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待在室内和八天待在室内是什么意思?

禁忌文化,即文化禁忌,是指在某一民族或宗教传统文化中禁忌的事物、行为或言语。在我国,民间禁忌文化源远流长。在节假日或者特殊的日子里,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说,一定是每个人的禁忌,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叫做“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今天的黄道吉日就来分析一下这意味着什么。

老一辈人常说:“七天不出门,八天不回家。”许多人认为这意味着:七天不要出门,八天不要回家。有人甚至数出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是有害的糟粕,应该摒弃。

不过有句话叫“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其实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句教育话。“七不出门”就是出门前不出门,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而“八不回家”是指出门后不回家,意思是“孝、孝、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大基本道德准则,违反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先,没有脸面面对家人。

但是,确实有一些日子是民间特别忌讳出行的,这就是影响广泛的“杨公禁忌”。据清初年熊伯龙《不集》载:“世俗之人多畏杨公弼,说其不适宜游历,未明其理,故惑之。今天按它说的是‘房火猪日’,它的运行从大年初一开始,按二十八夜数,值班室是杨公弼。”

按照这个安排,杨公弼应该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九、四月七、五月五、六月三、七月一、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间隔28天。这是禁止出门离家的日子。

另外,也有人认为,如果以农历为标准,有几个日子应该是外出禁忌的。这些可怕的日子是:第五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三天。每个月的这三天,最好不要安排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长时间外出,因为每个月的这三天属于鬼节,鬼属阴,人属阳。所以这三天都很阴,不利于人们出行,是要避免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