洗、摇、拉七个过程。女孩背上披着长发,微倾着身子,用细细的水洗头,也洗去了一天的疲惫和劳累。同时在洗发水表演过程中,对水流和夕阳的朝向进行了命名,体现了舞蹈造型之美,符合生活逻辑。然后姑娘欢快地跳起了傣族舞蹈,空气中弥漫着傣族姑娘的活泼气息,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这时,伴奏音乐越来越欢快。女孩在溪边坐下,脚浸在水里,水花四溅。后来,她干脆跳下来和鱼一起跳舞。微风徐徐吹来,姑娘轻轻擦拭着干枯的头发,然后再快速旋转头发,将长发再次卷起来挽成发髻,将拉头发的动作融入舞蹈中,也是在基础上的突破,极具创新性。

第三部:天色渐暗,姑娘拿起砂锅,步履轻盈,伴着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

该作品为女子独舞,具有傣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导演主要表现了傣族姑娘对自然的感情,引导了傣族人民爱水、勤于用水的民族态度。也是对滋润万物的水的赞颂,赞美它给傣族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这种舞蹈灵动纯净,带有一些婉约细腻的静美,表现了傣族舞蹈中轻盈灵动的舞步和“三弯”的独特造型,也反映了傣族的民族风情。将傣族姑娘活泼灵动的身姿表现的淋漓尽致。舞蹈中使用的纱布也十分讲究,白色的纱布进一步表现了傣族人民对水的崇敬。在傣族,水象征着吉祥和稳定,水是人们最美好的愿望。跳舞的时候,围巾像荡漾的河水一样轻轻晃动。编舞师在学习民间舞的元素时,从规律而不是动作入手,表现出傣族民间舞特有的韵律魅力,使作品优美含蓄,呈现出清新自然的形象。傣族舞蹈家道美兰作为一名表演者,以其质朴温柔的风格和娴熟的技巧,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姑娘活泼可爱的魅力。她充满生活气息的表演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3.麻雀的精神

《麻雀之灵》由杨丽萍执导,1986,在京首映。1986作品获第二届全国舞蹈编导与表演大赛一等奖,音乐三等奖。1994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奖。

杨丽萍的名字因为孔雀舞而家喻户晓。她的舞蹈是感性的,灵魂的回归,跳着自己的舞蹈,展现自然,展现生活,与生活共舞。她在舞蹈创作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白孔雀飞过于晨曦,轻踩露珠,扇动翅膀,随风起舞。它展开镶嵌着金色羽毛的尾巴,用舞蹈来表达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它时而静静伫立,时而舒展开来。在初升的太阳背景下折射出其美丽的形象,高贵、质朴、蕴含着活力,是真善美的化身。作者在傣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旋律,通过对孔雀敏捷天性的主要描写,表现了傣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杨丽萍充分利用了手臂、肩膀和头部的动作,形成了一种安静而深沉的气氛,突出了孔雀的生命力。舞蹈诗情画意,具有非常强的艺术魅力。

这部作品并没有简单地再现傣族舞蹈词汇,而是在其动感的节奏中注入了现代意识,大胆探索,创造了更加平直、舒展、奔放的舞蹈词汇。创造性地发挥了手的表现力。食指和拇指顶端轻捏使其吻合,中指、小指、无名指自然倾斜,营造直观形象。运用手臂、肩膀、腰部等部位分层随节奏摆动,体现出孔雀的敏感和轻盈,完美展现了舞蹈的魅力和内在美。在舞蹈的结构上,脱离了民族舞蹈常见的生活再现模式,不仅按照孔雀的生活规律和表现形式,而且牢牢把握住了爱情二字,让观众通过看舞体会到编剧用心编舞。在造型上,要利用好舞蹈动作的对比,身体的平衡,左右,节奏的快速变化,从而营造出流畅但不失时尚的造型美。杨丽萍在表演中将他的生活和情感与舞蹈结合在一起。在舞台上,她不仅是一只孔雀,还是一个阿呆女孩,也是一个精神形象。她用心塑造的圣洁灵动的形象,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这部作品自1986首演以来,观者无不为之陶醉。他们每看一遍,都会被作品所传递的深刻诗意所感动。无论是动作本身还是舞者杨丽萍本人都表现出强烈的生活气息。杨丽萍曾经说过,她的生活需要舞蹈,她的生活应该通过舞蹈来表达。她用心跳舞,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回忆。“麻雀之灵”是杨丽萍自己团队对生命的理解和追忆。正是因为她对舞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无私的舞蹈境界,她的舞蹈才能长久存在。杨丽萍融进了翩翩起舞的孔雀。此时的她就像一个精灵,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张扬。

麻雀的精神就像一个蓝色的梦,一个无限纯净的世界。在那神秘的情境中,生命之河在流淌,洗涤净化着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