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七子之歌》的全部歌词?

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朴实、真挚、感人的主题曲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不禁潸然泪下,把它当成了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不是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70多年前一个名为《七子之歌》的组中的第一首诗,作者是我校已故教授、著名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那是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闻一多漂洋过海到美国留学。从1922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并持续投入大量精力于几年前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一个人生活在异国他乡,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我亲身体会到了许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闻一多创作了许多爱国和想家的作品,如《七子之歌》。《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这位七个孩子的母亲坐立不安。七子自怨自艾,希望能回到母亲的心里。诗人写下“凯风”来赞美它。从《尼布楚条约》到《鲁大租借条约》,我们的国家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祖国的支持,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虐待,承担了它的悲伤,这比凯丰的第七个儿子还要多。因为它选择了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七个地方,所以每首歌都写了一章,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死亡,以寄托对祖国早日的哀思,也是为了激励国民振作起来。国家边界的崩溃是长期积累的,国人视之为无动于衷。法国阿尔萨斯-洛林没有看到她的丈夫?“如果你是真诚的,石头就会打开。”事实上,中国“七子”的回归岌岌可危?

澳门

你知道“马刚”不是我的真名吗?

我离开你的孩子太久了,妈妈!

但是他们带走的是我的身体,

你仍然保留着我的灵魂。

我梦想了300年的亲生母亲!

请直呼你儿子的出生名,叫我“澳门”!

妈妈!我想回来,妈妈!

香港

我就像凤阁前守夜的黄宝。

母亲,虽然我的地位很小,但我的处境很危险。

现在可怕的海狮扑向我,

吐我血肉,吞我油膏;

妈妈,我哭着嚎叫着,但我不应该叫你。

妈妈,让我躲在你的怀里吧!

妈妈!我想回来,妈妈!

中国台湾省

我们是东海的一串珍珠。

琉球是我弟弟,我是台湾省。

我胸中仍有郑的英气。

忠诚的鲜血染红了我的传家宝。

妈妈,凉爽的夏天要了我的命;

给我一个命令,我还能攻城。

妈妈!我想回来,妈妈!

威海港

让我再次守护中国最古老的海,

这里岸边的原圣山是。

妈妈,别忘了我是防海专家。

我有一个刘公岛作为我的盾牌。

快回来,时候到了。

圣徒的遗骸就埋在我身后!

妈妈!我想回来,妈妈!

广州湾

东海和匈牙利是我的双钥。

我是中国后门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小偷?

妈妈,你永远不要抛弃我!

妈妈,让我快点回到你的身边。

我想紧紧抱住你的脚踝。

妈妈!我想回来,妈妈!

九龙

我的兄弟香港在抱怨他的痛苦。

妈妈,你还记得你的小女儿九龙吗?

自从我嫁给了镇海魔王,

我从来没有一天不流泪的!

母亲,我每天都数着省亲的吉日。

我怕那个希望会变成一场空梦。

妈妈!我想回来,妈妈!

大连旅顺

我们是旅顺和大连,孪生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比较?

两个强壮的邻居来回踢我,

我们是暴民脚下的两个泥球。

妈妈,该回去了。快把我们带回来。

你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有多想念你!

妈妈!我们会回来的,妈妈!

这组诗写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在纽约。在其序言中,阿尔萨斯-洛林被翻译成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的浮士德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赛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把七块被外国列强掠夺的“失地”比作七个远离母亲的孩子,哭诉着自己被外国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写完《七子之歌》不到两个月,闻一多就怀着早日加入报效祖国行列的理想,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涯。当年5月启程回国,6月1乘船抵达上海。然而,让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大街上湿漉漉的血渍。两天前,帝国主义屠杀我示威者的“五卅惨案”就发生在这里。被失望甚至绝望笼罩的闻一多愤然北上,见到了刚从美国回来的《现代评论》主编杨振声。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愤怒,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闻一多决定将《七子之歌》、《醒来吧》、《爱国之心》等几首原本是给《大江季刊》杂志的诗提前发表到《现代评论》上。7月4日1925《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发表《七子之歌》。10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二期1卷165438也刊登了这首诗,闻一多对诗中的一些文字做了一些修改。

此时正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所以《七子之歌》一出就引起了强烈的* * *声。一个署名吴让的小伙子看后,推荐转载在《清华周刊》第30卷第11期和第12期的联合刊上,并写了后记说:“不为读模所动者,为不忠;无泪读陈情表者不孝;古人说了一遍又一遍。看完《七子之歌》,听到了很多伤感的话,却不知道自己的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当我读《老师和陈清》时,我从未如此感动过。今天录了一段让读者流下同情之泪的聊天,不忘七子之丧。”

但这组诗没有收入闻一多的两部著名诗集《红烛》、《死水》,也没有收入闻一多的全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人们所熟悉。直到1997,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有人提到了70多年前写的这组诗。当年4月,《清华校友通讯》发表了1947级校友石功秋的《重温七子宋,怀念闻一多》一文。随着澳门回归祖国的日益临近,澳门《七子之歌》这首诗的第一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本报在5月198日的文艺副刊《水木清华》上刊登了《七子之歌》的港澳台省四个版块。

1998年初,大型电视电影《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偶然读到闻一多的诗时,还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广东中山作曲家李海鹰为其谱曲。李海鹰一遍又一遍地背诵闻一多的诗,含着泪一夜之间唱完了这首歌。他将潮汕民歌的特点融入其中,从配器上刻意贴近闻一多的生活。导演还挑选了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半的荣云林担任主唱。她用带有浓重澳门口音的普通话演唱,与曲调设计融为一体。后来《澳门岁月》的主编感慨地说:“选择闻一多的诗作为主题歌词,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和关键。”

现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又恰逢闻一多百年诞辰。《七子之歌·澳门》的第一篇,又一次在中华大地上引起轰动。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主题合唱指挥陈振华评价说:“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灵魂之歌和时代之歌。澳门很多学校和社会团体都来要乐谱,澳门同胞都会唱这首歌迎接回归的那一天。”