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加冕仪式是怎样的?

举行加冕仪式是非常讲究和谨慎的。据《李逸礼》一书记载,当一个贵族年满20岁时,他的父亲或兄弟会在寺庙里举行加冕仪式。进行加冕仪式,首先要选择吉日,选定将要加冕的宾客并准备好祭品献给天地和祖先,然后由父兄带领进入祠堂,向天地和祖先献祭。加冕仪式中,来宾依次被加冕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一顶黑麻布做的布冠,代表有参政资格就可以承担社会责任;然后,再加一件白色鹿皮制成的皮斗篷,即军帽,表示你将服兵役,保卫国家的领土;最后,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仪式。三冠之后,子孙须设宴邀客赞人(赞人是客人的助手叫“门房”)。“礼仪”结束后,胜出者进去见母亲,然后嘉宾取“字”字,代表他在未来社会的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能称之为“名”,普通人或同辈只能称之为“字”,因为方便别人称呼。然后依次见见兄弟们,崇拜者们,阿姨们。之后,胜利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冕时所戴的帽子和穿的衣服,戴上深黑色的礼帽和礼服,带着礼物去拜见国君、清大夫(在乡中担任官职)和项先生(从乡中退休的官员)。加冕仪式的仪式从周朝一直持续到明朝,直到清朝强迫中国人民改变习俗,加冕仪式才逐渐衰落和消失。左思《咏史》诗中有一句是“弱冠,柔汉,优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