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社会事业
2012年末,石台县科协有38个团体会员(挂靠学会、协会、研究所),8个乡镇科普协会,79名会员,28个农技协会,1550名会员。举办科普讲座15场,讲座观众3300人次,举办科普展览3场,展览观众1400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份,开展科技咨询10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次,培训学员640人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4项。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覆盖率100%。
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中学63所,在校生13723人,比上年减少1323人,其中普通中学7所,在校生5443人,比上年减少486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1718人,比上年增加350人;城乡共有小学30所,在校学生4906人,比上年减少648人;幼儿园24所,1656人,比上年减少17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生0人。义务教育稳步发展,小学入学率达到99.83%,小学毕业生入学率达到93.4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18.56%。教育环境和设施逐步改善。小学人均建筑面积14.3平方米,普通中学人均建筑面积31.1平方米。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为91.84%,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为99.06%,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为100%。2012年,石台县共有社会福利收养单位17个,建筑面积19098平方米,床位1031张,医院工作人员803人。领取养老金和补贴的总人数为688人。城镇居民1990人,农村居民6645人。
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343人,参加失业保险38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9503人,参加工伤保险6605人,参加生育保险6000人。6.78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县从业人员登记失业率为3.7%。饮食:主食是米饭,也吃面粉。逢年过节,我们吃面条、汤圆、糯米糕、饺子。菜肴口味较重,喜欢酸辣,常以辣椒为调料。冬天,家家户户腌制蔬菜、腌肉、干菜、做豆腐乳。喜欢吃沙锅炖肉,俗称“吃灶台锅”。居民习惯喝绿茶。
民居:民居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这座建筑对房屋基础的朝向非常讲究。以前盖房子的时候,请地理先生先用指南针定好门的方向。如果门因地形不吉利,将门的一侧向内移动,直到它朝向“吉祥”的方向。这种习俗在农村仍然流行,人们更注重坐在朝南的位置上。盖房架梁被百姓视为大事,所以要选个吉日,亲朋好友要送礼道贺,主宅大摆宴席招待客人。
礼仪:人们讲究礼貌。据县志记载,凡是“冠、婚、丧、祭”都要送礼,名目繁杂。现在送礼除了物品,还经常有红包。此外,民间婚丧(俗称“红白喜事”)的礼仪习俗依然复杂。
结婚贺词:亲戚朋友给男方家送贺词、烟、酒、钱、蛋糕;给女方家送衣服、被子、枕头、洗漱用品,叫“劝嫁”。
丧事:亲朋好友送香箔、食物、挽联等。,而且儿女公婆也送豆子和米饭。现在大部分人送烟,送酒,送被子,送花圈。
生日仪式:老人过生日时(一般60岁),亲朋好友一般会送上生日对联、桃子、面条、滋补品和衣服、生日蛋糕等。
月子仪式:生孩子未满月前,亲朋好友赠送老母鸡、鸡蛋、面条、糯米、豆干、童装等。,也就是所谓的“月亮仪式”。产妇前半个月吃老公亲戚家的饭,后半个月吃父母亲戚家的饭。今天,生孩子的仪式仍然流行,但孕妇分享食物的仪式已经被废除了。
建房入宅仪式:建房时亲朋好友赠送红绫、香烟、酒等祝贺。住新房时,他们发“乔迁之喜”的信息,亲戚朋友分发大米作为礼物,以示“良好的祝愿”。石台种茶历史悠久。据文献通考记载,宋代全国26种名茶中,当时石台县产的有两种,分别是“仙芝”和“嫩蕊”。
民国4年(1915),“祁宏”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全县成为“祁宏”的主产区。截止198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7.85万亩,产量2355吨,其中红茶产量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90%。
自1988以来,全县茶叶生产进行了结构调整。茶叶生产由单一的红茶调整为红绿茶并重,绿茶尤其是名优茶的比重逐步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县茶叶总产量2845吨,其中红茶1.805吨,绿茶1.040吨,绿茶590吨。总产值694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14%。
从1996开始,石台县茶叶主导品牌分为三类:一类是“石台湘雅”,全县绿茶知名品牌;二、历史名茶“祁红”;三是2000年田放茶叶集团公司创立的“田放”品牌。田放茶叶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茶叶品牌建设,成功开发了“富硒有机茶”、“吴丽清”、“田放抹茶”三大主导品牌,其中“吴丽清”牌绿茶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
从2004年到2008年,由安徽省农委、池州市政府主办,石台县市人民政府协办的石台茶叶节每年4月中旬举行。茶节以名优有机茶、特色农产品、茶机展销为重点,开展“十佳茶叶经纪人”、“十佳茶叶科技示范户”评选、名优茶评选、茶学经济论坛、茶商茶农论坛、茶乡特色旅游、旅游推介会、石台民俗用品收藏展、秋浦画院书画展、集邮展、摄影展、名优茶及千人产品现场制作表演。石台县居民多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壮、满等。使用的语言都是汉语方言。中国有四大方言的五种方言,即玄武方言的两种方言,徽州方言和赣方言的一种方言,以及江淮官话的另一种方言。
分布大致如下:七里、、都督、兰关的土著说石台话,属于吴语宣州片石(台)陵(阳)的一小块,是宣州话的一个特殊分支,与贵池灌口、太平三丰、庆阳陵阳、泾县后安的方言接近,但城关(七里地区)的居民说赣语和江淮方言。六都、七都、齐静、河口的土著说杨光、六都话,属于宣武方言中铜陵、泾县的小片。这种方言与泾县话、贵池东部话、铜陵话属于同一范畴,是典型的宣州话。占大、大研和田可的土著说的是回族方言敬(德)占大,与祁门安陵、易县梅溪、敬德话属一类。汲滩、丁香、小河、神田、七里城关居民讲赣语,是最北的方言,有江淮官话的许多特点,靠近怀宁、东至、贵池西部和东南角。这里的居民大多是来自赣语区的移民。此外,城关和县城西部的一些城镇的一些居民仍然说江淮官话。上述方言中,宣州话、徽州话为石台县本土方言,赣语、江淮官话为移民方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大量移民的进入,石台县的方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移民方言赣语的势力范围有所扩大。另一种移民方言江淮官话,已经被挤得找不到踪迹了;然而,原属武玉地区的土语——吴回话的势力范围已急剧缩小。现在只有朱珠的土著还在说方言,大部分说的是双重口音,复杂不纯正。原属武玉地区的一些村落被赣语所覆盖,其他地区的吴回话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赣语的一些语音特征。
据2011年吴语社在石台进行的方言调查数据显示,在石台,24%的人口说玄武话(通经片),主要集中在县东部,覆盖全县37%。有26%的人说赣语(淮粤方言),主要集中在县城西部,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的17%。说回语(詹静片)的人有19%,主要集中在县南部,语言覆盖面积占全县的26%;有17%的人说宣武(十陵片),主要集中在县城和北部地区;还有14%的人说江淮官话,大部分是集中在县城的移民。宣武十陵和江淮官话的语言覆盖率占全县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