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大营的诗

1.潮汕所有传统节日的详细时间。关于每个传统节日的诗歌或对联。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活动:春节游行,祭神祭祖,拜年。

正月初四——二月初:月内会举行巡神。活动:各村主要选择吉日,举行游神活动,俗称营主、文化游行、比赛。

正月十五:元宵节或上元节,活动:打灯笼,祭神祭祖,吃团圆饭。

2月底到3月初:清明节,活动:爬山踏青,扫墓祭祖。

五月初五:端午节,活动:赛龙舟,吃“机蛤”和粽子。

7月15日:中秋节,活动:祭神祭祖,兰盆胜会(孤儿)。

8月15日:中秋节,活动:祭神祭祖,吃团圆饭,拜月神,烧塔。

九月初九:重阳节或老人节。活动:登高和放风筝。有些地区会有吃香米和芝麻球的习俗。

10月15日:下元节,活动:祭拜五谷神(母亲),澄海、龙湖,有扫墓祭祖的习俗。

10月中旬:立冬节:活动:扛甘蔗回家,吃甘蔗,吃补品,朝阳地区吃香米。

11月底:冬季至日节,活动:吃汤圆,拜神,祭祖,扫墓。

元旦-12月24日:感谢上帝的恩典月。活动:各村主要选择吉日举行感谢上帝的恩典,这是今年的最后一个社交日。

12月29日或30日:除夕节,活动:祭神祭祖,吃团圆饭,给老人小孩压岁钱,逛花市,燃放烟花爆竹。

以上是潮汕的传统节日,不过你也可以看看这个:

http: //www。chaofeng.org/文章/默认。asp?Page = 6 & ampclassid = 13 & amp;Nclassid=

2.潮汕传统“营主”的由来,潮人对神的崇拜,主要以寺庙为主。

但奇怪的是,潮汕人来寺庙上香一般都叫“拜主”,而不是“拜神”。拜师和拜神是有区别的。只有在农历末赏神时,才称之为“拜神”、“谢神”。

究其渊源,还得从古籍说起。潮汕人自古就信很多神,每个村子都有庙,尤其是平原较大的村镇。

庙里供奉的大多数神像都是木头雕刻的。大的比人体还大,涂上金色。小的只有一两尺甚至几寸高,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有画。寺庙和潮俗统称为“老夫子宫”。

有大殿、厅堂、天井,天井两侧有“龙虎”壁雕。在屋檐和寺庙里也有用瓷器雕刻或镶嵌的龙凤或鲤鱼、人物、戏剧等各种图案。小庙只有茅屋的宽度,里面有供桌子用的神龛。

还有一个小一点的,只有一个小的模型宫殿,里面放着小神,人在外面祈祷。潮人所信仰的神灵有童话中的神、历史人物中的神、与外地相连的神、地方神等。一般认为的庙神有:田璇神、圣母(又称妈祖)、慈禧太后、朱升皇后、宝生帝、真主、齐圣夫人、三义帝(即刘备、关羽、张飞)。

各行各业也有各种神的名字,设小神龛供奉。解放后,迷信被破除,寺庙被烧毁改作他用或被拆除。

近十年来,一些老寺庙被作为文物重建,成为当地的景点。潮汕人崇拜的神有100多种,但土地神最受欢迎。村子无论大小,都要有土地庙;要建墓,必须在墓边立一块“土地神”(或写“赐福神”二字)的小碑。

这种土地神起源于古代的田舍神和社稷神。在潮汕农村,“三山之王”也被奉为最大的福神。

清代郑昌时在《韩江·卢文建三山王》中说:“三山之王,亦受潮之福也。”这是潮汐土地上独一无二的、最受崇拜的地方保护者;民间俗称“地主”。

每当村里有人去世,子孙或家属都要向田里的庙里报到,称为“报田”。城市居民也普遍崇拜土地神。

在墙壁不显眼的角落贴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楼主神位”甚至是神牌。在农历的第一天和第十五天或主要的民间节日,人们会烧香祭祀。

所谓大师,原本指的是旧官员。王应奎《柳南随笔》第五日刊行:“前明士绅,只以九卿称老爷,字林称老爷,外臣称老爷,馀者称老爷,乡人称老人。”

清代四品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在旧社会,士绅也被称为主人,仆人称主人为主人。

潮汕的寺庙,俗称老爷宫,其实都是一些历史或传说中的对百姓有益的官员、名人。这里说的领主,其实就是在人民心中有地位的人。

但由于几千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嚣和使用,给领主及其所在(领主的宫殿)的崇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揭开面纱,还原其历史本来面目。

第一,三山王庙。拜巾、明、独三山神。

最早的三山王庙是揭西县河坡镇的林天祖庙。此外,在潮汕县、中国台湾省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还有三山王庙。

第二,土地庙。俗称土地庙,俗称福德庙,祭祀土地神。

民间传说中,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也就是社稷神。第三,玉贤寺。

祭祀雨神。相传宋代有神童孙道者,被尊为雨神。

揭东、潮安、潮阳、饶平四县有玉贤祠。尤其是揭阳市揭东县罗瑜镇的“风雨贤祠”,更因与南宋爱国诗人谢翱的联系而闻名。

谢傲(1249-1295),本名高煜,本名Xi法子,是耿乐公爵。他不仅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反抗元朝的民族英雄。

同时,他也是揭阳市乃至粤东20多万谢氏居民的祖先。谢翱祖籍福建长溪。其祖师爷谢邦彦是宋代著名诗人,其父谢曜著有《春秋》和《左氏辨证》,传世。

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谢翱随父迁居临安。17岁的时候,已经能写诗和散文了,名声也不错。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六月,元世祖上书讨伐宋朝。

宋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在南涧府(府属今福建省南平市)开设衙门,号召四方起兵护宋。在爱国义愤的激励下,谢翱亲赴国难,将项勇引到文天祥那里,被任命为“参军顾问”。当时谢傲27岁。

景炎二年(1277),谢翱陪文天祥护送闵,南行,入漳州,攻潮阳。当时,随军而来的谢翱妻子吴诗已有身孕,不久在朝阳后江船上生下一子,取名淮胡,字醉仙。

后来在揭阳、海丰等地的战斗中,文天祥落入敌人手中,谢翱机智脱颖而出,潜回潮阳寻找妻儿,隐居在白土村,并秘密组织项勇到★★★★★★★★★

3.迎老爷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汉族民俗祭祀活动。应神爷是潮汕方言词。在这个短语中,它保留了蜿蜒(韩曙燕竹)和边界(文选薛烛)的古义。神的祭祀被称为“应大师”是因为在祭祀过程中,必须有土地神巡视土地和定居的仪式。

4.潮汕地区传统“营长”的由来。每年的正月,潮汕地区的民众都会举行一场名为“营主”的大型庙会。

一般来说,潮汕的“营主”是从农历九月初九开始的。“营地主人”是游客,“主人”是神。潮汕人信仰的神有“三山王”、“土地神”、“叔神”、“太子神”、“娘娘”、“公主”、“妈祖”等等。

“营主”的日子因村而异,一般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大师营”这一天,各乡村民彻夜不眠,早早就把供品搬到祠堂前的八仙桌上,也叫“神前祭”。

“营主”当天,“主”的神位上摆满了鸡、鹅、鸭、甜果(年糕)、香烛、“钱”、燃花、鞭炮等供品,在“主”的神位前形成了祭品的海洋,蔚为壮观!在上帝面前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发了财的“有钱人”,为了感谢他们的“主人”,让人专门做的,几个人围着能烧几天几夜的大鞭炮大香都不行。村里的阿姆阿姨为了表示对“主人”的极大尊重和拥有一颗圣洁的心,会在“主人”神前的祭品上放上几朵红花(石榴花)和仙草。

“大师营”正式开始时,是由村里的老人(村老板)带领,“大师”由村里的年轻人扛着。在潮州大锣鼓队(大村会有两三班锣鼓)的护送下,完成了。《营主》的路线很有讲究。“主人”先经过哪条路,哪条巷,就意味着村里“宅脚”的强弱,所以他们会按照祖辈定下的路线走,避免“宅脚”与“宅脚”的不和。

另外,“主人”一般不能越过隔壁乡镇的边界,否则会被认为是故意入侵其他地方,容易惹事。潮汕地区每年都有“营主”引发的乡镇打架事件。

在“营主”的日子里,各大寨都会请戏班招待“营主”。富裕的乡村会请一个潮剧团,稍微差一点的会请一个有磁带的假唱团。听说费用便宜很多。

小村庄会请电影放映队放映几个晚上的电影,有的村庄会请“纸影”班制作“纸影”和木偶。除了老板的慷慨之外,“大师营”的所有费用都是各家各户“题记”(集资)。“大师营”结束后,村里的老人会在祠堂前贴出告示,向大家公布题写的钱和为“大师营”活动支付的费用,以示公平。

很多村子会在“营主”这一天邀请很多亲戚朋友来做客。都说村里“营主”的客人越多,证明主人越体面,门就越红火。

《营主》的夜晚是年轻人的夜晚。村里的年轻人会把烟花搬到村里专门为“营主”搭建的烟花棚里。村子里的烟花会响一整夜。

“营主”是潮汕地区的民俗,文革期间一度中断。当时人们只能在“营主”日偷偷在家祭奠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主”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一年比一年热闹。虽然“营长”这一传统活动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英大师”其实是国家富强、人民安全的体现,也是潮汕文化的精髓。维护版权,拒绝转贴。

5.秋天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季节。虽然不像春天那样五彩缤纷;没有夏天那么茂盛;没有冬天那么白!但这是一个收获和芬芳的季节!

我喜欢秋天的收获。秋风把田野装点得五彩缤纷,秋风把高粱穗涂成金黄色;把果园里的苹果染成粉红色;把葡萄变成紫色。玉米棒子的红缨都干枯了,只有这里未熟的“大盲”缨还是红色的。

我喜欢多彩的秋天。看,这里有一点紫色,那里有一点黄色,黄紫点缀着绿色!深秋,绚烂的深秋,它在依然鲜亮的绿色中混合了金色和紫色,仿佛阳光融化成点点,滴落在茂密的树丛中,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

我喜欢秋天的树叶。梧桐和槐树枯黄的叶子被风卷起,在空中翻滚,像顽皮的孩子。快要掉下来的时候,被秋风卷起,在空中不停旋转,慢慢落下。有些落叶被当作有机肥,有些被风吹到河里,变成了小蚂蚁船...

我爱秋天!爱秋天的收获,爱秋天的丰富,爱秋天的残叶。我多么希望我能留在秋天!

6.潮州游神会的由来(大师营):

相传,安吉王是三国时王伉的偶像。王伉,蜀汉人,曾随诸葛亮进兵云南,后任云南永昌县令。在位时心系百姓,在明治执政时廉洁奉公,保护了泰坦的边缘。他在任职期间去世,当地人民建了一座庙来祭拜他。

清初,有一个姓谢超的官员,被人陷害。王伉出现救了他,谢感激他。他带回了王伉的雕像,并在潮南岸建了一座寺庙。安吉圣王吃一方香,护一方人,是相当神奇的。

据说一旦汛期来临,汉江暴涨,洪水暴涨,南堤告急。它的庙前聚集了一群青蛇和麋鹿,韩国的潮水慢慢退潮,堤防转危为安。城里的老人认为这是安吉的国王,象征着水的撤退,以保护环境和人民。所以扩建了庙宇,重建了更大的身体,祭拜也很隆重。

扩展数据

节日文化

潮汕节日文化深受神话和天命信仰的影响,四季八节都有不同的祭神对象: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夜拜神,九月初九拜孙公,十月十五拜五谷神农,十一月冬季至日拜神祖,十二月二十四日(小年)拜天庭神,十二月三十日拜灶神,等等。

不过,虽然各地祭祀神灵的对象很多,节日习俗也各不相同,但有两点是相同的。第一,节日照常祭神的同时,也祭祖。

从春节到除夕,祭祖是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年初一,“大年初一,早上祭祖,点蜡烛上香,备茶果酒。男女各祭奠父母,古往今来都祭奠”(嘉庆《澄海县志》)。二是在祭神祭祖的同时,特别关注个人、家庭、幸福的超越。

在中国,《游神》自古以来就是民俗、民间艺术、民族文化集中展示和交流的载体。游神的活动对于百姓来说是非常盛大的活动。为了举办好游神活动,游神团队会提前一个多月进行准备和排练。

主办方将在村里精心挑选符合条件的男女老少组成流浪神队。参赛者要负责扛雕像,拿飞镖和旗子,打锣鼓等。,各司其职,形成专业有序的流浪神团队。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神游戏有了很大的变化。游神游戏中供奉的神不再只是几个固定的神,而是因地而异。有的地方是三山王,关帝主,花主,虎主。路线是按照传统方式走的,即使有些地方改建了,大部分还是老样子。

百度百科-游神争霸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